周六回家吃晚飯的時候,爸爸說:“溫家寶總理有篇文章《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其中關于巖石的分類搞錯了。一個細心的讀者發現后,便致電新華社。意見反饋到溫總理那里,溫總理認為這個讀者的意見是正確的,便給新華社總編室寫了一封親筆信,說:“貴社昨天播發我的《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文,其中巖石學的分類,應為沉積巖、巖漿巖(也可稱為火成巖)、變質巖。特此更正,并向廣大讀者致以歉意。”
媽媽說:“向讀者致以歉意,這不但無損于溫總理的形象,而且還可彰顯他知錯就改的優秀品質。”
爸爸說:“作為一國總理都能做到知錯就改,我們平民百姓有了錯誤又有什么不能承認和改正的呢?”
雖說爸爸喜歡閱讀,并且喜歡就閱讀的文章發發議論,今天怎么談知錯就改的話題呢?難道他知道了我在學校中死不認錯的事情了嗎?
周日上午起床后,打開電腦,登錄QQ。不一會兒,表妹開始和我打招呼。她是宋丹丹的粉絲,開口閉口都是宋丹丹。
“‘家有兒女,常備優卡丹’,知道是誰的廣告詞嗎?”這是表妹的開場白。
“誰不知道啊。不就是你喜歡的宋丹丹的嗎?打開電視,就是‘家有兒女,常備優卡丹’,煩人!”我說。
“現在打開電視,宋丹丹還這么說嗎?”表妹問道。
“這——”確實有個階段沒有聽宋丹丹這么說了。
“宋丹丹遇到大事了。”表妹說。
“什么大事?”我問。
“她代言的優卡丹已經被充分證明對兒童肝腎有毒性,宋丹丹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表妹說。
“是嗎?她極力推卸責任了吧?”我問道。
“錯了。她已經站出來道歉,并且說今后不會再代言任何藥品類廣告!宋丹丹面對錯誤,敢于擔當,不簡單!她還是我心中的偶像!”
這是怎么了?昨天晚上吃飯,父母議論溫總理道歉事;今天上QQ,表妹則議論宋丹丹,對她面對錯誤敢于擔當,大加贊賞!難道表妹也知道了我在學校中死不認錯的事情了嗎?
確實,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作業太多,完不成了,我便抄了他人一部分,結果在互相批改作業的時候,同桌便給我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而這又恰好讓數學老師看到了,我不得不站了起來交代。下課后,我覺得同桌讓自己丟盡了臉面,便和她干了不大不小的架。同桌她竟哭著跑出了教室。難道是去了辦公室?現在的這一切,難道是班主任老師安排的?
不想了,我周一就向同桌道歉。人家溫家寶是總理,宋丹丹是大明星,都能夠勇于承認錯誤,自己作為一個學生,又怎么不能夠?
【名師點評】
構思精巧,含蓄有味。在老師的安排下,父母和表妹分別不動聲色地做“我”的工作,讓“我”最終解開了思想上的疙瘩,準備主動去向同桌道歉。可老師的安排,文中又沒有寫,只是讓我們意識到,使得文章含蓄有味道。
素材妙用,內容充實。本文將溫家寶和宋丹丹兩則素材,通過“我”的爸爸和表妹之口說出,也就是化作了他們的談資,這樣,讀者自然也樂于接受。因為有了這兩則素材,本文內容也變得十分充實。
適時議論,增加懸念。在父母議論溫家寶道歉事后,在表妹談論宋丹丹敢于擔當事后,都有一段議論,在議論中都提及了“我” 在學校中死不認錯的事情,可又不展開道出原委,這樣自然增加了文章的懸念,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