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踩在三月的田埂上,摘一朵淺色小花插入鬢間。遠方悠揚悅耳的笛聲傳來,伴著音階哼唱起熟悉的童謠……
這本是孩子最熟悉的情景,如今卻只能在高樓矗立的城市里的電影院灰暗的燈光下,重新映入孩子的眼簾。
一首首搖滾流行樂充斥耳間,是否再也聽不見昨日明媚的童謠?
楊絳有言:“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然而現今的父母長輩,無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身首屈一指的魔術師,學畫、學舞,在陽光下變出各種形態的七彩泡沫,獲得無限榮光,但是他們忘記了,忘記了泡沫終將幻滅;他們忽略了,忽略了孩子的臉上已不見純真的微笑。
眾多的壓力,無非是想鶴立雞群,無非是受到了太多利益的驅使,那些早早就被灌輸成人價值觀的孩子,那些早早就被物質利益所誘惑的孩子,他們的雙眸,如何能夠澄澈?
靜下心來,聆聽那一曲心靈的童謠。林語堂先生在教導著:“順應天性,釋放靈魂。”是的,我們都相信人性本善,心靈本凈,那么何苦讓它受到名利的束縛,而不使他豐盈地飛翔呢?在知識分子最易受迫害的年代,他卻從不成為哪個政府的筆桿子。他是真情性的人,不愿犧牲心靈的童謠,也因此更為高貴,更為悠揚。
心靈的歌謠歌唱的,是寧靜空靈的旋律,如一潭清泉,映照出最真實的美。與其痛苦地攀爬,何不放下這些若南柯一夢的浮名浮利。
“我有時候常想,多年的默默無聞反倒是件好事,因為名利不會干擾我對藝術的錘煉”。一直都十分敬佩這位老人的豁達。她,埃雷拉,在94歲成名后卻只淡淡地說了一句。我想,在她心中,那首童謠必定從未褪色,即使她已近期頤之年。
“靜,可以過濾煩惱,蒸餾生活,汰去雜質,升華靈魂”。誠然,在這個浮躁喧囂、急功近利的物質社會,我們需要“靜”的修養,尤其是我們正處在燦爛青春中的年輕一代,更不可讓心靈過早地蒙上灰沙,看不見生活本來的美。孩子是生活的希望,亦是民族的希望。作為未來的主力軍,怎可在物質的追逐中被時代湮滅得只剩下軀殼?學會靜,學會在心中安置一曲童謠,讓心靈得以凈化與升華。
如顧城在《初夏》中寫道:“把還未睡醒的相思花,插在一對對門環里,讓所有的故事的開始,都充滿芳馨。”我們都應學著靜心,讓內心充滿馨香,讓心靈唱出如天籟般悅耳的童謠,讓這心靈深處的純真力量成為腳下不竭的動力,走入一個清涼明朗的心靈世界。
【名師點評】
文章給我們勾勒了兩個世界:在孩提世界里,遠方有悠揚悅耳的笛聲,消弭于高樓矗立的城市里;電影院灰暗的燈光下,還有一首首流行搖滾音樂充斥其間;孩子們的臉上,已不見純真的微笑。在成人世界里,在這個浮躁喧囂、急功近利的物質社會,仍有林語堂以真情性唱響了心靈的童謠;仍有已近期頤之年的埃雷拉,唱響從未褪色的心靈童謠。文章以心靈童謠作為主線,連接起了兩個世界,兩相對比,表明了對一個清涼明朗的心靈世界的期待,主旨突出,結構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