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很喜歡玩銅錢,也非常好奇銅錢為什么不做成同心圓的形狀,父親告訴我,這實際上是表明一種做人的方式:外表圓滑而內心方正,外表圓滑可以與人為善,而內心方正可以保持本心,是否是真實情況已經無法考究。由于年紀小,一直無法理解。后來利用假期到校外實習,一般是做禮儀或者服務生之類的工作,需要和不同處事方式的人接觸,也經常會有很多的不順心,才理解到“圓”的重要性,而內心保持樂觀的態度,就能很好的拋卻一切的煩惱。
也有一段時間,因為一些不如意,非常的消沉,覺得生活沒有趣味,不知道怎么去應付,一位經歷了很多的長者告訴我,生活是因為你的想法而向你體現它的情狀。你覺得生活是充實的它就是充實的,你覺得它是無趣的,它也就是無趣的,你的本心如何,生活就是如何,即使在逆境,你的內心是快樂的,那么生活也是美好的。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寫道:“他強由他強,清風拂綠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橫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外界的環境我們無法改變,它不會因為我們的畏懼就會有所改變,唯有無所畏懼,保持本心,那么一切將會云淡風輕。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跟原在破巖中。千磨萬礪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也體現了一種保持真我,外界的磨煉只會讓我們的心智更加的堅定。
《太極拳經》有“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的論述,“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就是一種保持本心,以“圓”的手段應對各種處境。《道德經》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萬物莫能與之爭”。我們如果有著與水一樣,包3kDy3/pHjxRwEVtmXFdD4G1A8ETYa2+k9TgWUwixymY=容萬物,澤被蒼生的博大胸懷一直保持這種本心,我們也就無須忌憚任何惡劣的環境。
“方”是一種內在的品性修養,是處世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輕易改變;而“圓”就是一種處事態度,在不同的狀態下會發生變化:只有保持本心,才能游走于世間,而不拘于世,修身養性。
正是:前途遙無期,萬千事未知。如若心已定,何處會失迷。
【名師點評】
作者站在社會歷史的高度討論“方圓”之道,提煉出“只有保持本心,才能游走于世間,而不拘于世,修身養性”的觀點,富有哲學意味。文章前半部分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內方外圓”的哲學命題,論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后半部分則討論“方圓并濟,保持本真”的辯證話題,最后用一句五言詩作結、提升。全文一氣呵成,材料典型,結構圓合。雖然作文以方圓為命題,考生都有話可說,但是方圓所象征的人生內涵是什么,這需要考生有豐富的文化視野和材料積淀。從全文來看,文章語言流暢、自然,涉及的知識面廣,這里包括金庸的作品、老子的《道德經》《太極拳經》等等,足見作者的閱讀面廣,語言功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