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文:1991年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并被授予國家級“人民教師”獎章。1992年被評為上海市特級教師?,F為復旦大學附中特級教師,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已發表文學作品1000萬字左右。
賈島的一生可以說是為寫詩而奮斗執著的一生。為他立傳,如果籠統地記述他的寫詩概況,勢必在他的六十四年的時間跨度上,留下許多空白;如果擇要分析他的代表作品,以填補空檔,又會遠離傳記的要求。所以,現在的處理就十分恰當:以詩歌創作的細節連鎖為貫串線,始終圍繞著他的詩風質樸和創作甘苦自知這兩點選材組材,寫來就十分緊湊,詩中有人,人中有詩,只有形象之實,而無時間之空。
這是因為,詩歌創作中邊行邊吟、專心致志、如癡如醉的細節描寫是十分生動感人的,甚至是令人心向往之,投入其中的。有的是苦吟不停、豁然開朗,有的是反復推敲、沖撞車隊,有的是敝帚自珍、冒犯皇上,有的是檢閱歸作、自慰自策。從而多側面、多層次地反映了賈島的鮮明的個性。個性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行為方式經過長期積淀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品質,我們凡是嘗到過寫作的苦頭、因而不可避免地也嘗到過甜頭的人,一定會在不同層次上同賈島不由對話起來,因他的充實而感到自己也充實,甚至把他的充實當做自己的充實,而絕無時間長度上的空虛。
賈島推敲詩句而兩次沖撞車隊的事,除了別的意義,還反映了被沖撞的達官貴人的不同素質。第一次沖撞到劉棲楚那邊,他是個大老粗,只覺得有損于自己作為京兆尹的尊嚴,便把賈島拘留了一個晚上,殊不知反而暴露了自己底氣不足,不能善待士人的官僚氣。第二次沖撞韓愈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韓愈十分理解甚至十分欣賞賈島認真推敲詩句的呆氣,而且一拍即合,共同研討,成為布衣之交。同樣一個京兆尹,韓愈卻是詩人之友,親民詩人。顯然,這樣寫是增加了文章所反映的文化氛圍的濃度的,也有利于填補時間跨度之空的。
其實,富有思想感情之容量的細節,人生能有幾回聞?把它們寫出來,就不枉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