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夢和美國夢都是國家的夢想,表面上它們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由于中國和美國有著不同的歷史淵源、不同的時代背景和不同的政治體制,中國夢和美國夢從其出發點、所處的層面以及最終的目標上有著本質的差別,探討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區別和聯系有利于外部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理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有利于國際秩序民主化、世界的和諧發展和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的。
[關鍵詞]中國夢;美國夢;偉大復興
[中圖分類號]I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4 — 0033 — 02
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寫道: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己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1〕。不僅魯迅先生年輕的時候有很多夢想,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夢想,夢想是人類對于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和渴望,雖然有時夢想不切實際,但毋庸置疑,夢想是人類最天真、最無邪、最美麗、最可愛的愿望。不僅個人有夢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有夢想,人民大眾對國家和社會的思想寄托形成了國家的夢想。《詩經·大雅》有云: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它抒發人們對寬松的國家環境、安定的社會秩序的追求和向往。個人夢想匯聚成國家夢想,引導國家夢想的走向,同時國家夢想又檢驗個人夢想并成就著個人夢想。
一、美國夢的起源和中國夢的提出
國家夢想最典型的莫過于“美國夢”,最早提出“美國夢”這個概念是美國歷史學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他在1931年出版的《美國史詩》中給美國夢的定義是:美國夢就是夢想中的這樣一片土地,在那上面每個人都可以活得更好,更富足,更圓滿,并且那些有能力或者成就的人總是充滿機會,這是一個讓歐洲上層階級無法完全理解的夢想,甚至我們國家中的大部分人對他感到厭倦和不信任。這不僅僅是擁有汽車和高薪水的夢想,而是一個社會秩序,無論其出生情況或者地點所帶來的任何條件,能使男人和婦女都可以獲得充分的地位,他們每個人的潛力都能得到充分發揮,為他人所認可。〔2〕很顯然詹姆斯·洛亞當斯提出的美國夢定義是對美國社會價值觀念的一個詳細的闡述和總結,其實早在他提出“美國夢”這個概念之前美國夢的價值觀念已經形成。1620年,當英國的五月花號帆船載著包括男、女及兒童在內的102名為了逃避政府的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由英國普利茅斯出發,在到達科德角(今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之前的11月11日,他們簽訂了一份《五月花號公約》,主旨內容在于要在新的大陸上建立一個政治上實行自治的共和政體,人人享有自由、平等、選舉等民主權利,隨時制訂、頒布最合乎和最有利于殖民地共同利益的公正而平等的法律、議案、典章,并選出專門的人員執行這些法律和典章,為大家服務。這份公約具有鮮明的反對封建專制和抵制封建王權的特點,在17世紀皇權沒落的時代極大的改善了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系,很快得到了大部分普通勞動人們的公認,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念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對生活充滿幻想和憧憬的人們紛紛踏上這片熱土來尋找他們的美國夢。因此,《五月花號公約》作為美國夢的最原始的雛形是當之無愧的。〔3〕
在美國夢充分展示其巨大魅力的19世紀,中國還處在閉關鎖國的清王朝后期,社會制度腐朽、生產力發展緩慢、文化和思想的禁錮、科技實力的嚴重落后。在工業革命中迅速崛起的西方列強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開始,對我國進行了長達100年的殖民侵略,《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等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相繼簽訂把原本完整的中華故土拆得四分五裂,幾千年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瞬間被破壞和瓜分,人民群眾更是生活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水深火熱之中。更有甚者,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所到之處實施“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我中華民族有滅族、亡國的危險,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創立興中會,提出了創建合眾政府和實現“民族、民權、民生”的中國夢,“三民主義”的中國夢順應時代的要求,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響應。但是由于民族資產階級天生的軟弱性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欺騙性,“三民主義”的中國夢最終未能在中國實現。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帶著“建立人人平等的新中國”的中國夢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土地改革運動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堅決擁護,統一戰線的建立使得中華民族的力量得到史無前例的凝聚、同仇敵愾,新中國的建立更是讓廣大勞苦大眾翻身當家做主人,極大的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中華民族再次駛入民族崛起的快車道。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復興之路”的展覽后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4〕習書記代表新一屆國家領導集體的表態,讓中華民族重拾自信,讓“中國夢”重新釋放出絢麗的光芒。
二、中國夢和美國夢的聯系和區別
中國夢和美國夢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聯系在于他們都是現代國家制度下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具體體現,區別在于他們源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背景,其主旨內容必然有著本質的差別。
1.中國夢和美國夢的聯系
“國以民為本”,國家是由人民大眾組成的,國家夢想必然體現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革命建立起的國家政權,國家的政治屬性必然體現著無產階級的政治意志,而且,無產階級又是我國人民群眾的絕大多數,占據社會的主導力量。因此,無產階級的夢想成了中國的主流價值觀念,是中國夢的具體體現。而美國是一個建國僅有200余年的新興國家,人民中的絕大多數是從世界各地移民來到這片新大陸的,雖然他們有著不同的國別背景、宗教信仰、語言文化和外在特點,但是他們移民到美國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尋找一個充滿平等、自由、民主的社會,并且相信在美國這個社會里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就能獲得更好生活。不論最早的五月花號乘客還是最近的移民,他們都是帶著這個“美國夢”來到這個新興國家的,因此,這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也就是美國夢的具體體現。
2.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區別
(1)出發點不同。簡而言之,美國夢是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尋找的一個民主夢和財富夢,他們夢想在美國這樣一個自由、平等、民主的國度里,個人在政治上不受任何方面的歧視,個人意愿得到充分尊重,通過個人努力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的私有財產受到保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美國夢是以個人的思想和意愿為出發點的。中國夢則不同,它是一個強國夢。歷史上的中國曾經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盛大國,漢家雄魂、唐家氣魄,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的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都居于世界首位,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近代以來,特別是清朝后期中國國力逐漸衰落,一度淪落為二流國家,飽受西方列強的蹂躪。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的要求,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勵精圖治、奮起直追,逐漸趕超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當前中國的綜合國力位居世界第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中國夢是以實現民族復興為出發點的強國夢。
(2)層次不同。美國夢是指每一個人都擁有不受限制的機遇來追求財富,它包括四個方面:1)在“美國夢”的追求中,私有財產被看作通向個人自由的通行證,個人聚斂巨大財富的成功被當作唯一的或主要的成功標準;2)財富帶來排他性,排他性帶來安全,財產是自我和他者之間的邊界;3)在美國夢的籠罩下,人們不惜一切代價追求自主,過度消費,縱容每種欲望,浪費地球的豐饒;4)在美國社會,一切主要都圍繞著占有、分配資本及保護私人財產權利展開,民權、政治權利和社會權利都以各自的方式被設計為使財產利益增值。〔5〕因此,美國夢表現為人們追求物質欲望滿足,停留在物質層面。而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物質生活的滿足是貧乏的,人要過的終究還是精神生活,只有精神生活才能真正引導人的思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八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發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五位一體”發展布局,這標志著中華文明將涵蓋社會文明的各個層次,中國夢也表現為一個涵蓋精神層面的夢想。
(3)目標不同。蘇聯解體以后,世界的兩極平衡格局被打破,新的平衡一時難以建立起來,兩極格局解體后留下的空間,客觀上導致一超多強的世界政治格局拉開序幕,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主宰世界的欲望更加膨脹,于是加緊推行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對外政策讓美國這個昔日的民主與夢想之國逐漸向霸權主義的邪惡道路上邁進,美國夢也逐漸演變成掠奪他國資源,保持自身繁榮發展的霸權夢。而中國從清王朝后期積弱積貧、保守列強蹂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路行來,最能體會弱國被強國欺凌、被發達國家掠奪和控制的滋味。中國將致力于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履行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繼續同各國人民一道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6〕中國夢的最終目標可以看成是構建和諧、繁榮、穩定的新世界格局,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魯迅.吶喊·自序〔C〕//魯迅全集(1)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2.
〔2〕 James Truslow Adams.The epic of America 〔A〕.
Boston America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31:214-215.
〔3〕 高續增.美國夢的涵義〔J〕.銀行家,2009,(01).
〔4〕人民日報評論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
〔5〕樂黛云.美國夢歐洲夢中國夢〔J〕.社會科學,2007,(09).
〔6〕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7.
〔責任編輯: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