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華盛頓特區的詹姆斯先生,是一位政府公務員。他每天在家里一邊數日歷,一邊看新聞。“10月8日,聯邦政府關門進入第二周了,但國會兩黨仍不愿意退讓,政府關門鬧劇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很多像詹姆斯一樣“休假”的美國人也許還不太清楚,另一場更具災難性的危機也正在醞釀中。那就是債務上限危機——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將于本月17日達到法定的16.7萬億美元上限。如果國會不及時提高債務上限,聯邦政府將面臨無錢支付賬單的窘境,意味著美國政府有史以來首次出現債務違約。
垃圾堆積如山無人清理
因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奧巴馬推行的醫改法案上互不讓步,國會無法于10月1日新財年開始前通過聯邦政府預算案,致使政府從當日起部分關門。這是時隔近17年,美國聯邦政府因兩黨預算爭執陷入“政治癱瘓”而再度關門。
9月30日,政府關門前夕,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在國會山地下一層的游客中心看到,當天許多游客趕來參觀國會大廈。一位服務人員表示:“中心用的是納稅人的錢,如果沒有預算,我們就得關門。”果不其然,第二天凌晨,該中心網站就貼出了閉門謝客的通知。
在華盛頓,許多吸引游客的景點也都掛上了“關門停業”的標志,包括林肯紀念堂、美國國家美術館、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等。位于華盛頓心臟地帶的國家廣場上,垃圾堆積如山,無人清理。白宮、國會和聯邦政府部門都已在官方網站上貼出關門通知,宣布停止更新網站,部分美國經濟數據的發布日期也被推遲。在全美各地,聯邦政府管理的400多個國家公園和博物館全部關閉。
有關美國政府關門的各種消息鋪天蓋地,其中一些消息的主角是中國游客。因為恰逢國慶長假,中國赴美游出現高峰。“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對中國游客的沖擊最大”,來自中國上海的游客王女士說, “美國政府應該作出賠償。”
美國政府關門的負面效應也已不斷顯現。據截至10月8日消息,政府關門已使大約80多萬聯邦雇員被強制無薪休假,而130多萬名繼續上班的所謂“核心雇員”的薪水也將被拖欠,許多政府職能陷于停頓。
10月4日,一些處于停工休假狀態的聯邦政府雇員連日在國會大廈前集會,抗議政府關門,要求盡快恢復工作。同一天,美歐自貿談判停頓、負責制裁伊朗的辦公室受到影響、美國情報部門工作節奏被打亂等負面消息頻頻見諸報端。而奧巴馬因“沒錢出行”缺席APEC峰會,則被認為是美國聯邦政府關門鬧出的“最大笑話”。
兩場危機交織在一起
從表面上看,兩黨爭議的焦點是政府預算,但“根子”還在奧巴馬醫改法案上。
在眾議院占多數的共和黨人希望以預算案為籌碼,逼奧巴馬在醫改問題上讓步,進而廢除或推遲實施醫改法案。為此,眾議院多次通過包含推遲實施醫改法或停止向其撥款內容的預算案。但這樣的預算案,又屢屢遭到民主黨人控制的參議院否決。2010年通過的醫改法案,被視為奧巴馬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的最大政績,所以奧巴馬和民主黨人誓死捍衛這一立法成果。2013年10月1日,在“醫保市場”這一官辦醫療保險交易網站上線后,美國民眾反應熱烈,一度導致網站癱瘓。這讓奧巴馬看到其醫保改革是“有市場”、受歡迎的。因而,奧巴馬更鐵了心不會在醫保上讓步。
國會不批準撥款,政府機構就無法運轉。10月2日下午,奧巴馬召集兩黨領袖在白宮會晤,但會談未能就解決政府關門危機和債務上限問題達成任何共識。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博納指責奧巴馬和民主黨“不談判”;奧巴馬則批評共和黨為討好黨內的極右翼勢力,把美國人當人質。
10月7日中午,奧巴馬在視察聯邦應急事務管理局時再度敦促國會眾議院立即投票,通過“干凈”(即不捆綁醫改條款)的預算案,結束聯邦政府關門的局面,并提高債務上限。但博納與國會保守派共和黨議員仍堅持強硬路線。博納在電視訪談中稱,如果美國總統奧巴馬不在醫改上做出妥協,眾議院將不會通過預算案以重開政府,也不會投票提高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
10月10日,奧巴馬與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結束為時90分鐘的談判,但雙方仍未能在重啟政府和債務上限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眼看離債務違約日期10月17日越來越近,再加上政府關門危機,兩場危機交織在一起,令美國人深感不安。美國財政部長杰克·盧曾在電視上發出警告,稱如果國會不能在10天之內投票提高債務上限,那將“非常危險”。 “我們正處于危險的邊沿,可能無錢支付所有的賬單。如果國會不采取行動,那就意味著國會首次將我們置于政府違約的境地。”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美國政府違約,其沖擊波將遠大于5年前華爾街投行倒閉所引發的金融海嘯。因為美國國債違約,將重創全球股市,破壞以美國國債為擔保品的借貸機制,推升借款利率,重挫美元,導致美國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甚至可能演變為大蕭條。
美國財政還會有“瘋狂的混亂”
對于政府關門的原因,多數美國人認為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之間的斗爭造成的。
至于哪個黨將為這次政府關門付出更大政治代價,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民眾對兩黨惡斗深感厭倦。CNN近日的民調顯示,大部分民眾十分不滿國會的作為,僅10%的受訪民眾對國會工作表示認可,創歷史新低。另一項民調顯示,近八成的美國民眾反對因醫改法案導致政府關門。
事實上,在美國,政府關門不是什么稀罕事,1977年到1996年間關門達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一次。這次美國政府關門也絕非偶然,它是美國長期以來政治極化的結果。《華盛頓郵報》評論認為,目前美國政治極化的程度是100多年來最嚴重的,這是美國“政治癱瘓”的根源。一些人將目前的政府關門怪罪于華盛頓政客的不良行為,但實際上,在華盛頓發生的政治沖突反映的是美國選民在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上的對立。美國的政治版圖越來越紅藍分明。紅色表示共和黨人控制的選區,藍色代表民主黨選區。在全美劃分的國會選區中,有146個是深藍,190個是深紅。處于中間地帶的競爭性選區只有99個。“美國選民越來越陷入黨派對立,華盛頓的政治僵局變得不可避免。”
美利堅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芭芭拉·羅姆澤克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美國政府是建立在三權分立基礎上的,國會通過立法,決定政府收多少稅、能花多少錢,在哪些地方花錢,但法案要由總統簽署才能生效,因此,他們需要彼此合作。目前的問題是,總統和國會根本無法達成一致。她坦言,對兩黨達成預算協議“完全沒有信心”,美國財政還會有“瘋狂的混亂”。
當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共和黨人若一意孤行就會失去民意支持,這對于他們2014年中期選舉是不利的。因而,民意的壓力可能最終會逼迫共和黨做出妥協。
近日, 195名眾議院民主黨議員發表聯名信,要求眾議院議長博納讓“干凈”預算案進行投票。《華盛頓郵報》后報道稱,已經有22名共和黨參議員明確表態,支持“干凈的臨時預算案”。這意味著已經有足夠多數支持來重開政府。因為此前參議院已通過了“干凈”預算案,所以只要博納允許參議院的預算版本進入表決,就可以獲得通過,政府很快就可以重新“開門”。當然,博納目前并不承認已經存在這樣的“多數票支持”。
讓美國人感到一絲安慰的是,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宣稱即將召回大部分“賦閑在家”的國防部文職職員。國會眾議院也投票通過議案,在政府關門結束之后,將給被迫停工休假的聯邦政府雇員補發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