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的秘密監視行為讓每個人都受到很大沖擊。我們的報道是公益性的報道,不會停止。”8月23日,因報道斯諾登事件而名聲大噪的英國《衛報》在官網上發布聲明,稱由于受到英國政府的威脅,《衛報》已與美國《紐約時報》達成合作協議,“共享”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斯諾登所提供的秘密文件。《衛報》主編阿蘭·羅斯布里奇和他的團隊,仍在繼續對英國政府說“NO”。
第二天,《紐約時報》的負責人確認了這項合作,并稱他們的記者已著手整理這些秘密文件和撰寫稿件,有望近期見報。
被迫銷毀“斯諾登秘密文件”
據環球人物雜志記者了解,《衛報》和《紐約時報》先前曾有過多次“聯手”,包括揭露英國媒體竊聽丑聞和刊登由美國陸軍士兵曼寧泄露給“維基解密”網站的美國外交秘密文件。
有《衛報》人士稱,今年6月該報將斯諾登提供的秘密文件進行披露后,他們就受到了來自英國政府的壓力。副首相克萊格首先派出內閣大臣杰拉米·海伍德與《衛報》進行交涉,要求他們將斯諾登提供給該報的有關英國情報機構的信息上交政府或者銷毀。幾乎與此同時,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公開表示“支持這一決定”。
當然,副首相辦公室為自己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了國家安全。他們在一個聲明里稱“如果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聲明還威脅說,如果《衛報》拒絕,政府可能通過法律渠道處理此事。
面對政府的咄咄逼人,《衛報》主編羅斯布里奇表示,寧愿將存有這些秘密文件的電腦硬盤銷毀,也不會“乖乖地”上交英國政府或者接受政府“法律渠道”處理。8月20日,英國間諜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派了兩名“安全專家”來到《衛報》,在他們的監視下,《衛報》員工不得不在地下室將存有斯諾登秘密文件的電腦和硬盤等設備銷毀。羅斯布里奇氣憤難耐,通過推特網發布了一張被大卸八塊的蘋果電腦照片,以示抗議。
今年60歲的羅斯布里奇,在《衛報》內部被稱為“鐵人”,他常常一天工作長達16小時,而新聞每天24小時占據他的腦海。羅斯布里奇畢業于劍橋大學,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劍橋晚間新聞》當記者。羅斯布里奇一直喜歡“追時髦”,尤其是個“電子產品狂熱者”。上世紀80年代,很多人還不知電腦是何物時,他就已擁有一臺美國tandy100筆記本電腦。
雖說《衛報》因斯諾登事件名聲大噪,但這次被英國政府強迫毀掉秘密文件,也讓羅斯布里奇極為惱火, “還從沒有受過這樣的窩囊氣”。
記者的“同性伴侶”被扣押
不過,羅斯布里奇在接受同行采訪時指出,“這些被銷毀的資料,在海外還有備份”。
羅斯布里奇說,英國政府此前要求其銷毀或上交這些秘密文件時,他就已經明確告訴他們,這些文件在常駐巴西的記者格林沃爾德手中都有副本,同時在美國還有另一個備份,“所以銷毀在倫敦的這一份并不能阻止我們繼續報道這一事件”。
事實上,英國政府也已經對備份的“秘密文件”采取了行動。
《衛報》駐巴西的美籍記者格倫·格林沃爾德,是報道斯諾登秘密文件的主要記者之一,他有個同性伴侶是巴西人,叫大衛·米蘭達。8月18日,米蘭達準備從柏林飛往里約熱內盧,但在倫敦希斯羅機場轉機時被英國警方攔截,扣押長達近9小時。當時,米蘭達身上攜帶著德國紀錄片導演羅拉·柏翠思托他交給格林沃爾德的文件,但米蘭達表示并不知道文件的內容是什么。柏翠思是格林沃爾德報道斯諾登秘密文件的幕后拍檔,兩人曾一同飛往香港會見過斯諾登。在米蘭達被扣押期間,他的手機、筆記本電腦、U盤等有存儲功能的設備都被警方沒收了,英國情報機構的特工輪番對他進行了訊問。
雖然英國當局以“防范恐怖主義”為由扣押了米蘭達,但他的律師事后對媒體表示,米蘭達在被盤問時沒有一個問題涉及他是否是恐怖分子。
8月20日,格林沃爾德和米蘭達的律師都表示,已就米蘭達被英扣押和搜查之事進行了起訴,“英國當局試圖恐嚇記者”。 格林沃爾德還強調,將繼續曝光,稱自己還掌握有英國情報間諜活動的文件。
英國政府應該知道,格林沃爾德絕不是個“善茬”。他1967年生于紐約,后全家遷到南佛羅里達。格林沃爾德先后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文學學士和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他曾當過一段時間律師,并成為一家律所的合伙人,專門從事美國憲法及公民權利的訴訟。2005年起,對法律工作感到厭倦的格林沃爾德,轉行成為一位時事評論員和媒體撰稿人,曾多次獲得新聞類的大獎。2012年8月,他成了《衛報》的專欄記者。正是基于這些背景,讓他最終成了斯諾登曝光棱鏡計劃選擇的對象之一。
秘密信息能否被破譯是關鍵
對米蘭達被扣押一事,有美國安全官員給出了一個解讀,認為這是英國政府在向斯諾登秘密文件接收者傳遞一個信號,即政府正在采取嚴厲手段防止秘密文件進一步擴散。
不過,羅斯布里奇和《衛報》的人并沒有服軟。就在米蘭達被扣押的第二天,他在該報網站上發布評論稱,米蘭達被扣事件證明,某些勢力對媒體的威脅和恫嚇是確鑿事實。羅斯布里奇還披露,他此前就收到過英國政府人員的威脅電話:“你也玩夠了,現在我們要求把那些密件交還政府。”羅斯布里奇在網文中的表態異常堅定,稱政府任何行為都不能阻撓《衛報》報道事件的真相。
迫于外界壓力,英國高等法院8月22日對扣押米蘭達一事做出判決,要求政府和警方“不得監視、復制或分享” 從米蘭達處沒收的數據資料。但是,這個判決書提出了一個例外,即政府如果是“為了國家和民眾的安全”,可查閱這些資料并可調查米蘭達是否準備或開始恐怖主義行動,但必須在7天內證明其確實存在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此后,米蘭達的律師稱僅贏得了“部分勝利”。倫敦警察局對此判決表示“非常歡迎”,并宣稱米蘭達的存儲設備中“有大量秘密情報文件”,包括高度敏感的情報信息,一旦泄露,將會威脅很多人的生命安全,倫敦警察局已經啟動刑事調查。
然而,事情也許不會全按倫敦警察局想象的方向發展。據《衛報》的“新搭檔”《紐約時報》透露,柏翠思和格林沃爾德在存儲秘密信息時,都會采取高級加密手段,輕易不會被破譯。
羅斯布里奇更是表示,英國利用反恐法案來阻撓新聞工作,“開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先例,他們將新聞工作與恐怖主義混為一談了”,必然會遭到多方的反對。
英國媒體與政府“斗智斗勇”的年度大戲,還遠沒有結束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