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作為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它曾在2009年4月到青島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并參加了海上閱兵。2012年4月,它再次來到青島,參加在黃海海域舉行的中俄“海上聯合2012”軍事演習。今年7月,它又率領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參加了中俄“海上聯合2013”軍事演習。這艘已經服役24年的巡洋艦,依舊是俄羅斯海軍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航母殺手”是否名副其實?
“瓦良格”號艦長186.5米,寬20.8米,是個排水量11280噸的“大塊頭”。從后甲板登艦,可以看到船舷兩側分別有兩個導彈發射系統,可以打擊5公里范圍內的目標,保衛艦艇自身安全。艦體中部有8個發射口,每個發射口有8枚S—300艦用型導彈,用于打擊地面和海上目標。
“瓦良格”號上最具有視覺震撼力的,無疑是船舷兩側裝載的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系統,8對巨大的導彈發射架猶如兩只臂膀上結實的肌肉。發射架內裝載的8座雙聯裝“玄武巖”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可以打擊相距900公里內的大型水面艦艇。這就是“瓦良格”號被稱作“航母殺手”的最主要原因。
“玄武巖”反艦導彈是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開發的。剛服役時,“玄武巖”的性能非常先進,它射程遠,飛行速度快、抗干擾強、威力大、命中率高。不過實際上,“玄武巖”還很難被真正稱為“航母殺手”,因為這種反艦導彈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巡航高度約13500米,相對較高,一旦被對方發現,就容易遭到攔截。到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逐漸成熟,F—14“雄貓”重型戰斗機和AIM—54“不死鳥”重型遠程空空導彈攔截組合也加入到海軍防空序列中,基本具備了攔截“玄武巖”遠程反艦導彈的能力。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蘇聯海軍為包括“瓦良格”號在內的“光榮”級巡洋艦換裝了改進型導彈,而且研制了“終極航母殺手”——“花崗巖”型超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目前,這種“終極航母殺手”被部署在俄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和“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上。
一波三折的命運
在俄羅斯文化中,“瓦良格”指的是大名鼎鼎的維京海盜。當年,維京人曾打通伏爾加河到里海和第聶伯河到黑海的兩條水道。后來,這些維京人受雇于當地東斯拉夫人的王公貴族,為他們充當親兵,逐漸為斯拉夫人同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被同化的維京人,就成了俄羅斯人心目中海上驍勇善戰的代表。因此俄羅斯和蘇聯海軍歷史上曾經有多艘艦艇被命名為“瓦良格”號。
“瓦良格”號屬于“光榮”級導彈巡洋艦。這一類型艦船的誕生可謂歷經波折。1955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任命戈爾什科夫為海軍司令。赫魯曉夫當時非常排斥建造航母、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要求戈爾什科夫大力發展潛艇、導彈,“拆毀巡洋艦”。但戈爾什科夫深知巡洋艦對當時蘇聯海軍的重要性,他巧妙周旋,表面上迎合赫魯曉夫,大刀闊斧裁減了10萬海軍兵力,讓400艘水面艦艇退役,同時又下大力氣說服赫魯曉夫同意保留蘇聯海軍的部分巡洋艦,并且成功地在1960年將當時更先進的、裝備有蘇聯第一代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肯達”級巡洋艦送上了船臺。
1962AFBO0eNZRoJdi6S0QMKk/+YrQYSs69sebSW4o9PEUlw=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在危機進程中,面對美國壓倒性的海上優勢,蘇聯海軍幾乎束手無策,讓赫魯曉夫顏面盡失。這時,他才意識到海上艦艇的重要性。古巴導彈危機后的第二年,蘇聯海軍獲得的預算撥款大幅度增加,其占蘇聯國防預算的比例由最初的不到10%激增到20%。
1964年,勃列日涅夫接替了赫魯曉夫的職務。戈爾什科夫與勃列日涅夫在衛國戰爭期間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使戈爾什科夫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發展海軍的事業中去。根據戈爾什科夫的建議,1972年4月20日,蘇聯決定研制1164型“光榮”級第三代導彈巡洋艦。
1979年,“瓦良格”號巡洋艦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市“61名公社社員”造船廠動工開建。1983年7月,“瓦良格”號下水。
然而,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上任后,不僅下令3艘正在建造或還未服役的“光榮”級巡洋艦停工,而且停止新一代導彈巡洋艦的研制。“瓦良格”號等3艘“光榮”級艦艇因此成了俄羅斯巡洋艦的絕響。1989年10月16日,歷經波折的“瓦良格”號才得以入役,當時它的名字是“紅色烏克蘭”號。
1991年,蘇聯解體,“瓦良格”號被劃歸俄羅斯,并正式更名為“瓦良格”號。由于經費嚴重不足,“瓦良格”號常年無法保證必要的維護和保養,根本無法出海執行任務。2000年3月,普京執政后著手振興俄羅斯海軍。2002年,俄羅斯決定重新啟用這艘被遺忘的巡洋艦,用“瓦良格”號來替代“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重型導彈巡洋艦,作為俄太平洋艦隊的旗艦。當年,“瓦良格”號終于迎來期盼已久的大修。2008年,大修后的“瓦良格”號重新加入太平洋艦隊。
承上啟下的巡洋艦
“巡洋艦”的概念是在19世紀后期的鐵甲艦時代產生的。在當時的海戰中,戰列艦的火力最強,噸位可以達到三萬噸以上。其次是巡洋艦,重型巡洋艦的噸位可以達到一萬噸左右。
上世紀初,隨著航空母艦的出現,戰列艦迅速進入博物館。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冷戰結束,全世界呈現裁軍趨勢,萬噸級的大型巡洋艦和幾千噸級的驅逐艦所用武器相差不大,區別只在于攜載數量的多少,驅逐艦完全可以替代巡洋艦的功能,因此,建造巡洋艦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美國在冷戰結束后不久,就決定在2000年前退役所有核動力巡洋艦,停止建造新的巡洋艦。目前,全世界正在服役的巡洋艦只有美國的22艘“提康德加羅”級導彈巡洋艦、俄羅斯1艘“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和3艘“光榮”級導彈巡洋艦,以及秘魯海軍1艘“格勞海軍上將”號巡洋艦,“格勞海軍上將”號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老的在役艦只之一。
對于現在的俄羅斯海軍來說,已服役24年的“瓦良格”號這個老兵還要繼續堅持下去。根據俄羅斯海軍2020年前發展規劃,在不裁減“基洛夫”級、“光榮”級等大型水面艦的前提下,將通過維修設備和改進艦載武器裝備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延長現有大型水面艦使用壽命。同時,在2020年之前,俄海軍將建造一批新一代的多用途驅逐艦。在那之后,屆時服役將超過30年的“瓦良格”號才會安然退出歷史舞臺。這個寄托著俄羅斯幾百年來建設強大海軍理想的海上老兵,仍要在艱難時期完成承上啟下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