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環首都綠色經濟圈中心城市
名的城市規劃和建筑學家吳良鏞對高碑店有個定位:京南衛星城。它北臨首都,南依保定,東接天津,是國家發改委評定的“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近年來,憑借區位優勢,高碑店以縣城建設為主抓重點,加速推進城鎮化建設,傾力打造環首都綠色經濟圈中心城市。近日,環球人物雜志記者走進了高碑店,了解縣城在這里破繭成蝶的秘密。
開辟發展空間
進入市區,環球人物雜志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高碑店市民,大家對于近年來的發展變化深有感觸。“最明顯的是馬路寬了,路燈亮了,環境更整潔了,縣城更像個城市了。”一位市民說。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科學地規劃城市,該市聘請中國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的著名專家,系統編制了城市供水、供電、供氣、排水、綠地、電信等方面的專項規劃。歷時3年,到2013年1月,《高碑店市城鄉總體規劃(2011—2030年)》通過了河北省政府審批,城區規劃面積達到71.8平方公里,極大地拓展了發展空間。
規劃有了,高碑店開始下大力氣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修路。市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高碑店實施了“暢通工程”,目的就是打通城市“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在2011年的突擊行動中,市里提出“一條馬路一個司令部”,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每天督導進度。在幾年時間里,該市先后新建了5條主干道,完成了10多條街巷的升級改造,新建道路50多公里,市區道路總里程達到130公里,使城市框架拉大了一倍。
基礎建設有了,還要通過附加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空間。高碑店提出了三項具體內容:一是造綠。高碑店新栽喬灌花木38萬株,鋪設草皮6000多平方米,建造大小不一的人工湖、流泉、瀑布景觀30多處。同時積極引導社會投資,建成了園林式單位80多個。二是添亮。市政府投資6000萬元,實施了12條主街、33條輔路照明燈的節能亮化改造工程,節電率在60%以上。三是治污。總投資1.8億元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衛生填埋場等項目投入使用,日處理污水4萬噸,達到了深度凈化標準。此外,總投資430萬歐元的中德合作減排甲烷氣垃圾處理項目也竣工投產,使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80%以上。
在推進基礎建設的同時,高碑店還建成了一批生態宜居的中高檔住宅小區,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來購買,目前已有5000多名北京市民在高碑店定居。據記者了解,2012年10月,京武客運專線高碑店東站投入使用,高碑店進京僅需20分鐘,伴隨著北京838路公交車在今年年內延伸至高碑店,與北京的同城夢終于實現。
改變管理模式
短期內可以改變臟亂差的城市面貌,但要長期維持則要靠科學、高效的管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碑店推出了一系列務實有效的管理措施。
首先是強化基礎保障。2011年,高碑店參照大中城市的做法,組建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使城市管理由原來的突擊性工作變成了常態化管理。為了保證工作頻率和強度,還添置了綜合執法車、高壓洗掃車、高壓清洗車、欄桿清洗車、電動保潔車等工作用車,使城區管理工作的機械化作業率達50%以上。與此同時,新建4座垃圾處理樓,日處理生活垃圾300噸的壓縮垃圾中轉站也正在建設中。
其次是執法靠前管理。為了改善自行車亂停亂放問題,高碑店在城市主次干道旁的便道上劃定自行車“專屬泊車位”800余個。在執法過程中,執法隊員主動講解相關法規,加大對露天經營攤點、戶外廣告牌匾綜合治理力度,對沿街商戶門窗玻璃上的亂張貼、亂涂掛現象進行清理。
第三是巡查無縫覆蓋。該市抽調精干執法人員,成立了兩支機動巡查中隊,采取晚上巡查、蹲守的方法,對夜間施工,夜間擅自收運餐廚廢棄物,夜間噴涂、張貼廣告等行為加大治理力度。同時開通舉報電話,積極解決群眾反映的私搭亂建、建筑渣土遺灑、施工擾民等問題。
最后是發動群眾參與,開展了以“美麗城市共建”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通過“城管+商戶”共建共管、“門前三包優秀示范戶”評選等活動形式,調動了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讓市民主動參與到城市管理當中,共享管理成果。
增強發展活力
高碑店的民營經濟在河北省縣市中具有重要地位,傳統產業有汽車、機械、食品飲品、建筑建材、箱包等,新興產業有新能源、節能門窗等。高碑店堅持一手抓城市建設,一手抓產業發展,“以城促產、以產興城”,努力推動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齊頭并進、良性互動、融合發展。
為了增強城市的產業發展活力,高碑店制定了幾個主要策略。一是推進大項目。2013年,該市計劃投資超千萬元大項目94個,總投資1242萬元,其中共有12個項目列入2013年保定市級以上重點項目計劃,數量居保定市前列。與此同時,隆基泰和產業園、節能門窗工業園等項目建成投產,北京新發地高碑店農副產品物流園、白象方便面擴建、康師傅方便面擴建、娃哈哈擴建等項目也已開工建設。
二是培育大產業。高碑店正在著力打造“五大基地”:以中國國際門窗城為依托,打造德資企業在中國投資興業的示范區和世界門窗業的總部基地;以長城華北、新凱等整車生產企業為龍頭,打造全國最大的皮卡車生產基地;以鑫華新、光磊、華信等爐具生產企業為龍頭,打造“中國爐具生產基地”;以娃哈哈、康師傅、白象等知名企業為龍頭,打造中國北方名牌食品飲品生產基地和京津綠色食品供應基地;以光為綠色新能源公司為龍頭,打造京南保北新能源產業基地。去年8月18日,還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門窗節,對培育壯大節能門窗產業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是建設大園區。高碑店擁有河北省級經濟開發區和保定市級產業園區的良好平臺,積極尋求與京津、與首都第二機場產業的對接,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在開發區內建設了倉儲物流保稅區,建有海關公共型保稅庫和普通公用庫,使高碑店成為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無水內陸港。
凸顯文化品位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2011年以來,借歷史上著名的“新城八景”,高碑店策劃打造了以“燕趙高碑、督亢春早、斗門疊翠、水經新注、紫泉垂柳、世紀齊園、廣場明月、錦繡新城”為主題的城市新八景,讓原有景觀以新的形式再次呈現,凸顯了高碑店的文化內涵。
與此同時,市政府圍繞建設現代園林城市的目標,策劃建設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天闊第一城、燕趙金街、城市主題公園等一批城市符號和品位街區,實現了一街一景,一區一品,使城市的人文氣息更加濃厚。
在抓環境建設、普惠民生的同時,高碑店也沒有忽略人文關懷,一直積極實施幸福民生工程,構建民生財政,大力推進教育、衛生、就業、住房、社保等民生事業,比如率先為80周歲以上城鄉老人發放高齡津貼,在學校實施“熱飯、熱菜工程”,對二中、一幼進行整體改造等。2012年,市里在民生領域的投入達到7.6億元,是歷年投入最多的一年。
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在采訪即將結束時,遇到了工作中的市長韓曉明,談及對高碑店未來發展的愿景,他表示:“經過近年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高碑店已經站在蓄勢騰飛、奮力跨越的新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戰略構想,河北省委正在全省開展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保定市正在實施全民創業、效能提升、城市管理三項行動,這都給我們加快發展、實現高碑店的夢想帶來了新的更大的機遇。我們將以此為契機,不斷提高縣城建設的整體水平,努力打造保北中心城市,把高碑店建設成京津冀都市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編輯|尹潔 美編|黃浩 圖編|傅聰
編審|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