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第一個擁有汽車的人是誰?是慈禧太后,時間是1900年。但直到1953年,第一汽車制造廠開始破土動工,中國的汽車工業才正式揚帆起航。到2013年,中國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60年的風風雨雨,從無到有、由小變大,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汽車也從百姓眼中的奢侈品變成了今天的代步工具?,F在,我國汽車年產量1900萬輛左右,保有量達到1.25億輛,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備受各界關注。潛力巨大的中國汽車業,正不斷提供科技進步的動力,不僅改變著中國的產業結構,也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但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同樣面臨著自主創新不足、供需不平衡等問題。
歷程:曲折發展60年
中國汽車工業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53年至1978年的計劃經濟時代。被稱為“共和國汽車工業的搖籃”的一汽,也是共和國汽車工業的“長子”。一汽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1956年7月13日,一汽制造出國產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實現了我國汽車工業零的突破;1958年,研制開發出國產第一輛東風牌小轎車,同年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下線,第一輛越野車研制成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咨詢委員陳光祖告訴環球人物雜志記者:“1953年,我們剛到一汽時,那里是一片荒野,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從初創走向了成熟。每次到一汽出差,我都會到共青團花園去看我當年栽的樹,現在這棵樹一個人已經抱不過來了?!?/p>
當然,第一階段的發展比較緩慢,產品大多是中型貨車,重型、輕型車相對較少,轎車更少?!爱敃r的中小轎車只有2400輛上海牌轎車以及100多輛紅旗轎車。那時認為小轎車是資本主義產物,不鼓勵發展,還要限制。”陳光祖說。
第二階段是從1978年到20世紀末,這一時期中國汽車工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從載重汽車到轎車,開始全面發展。
1984年,美國間諜衛星發現,中國海南島上空出現成片的金屬反光點,短時間內面積越來越大,最后才判斷出是成千上萬輛轎車。原來,這是當時海南獲得了國家免稅進口汽車的優惠政策后,全島870多家倒賣轎車公司進口的轎車。有識之士從中看出一個趨勢:中國汽車消費的巨大需求。
“汽車要發展,一定要進入老百姓家里,一定要制造乘用車,才能夠把數量搞上來?!标惞庾嬲f。1987年,中國決定發展轎車產業,并確定了靠合資起步,不搞封閉式發展,同時要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和自主品牌的策略。
那個時期,中國街頭出現了桑塔納轎車、奧迪轎車等合資品牌,并從幾枝獨秀演變為百家爭鳴:一汽豐田、廣州本田、上海大眾……中國汽車市場以10%的增長率高速擴張,民營資本開始進入汽車產業,自主品牌的企業隊伍不斷擴大,中國成了世界汽車的制造大國。
第三個階段是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汽車業進入了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車工業體系的時代。
從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是中國車市的黃金增長期。以合資公司為主要載體的中國汽車工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早期的先行者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后來者東風日產和北京現代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吉利、奇瑞、比亞迪等則開拓出帶有鮮明特色的生存空間,并確立了自身的制度性優勢。
回顧60年歷程,中國汽車工業可謂跨越式發展。從1949年至1977年,我國累計生產汽車125.25萬輛,相當于現在一個月的總產量,其中轎車1.22萬輛,只是現在一兩天的總產量。1977年,中國千人汽車擁有量為1.3輛,而到了2008年,這個數字是50輛左右。從2002年至2008年,中國汽車年產銷總量從300萬輛逐年跨越到900萬輛,幾乎每年跨越一個百萬輛臺階,年均增長率高達25%。即使是在全球汽車市場大蕭條的2009年,中國也多次創造單月產銷量過百萬輛的奇跡。從2009年起,中國汽車(新車)產銷量連續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產銷量均超過1800萬輛,比10個韓國的新車消費量還要多。
問題:自主品牌創新不足
成績的另一面,中國企業開發能力弱、引進模仿多、自主知識產權少、對外資依附性強等問題也暴露出來。目前,國內轎車市場上仍是國外品牌居多,從技術上講,中國汽車業實質上是國外汽車強國和汽車巨頭的組裝車間,中國的汽車市場也是由跨國巨頭企業主導和操作的,我們仍然是靠“賣市場”來吸引外資。
在這方面,中國汽車業與國產手機業非常相似——沒有核心技術、價格低,導致企業只能在低效益的基礎上擴張,而且從市場份額上看,自主品牌的汽車還遠遠沒有像國產手機那樣被國人廣泛認同。
面對這個問題,陳光祖的看法更加系統:“什么是汽車的自主品牌?我認為分為3種類型:第一,某個車型是自主的;第二,某個企業形成自主品牌,比如紅旗、奇瑞、吉利;第三,中國汽車業整體形成品牌效應?!彼忉屨f,中國目前的自主品牌實際上停留在第一和第二個階段,紅旗轎車是其中的典型。
作為國產車的代表,從1958年到1981年,紅旗轎車共生產了1540多輛,主要用途是公務和外事禮賓用車。由于耗油量大、成本高、產量低,從1981年起,紅旗轎車一度停產。2008年,一汽啟動了“紅旗復興”項目,目標是把紅旗打造成中國自主品牌高端轎車的標桿。但從目前看,紅旗要與國際豪華轎車競爭,還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傾斜和示范效應。
從更深的層面看,僅僅強調自主品牌少、自主知識產權少是不夠的。汽車工業與汽車自主品牌是協同發展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工業不夠發達,就難以產生強大的自主品牌。
“日本汽車在上世紀50年代完成了本國汽車品牌效應的積累。消費者先認同豐田、本田,進而認為日本汽車好。美、日并沒有刻意強調自主品牌,因為品牌效應是要以汽車工業的整體實力為依托的,目前真正達到發達水平的只有美、德、日。中國車要改變‘便宜、質量差、只能賣給發展中國家’等印象,只能依靠中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這不是某一個汽車企業能夠改變的?!标惞庾嬲f。他認為,中國汽車要進入世界汽車產業體系,在其中有自己的地位,而不僅僅是給外企打工,只有到那時,中國才算擁有了真正的自主品牌。
誤區:汽車產能不是不足,而是不對稱分布
隨著世界經濟大環境和中國經濟小環境的變化,中國汽車業產能過剩的說法十分流行。根據中國工業網報道,2012年中國汽車產能過剩的比重達到了最高點28.5%。
陳光祖完全不贊同產能過剩的說法,他認為中國汽車業不是產能過剩,而是自主產能的利用率不夠高,有些合資企業甚至產能不足?!捌嚠a能是衡量一國汽車生產水平的重要指標。打個比方,現在3G智能手機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但能說1G手機產能過剩嗎?實際上,中國汽車產業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應該進行產業重組等改革,對汽車產業進行重新規劃。”
目前,全國汽車企業超過了100家,卻無法做大做強。陳光祖認為這是地方政府的問題:“我接觸過一位市長,根本不懂汽車產業,還說要建造中國的底特律(美國著名汽車城)。實際上,底特律是美國汽車工業一個歷史時期的縮影,現在已經難以為繼。而且汽車城大多空氣污染嚴重,沒人愿意在那里生活。今天的底特律自己也在轉型,很多汽車工廠都搬到海外了,我們還要學習人家,簡直是汽車工業的笑話!”
陳光祖介紹,美國目前只有三大汽車廠商: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彼此間的競爭仍很激烈,相比之下,中國的汽車企業太多了?,F在首先要解決重復投資、同質化建設的問題,其核心則是改革。
“中國汽車工業改革的核心實際上是頂層改革。”陳光祖說,“我們必須從國家層面進行重新規劃,不是天天質疑汽車產業泡沫,導致投資人沒有信心。你看豐田在研究什么?混合動力汽車?,F在全世界有100多萬輛豐田混合動力車,可是中國只有幾萬輛,還不說其中沒幾輛能開動的。試點一個混合動力汽車廠,就大量投入,一輛車就補貼80萬元,卻沒有多少投入在汽車電池上,這樣下去,中國的汽車創新會越來越差!”
趨勢:技術差距將越來越小
如今,全球車型同步已經成為一種大的潮流和趨勢。所謂全球同步,是指國外剛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新產品在中國同一時間上市銷售。這就對中國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如何保證我們的自主品牌仍有市場,并能發展壯大?
“中國汽車市場的容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有不同的消費層次,每個層次的消費者都有自己的需求。關鍵問題在于,中國的汽車企業怎么把自己的產品定位和未來的增長策略匹配好?!标惞庾鎸Νh球人物雜志記者說。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還要善于捕捉機會,爭取獲得更加先進的汽車技術。在全球化的時代,有些國外汽車公司可能會因經營不善而破產或倒閉,但他們的技術是全球領先的。中國企業可以在合適的時機下,并購這些汽車公司,或者單獨購買技術。雖然像吉利收購沃爾沃這樣的機會不是太多,但收購一些零部件企業的可能性很大?!叭绻硞€國際先進的汽車廠家破產了,我們可以購買他們的一部分技術,這樣可以比較快地改進自己。之前那種通過合資,或通過市場換技術的方式,都被證明是不可取的。”
談到未來發展,陳光祖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大趨勢和國際市場是一樣的,節能與環保汽車將是未來的主角。豐田已經在中國建立了專門的研發中心,從2015年開始,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都將推出混合動力汽車。“中國一定要抓住機會,在購買先進技術、壯大自主品牌的同時,積極發展工業,自主研發,這樣才能夠真正與全球同步?!?/p>
縱觀歷史,幾乎每一個大國、強國都有過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階段。在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中,汽車工業可以創造巨大的國民生產總值,帶動交通運輸、軍事等相關產業發展,創造出口和外匯,增加財政收入,提高就業,而其根本目的則是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推動社會進步。對于中國來說,未來只有建立強大的汽車工業體系,才能成為真正的汽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