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南京兩名年幼女童在家中活活餓死的消息,激起一片震驚和痛心,也引發激烈的爭論:政府部門為什么不能強勢介入“家務事”,避免悲劇發生?
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回應,將此事定位為“家庭悲劇”。從現行法律上說,這一定位無可指責:幼童父母吸毒,父親服刑,母親對孩子不聞不問,親戚不敢接手。面對這樣的家庭,警察、社區和鄰居也算盡職了:警方想盡辦法保持跟幼童母親的聯系,不讓她玩“失蹤”;社區和派出所定期給她發放救助金,告誡她錢要花在孩子身上;鄰居曾幾次發現餓得奄奄一息的小姐妹,送飯送水,把她們從鬼門關拉回來。
但千夫所指的是:為什么不把幼童送往孤兒院?警方和社區很無奈,不符合政策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章第五十三條,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
顯然,兩名女童符合“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條件。為什么法院不撤銷?因為沒有“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去申請。那為什么政府部門不去申請?追問到此,有關部門就啞口無言了。由此可見,問題的關鍵在于,政府部門明知現行法律有缺失也不作為、不干預、不行動。
“有關單位”、“有關部門”這種表述,在法律條文和政府規章中一再出現,在熱點事件和重大事故中更是常客。“漂流豬”、“假羊肉”、“毒皮蛋”接二連三,“有關部門”表示聯合執法、嚴肅處理;霧霾天從寒冬到盛夏,毫無好轉跡象,“有關部門”表示高度重視、正在治理;堵車城市越來越多,每個城市堵車時間越來越長,“有關部門”表示列為大事、加快解決。怪不得網友諷刺,“有關部門”才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其結果呢?“有關部門”沒收了皮蛋,絕不會查一查咸蛋;論證了PM2.5不可怕,絕不會提一提治理措施和時間表;推出了車號限行,絕不會想一想道路設計是不是合理、城市規劃要不要調整。“有關部門”就像進了賈府的林妹妹一樣,絕不多走一步路,絕不多說一句話。一言以蔽之,就是懶政,就是回避管理責任。
一個社會,必然存在大量需要政府部門介入和干預的事務,而且相當一部分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需要政府部門強勢介入、干預到位、徹底管理。如果政府部門惟恐多做事、多擔責,在諸多選項中選擇最“安全”的“不做事”,只用一份份緊急通知、工作計劃來回應百姓呼聲,只用一次次專項整頓、集中治理來面對社會關切,結果只會形成全社會的疲態——問題老生常談,個個久拖不決。
無論是兩名幼童的生命、馬路上“吃人”的井蓋這些個案,還是食品安全、環境污染、交通堵塞這些普遍性的社會問題,都在迫切召喚:政府部門必須加強管理。固然,“小政府、大社會”是現代社會的趨勢,在一個理想的文明社會里,政府角色淡化,司法機構、民間公益、商業組織也能承擔社會管理責任。但那也不代表政府可以回避責任。新加坡是個很好的例子。這個現代化國家保留了傳統鞭刑,小到管理街頭涂鴉,大到管理性騷擾,都可適用。其前領導人李光耀說:“我們知道有時候把人關在監獄里,他不會因此而改過自新,但如果你鞭打他,他在一個星期內都無法好好坐下,就會三思而后行。”一根小小的鞭子,代表了政府的強勢介入、干預到位、徹底管理。
當今的中國,“大政府”的傳統還難以克服,又處于法制不健全、公民社會意識和道德觀念多元化的特殊階段,許多棘手的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出面協調,才能迅速、高效、順利地解決。而且,從長遠看,完善法制、健全社區功能、培養社會機構承擔管理責任,更需要政府部門去推動。如果政府回避了責任,其他機構、單位和個人,要么有力無處使,要么干著急沒辦法,要么看似什么都做了,結果卻什么效果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