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巴黎—布爾歇航展今年6月在法國舉行,來自許多國家和地區的12萬業界人士到場。在這個“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里,展會現場處處散發著高端武器競爭較技的火藥味,享有主場之利的法國人就竭力展示自己的看家武器——陣風戰斗機。
讓法國很有面子
近年來,在國際軍售市場上,美國的獨大地位基本沒有改變,其他國家的公司希望能從中分得一杯羹,巴黎—布爾歇航展提供了展示的平臺。俄羅斯強勢回歸,蘇—35戰斗機首次在海外登臺表演;本屆航展刮起強勁的“中國風”,中國多家企業展示了10多種機型(模型),包括首次在國際航展上亮相的雙座版“梟龍”戰機;美國空軍整體缺席,據說原因是預算吃緊。歐洲第一款隱形無人戰機“神經元”真機首次露面;法國的陣風戰斗機在開幕式上做飛行表演。
陣風戰斗機的表演,顯然是為了展示其優越的性能。只見一架陣風從觀禮臺前方上空飛過,向觀眾致意,然后做小弧度轉彎飛行與急速爬升,開始經典項目“翻筋斗”,在玩“古巴8字”動作時干凈利落,如同在藍天上畫一幅寫生。
陣風還上演了失速轉彎特技:飛行員先把飛機速度降到最低,仿佛飛機馬上要墜落,就在觀眾萬分擔心的時候,飛機忽然猛加速,朝天垂直拔起滾轉,愈飛愈高,愈轉愈小,終于在空中消失了。
俄羅斯的蘇—35也做了飛行表演,但法國媒體當然為本國飛機叫好,說陣風戰斗機的風頭蓋住了俄羅斯的飛機。這已經是陣風戰斗機近年來第二次讓法國很有面子。去年,法國得到了印度購買126架陣風戰斗機的合同。法國《新觀察家報》曾指出,制造商達索公司得標的秘訣之一就是說服印度人,讓他們相信選擇陣風戰斗機才能讓印度空軍與中國越來越多的新式戰機抗衡,“陣風戰斗機用途廣泛,從制空格斗到對地攻擊,乃至滲透偵察都很強大,比印軍現役的大量單一用途戰機強得多。”
打得好才能賣得好
除了美國的F—22,法國陣風戰斗機是西方僅有的完全靠一國科技實力開發出的先進戰斗機。遺憾的是,從問世到列裝部隊,陣風都無機會投入實戰,讓制造商達索公司無法向外國客戶解釋。
軍事界有句俗語:“打得好才能賣得好。”陣風戰斗機終于在2011年贏得“殺敵一陣風”的機會。2011年,北約國家發起旨在摧毀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軍事行動。為了把握住這次展示實力的機會,法國軍隊特意給陣風戰斗機配置了可自行計算攻擊距離的頭盔顯示器、寶石路—2激光制導炸彈及夜視系統等。
此次行動中,法國海軍航空兵一馬當先,從“戴高樂”號航母上起飛的陣風第一時間粉碎了卡扎菲軍隊威脅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的主力裝甲集群。在后續的“禁飛區”行動中,法國海軍航空兵和空軍特遣部隊每天輪流派出數架陣風執行戰斗巡邏飛行任務。
對法國空軍來說,出兵利比亞輕松得更像是一場演習。根據政府指示,陣風戰斗機在炸光任何暴露的卡扎菲軍隊目標后,幾乎到了無事可干的地步,利比亞空軍全無還手之力。經政府許可,陣風機群開始執行更具冒險性質的空中偵察任務,使得部分飛行員得以深入敵人縱深。行動中,法國空軍向北約總部提供超過3000份戰術情報以及30萬張戰場態勢照片,對北約空中力量取得完勝出了大力。陣風在利比亞的“零傷亡、零故障”使其受到潛在的客戶青睞。
2011年10月,卡扎菲政權被終結后,一些支持卡扎菲的武裝人員向利比亞的鄰國轉移,其中頗有戰斗力的圖阿雷格雇傭兵開始向馬里進軍,他們與當地的“西非圣戰統一運動”、“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合兵一處,于2012年底橫掃馬里北部,直逼首都巴馬科。情急之下,馬里政府向前宗主國法國求援。
法國順水推舟,再次讓陣風秀了一次。2013年1月,法國發起軍事行動,派遣大批陣風戰斗機進行轟炸。1月13日,4架攜帶寶石路—2激光制導炸彈的陣風戰斗機轟炸了剛剛落入武裝人員之手的馬里東部重鎮加奧。訓練營地、油料庫和后勤保障營房大部被毀,至少60名武裝人員喪生。
據當地居民回憶,當天下午,一些武裝人員還在加奧街道上大呼小叫,不時地朝天鳴槍,非常囂張。正在這時,沉悶的呼嘯聲由遠而近,精確制導炸彈向還沒緩過神來的武裝人員砸來,瞬間把幾輛武裝車輛變成廢鐵。
法國幾乎僅靠空軍就取得利比亞和馬里戰場的勝利,陣風戰斗機成為得力的“打手”。
法國單干的成果
有評論說,陣風戰斗機完全是法國人“寧可自我陶醉,也不隨波逐流”的民族個性的典型產物。此言不虛。
上世紀70年代,法國為“歐洲集體防務”奔走,希望在自己主導下,整合歐洲各國的軍火工業。在政府的授意下,法國航空工業的驕傲——曾開發出幻影系列戰機的達索公司參加由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公司主推的“歐洲戰斗機計劃”,也就是后來的臺風戰斗機。
隨著項目的進行,法國越來越不自在,因為其他4國希望把飛機的遠程截擊作為主要任務,它們所要替換的機種是“狂風”、F—4鬼怪、F—104等戰斗機,所以飛機的重量被設定在10噸以上,可法國希望歐洲戰斗機不要超過9噸,小飛機自然意味著便宜,而且法國堅持讓該機保留派生海軍艦載型的潛力,這又是其他4國所無法接受的。爭來吵去的結果是,1985年7月,法國決定退出,另起爐灶搞出了陣風戰斗機。1986年,樣機首飛成功,隨后批量生產,列裝法國空軍和海軍。迄今,法國開發出陣風系列,如:C型、M型和B型機。
按照法國人的說法,陣風的性能比一些國家的現役戰機要領先“半代”,即所謂“四代半”飛機,它雖未采用像美國第五代F—22戰斗機的全面隱身、超音速巡航技術等,但采用很多尖端技術。
陣風采用機身兩側半埋式進氣口,每臺發動機的進氣流完全獨立,達索公司認為,雙發飛機要做到真正的雙發,不允許出現因為一臺發動機故障影響到另一臺發動機的性能。獨立的進氣道可以保證每一臺發動機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完整的工作狀況。
陣風突出“一機多用”的功能,這得益于它的綜合機載航空電子系統,像RBE—2電子掃描雷達具有實時信息更新功能,可滿足對空和對地對海作戰需要。
陣風能完成對空、對地攻擊、空中偵察等幾乎全部空中作戰任務。所有陣風都有一門30毫米航炮,射速為每分鐘2500發,還配有米卡空對空導彈,艦載機還可掛魔術—2空對空導彈。
不過也有軍事專家指出,陣風的優點和缺點都是“太法國了”。該機完全是按照法軍的作戰思路與戰場環境開發的,是否適合別國空軍的口味尚待觀察,這也是為什么陣風問世多年,至今只有印度愿意去買的原因。此外,陣風屬于多用途戰斗機,總體性能必須兼顧空戰和對地攻擊,這與突出空對空作戰戰機的性能對抗上,顯然不占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