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不久,就通過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這一舉措隨即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認為其不僅是打擊腐敗的必要之舉,也是順應民意的表現。現在,八項規定的出臺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年,其殺傷力已經凸顯。起初,很多人以為這只是暫時措施,很快就會過去。然而,事實卻超出了他們的預期。比如,八項規定中“厲行節約”等內容,一直在發揮著作用,公款消費和高端消費在短時間內被抑制,相關行業和企業的經營迅速受到了影響,直接導致企業業績的大幅下滑。
素來以高端餐飲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湘鄂情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該公司財報顯示,由于高端宴請大幅減少,公司在今年一季度虧掉了7000萬元人民幣,而去年這個時候,該公司凈利潤有4000多萬元。此外,白酒行業也受到了巨大沖擊。2012年,該行業的平均利潤率高達80%,但僅僅過了一個季度,就迎來了急轉直下的變化:酒鬼酒的凈利潤下降了90%,茅臺、五糧液、洋河等名牌白酒的凈利增速也迅速縮水。除了吃喝,奢侈品行業也明顯感受到了這股寒流。名牌手表一直是重要的高端禮品,在今年一季度,知名手表和珠寶品牌卡地亞在中國的銷量不但沒有實現同比增長,還罕見地出現了下滑。
八項規定對高端消費的抑制是極為明顯的,也對整個消費增速產生了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餐飲收入僅增長8.5%,比去年同期回落4.8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5.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也表示,高檔酒店的餐飲收入下降明顯,一定程度上是公款消費受到抑制所致。
八項規定對腐敗浪費的打擊令人拍手叫好,但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些人的擔憂:殺傷力這么大,會不會對消費產生過多的負面影響?會不會拖累經濟增長?加上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低于預期,“反腐拖累經濟”的觀點就更有市場了。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要解釋這一點,首先需要厘清目前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前段時間的一份報告指出,消費需求疲弱是拖累一季度經濟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以及上游農業的疲軟拖累了GDP 0.3個百分點,工業拖累了0.2個百分點。這基本指明了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兩個主因:消費不足,制造業不振。
先說制造業不振,這是一季度比較明顯的現象。工業增加值出現較大回落,企業營利狀況也不夠理想,而且部分行業仍然存在較大的產能過剩,這些都對經濟增速產生了拖累。而消費不足則是一個老問題,結構失衡的現象一直存在,集中表現就是政府所占消費的比重過高,而居民個人所占消費的比例,與正常社會消費相比又過低。在這種畸形的環境下,一旦政府消費出現萎縮,整個社會消費不足的問題就會凸顯。因此,“反腐抑制消費”的觀點不能被無限放大,實際數據也并不支持這個結論。國家統計局指出,一季度消費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價格和結構,而非“餐飲收入下降”。
實際上,中國消費不足的最大原因,仍然在于普通居民不敢花錢。這首先是因為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比如教育和醫療;二是由于收入增速不夠理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民工,其收入增速相比上一年都有明顯回落。賺錢的速度降低,花錢的速度自然會受到影響。
因此,要解決消費不足,應從根源入手,增加居民收入,讓普通人敢于花錢,愿意花錢,提高居民消費的比例。從宏觀上看,除了盡快進行收入分配改革外,仍要回到如何促進企業活力、增加企業營利能力的根本上來。首先要減少對企業的束縛,降低企業稅負。從微觀角度來說,企業應迅速調整自己的戰略方向。幸好,多數企業在這方面是靈活的:湘鄂情已經推出大眾菜品,茅臺等白酒也做了相關調整,而巴寶莉等國際品牌早就調整了戰略,在中國的銷售業績還超出了預期。
相反,如果僅僅認為是政府消費下滑影響了整體消費,進而影響經濟,然后以此為由維護政府消費,不但夸大了反腐對消費的負面影響,還會維持消費的結構失衡狀況。借“反腐會影響經濟”而讓八項規定成為一紙空文,更是飲鴆止渴。從根本上講,通過八項規定端正官員行為,是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個前提,也是建立良好經濟秩序的保障。
編輯|尹潔 美編|黃浩 編審|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