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卸下精致的妝容,褪去莊重的主播套裝,私底下的鄧菲,罕手投足之間,有著濃到化不開的學生氣。這個1991年出生的小女生,身上有著無所畏懼的天直一和勇氣,她的人生,從不需要按照套路出牌。她相信走下去,路就自然出現在前方。
半路出家的女主播
“你什么都不懂,來干什么?”這是一年多以前,去參加成都電視臺《我要當主播》主持人選拔賽時,旁邊一個選手對鄧菲說的第一句話。
從小熱愛主持的鄧菲,在高考填報志愿時,聽從長輩的意見,選擇了經濟學,“從那一刻起,我告訴自己,可能我這一生都得放棄做主持人的夢想了。”雖然這樣對自己說,可是在打包行李去學校時,她仍然偷偷把那本陪了她多年的《實用播音教程》帶在了身邊。
大三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鄧菲看到了成都電視臺正在舉辦《我要當主播》主持人選拔賽。“無論結果如何,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機會。”抱著這個念頭,鄧菲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海選那天,下著傾盆大雨,她一路狂奔,還摔了一跤。來到比賽現場時,鄧菲發現,現場有不少主持專業的學生,由老師親自帶隊,早已等候多時,他們一個個衣著正式,妝容精致。“而我,好像一個異類。”毫無經驗的鄧菲,只簡單地準備了一個自我介紹和一段口琴表演。
進入即興評述環節時,考官提出了一個比較難的話題,結合自己的專業優勢,鄧菲發揮得非常出色,并且獲得了比賽當天最后一張“直接通行證”。有了這份榮譽的肯定,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鄧菲的發揮越來越出色,并最終從上千人的選拔中脫穎而出,順利地進入了成都電視臺。
90后主播初長成
進入成都電視臺后,鄧菲被安排先從房產家裝欄目《第一家園》的外景主持人做起。這一切于鄧菲來說都是完全陌生的,小到一件家具大約價位如何,大到如何引導采訪對象進行訪問,她都沒有準確的認識。
“進入電視臺后,不再會有人因為我是非專業電視人,就對放寬條件。我必須逼迫自己迅速成長起來。”于是鄧菲在空閑時總會花上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練習普通話和學習家裝房產類知識。
即便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但第一次進入演播廳,以主持人的身份錄制節目時,鄧菲依然緊張到冒汗,“我所主持的是一檔脫口秀節目,沒有提詞器,得靠主持人臨場發揮。”當節目進行到中途時,需要鄧菲說一段廣告詞,然而在緊張的情緒下,她完全忘詞了。短短一條廣告,錄了十多遍,耽誤了所有工作人員的時間,讓鄧菲非常內疚。
從那以后,鄧菲每天都偷偷去看前輩們錄影,向他們“偷師學藝”,晚上回家后,就對著鏡子自己練習。這一年的時間里,鄧菲的心態也逐漸地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我,認為非專業出身是一件好事,它讓我能學到更綜合的東西。而理科出身的背景,也能使我的思維更加縝密,對于一些主題產生更獨到的見解。”先要做好“人”
鄧菲至今仍記得進電視臺之前,自己的大學導師說的一句話:“做人,做事,做主持。”剛開始,鄧菲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現在這7個字背后所包含的意義愈發清晰起來。
鄧菲曾經認為主持人就是一個傳播者,而現在她開始明白,做主持人和做人是一樣的。當自己不夠“健全”時,所傳播的東西,也無法“健全”。“比如,我現在雖然主持了這么久房產家裝欄目,可是我自己沒有裝修房子的經驗,所以我始終無法給到觀眾更切實的東西。因此我想要做好這個欄目的主播,還需要累積更多生活經驗。”
保持本色,從做好“人”開始,爭取做一名更好的主持人,鄧菲的一切,才剛剛開始。
QA
90后的職場之道
Q=《成都女報》 A=鄧菲
Q:在職場中,什么對你來說最重要?
A:自我定位。初入職場,我時常思考的問題是我能為別人帶來什么,而不是別人能帶給我什么。適合自己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
Q:作為一名剛剛踏入職場的90后,你怎么看待現在從事的職業?
A:不得不承認,這個行業對三觀是有所挑戰的。我認為,保持本色,保持初心不變,才能做好一份工作。
Q:成為一名主持人后,有沒有過不適應,你是如何應對的?
A:進入職場需要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力,即對環境和自我這兩方面的判斷。通過對周圍職場環境的判斷,來審視其與自己是否契合,并作出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