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就如一場盛大的芭蕾舞表演,無論你處于這場演出中的什么時段,無論你是獨舞還是有人相伴,一定要展現出自己最好的狀態。
如果你到過位于天府軟件園D區的茶文化酒店布衣客棧,必然會對副總經理楊雪梅印象深刻。楊雪梅的美不僅在于歲月沉淀于舉手投足間的知性優雅,更在于與年齡有反差的輕盈體態。聊起來才知道,她練芭蕾已經快10年了。2010年,楊雪梅和她的隊友們曾赴香港地區參加第四屆國際藝術節芭蕾舞大賽,獲得中年組最高獎項鉆石獎。
愛行走、愛攝影,每周兩次到舞蹈工作室練習芭蕾。見面之前,對楊雪梅所有的了解不過如此簡單。也許你和記者一樣好奇,對于作為酒店高管的楊雪梅來說,芭蕾究竟意味著什么?是什么讓她這么多年來對一個和事業無關的愛好堅持不輟?
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才知道,在楊雪梅眼中,生命就如一場盛大的芭蕾舞表演,無論你處于這場演出中的什么時段,無論你是獨舞還是有人相伴,一定要展現出自己最好的狀態。一旦潔白的舞裙加身,你要忘記所有曾經歷過的艱辛和傷痛、煎熬和掙扎,忘記生命中也許存在的無聊和乏味,一定要輕盈起來、優雅起來、微笑起來。
勇于不走尋常路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楊雪梅大學畢業。原本有機會得到一份穩定的辦公室工作,每天只需要泡上一杯熱茶,坐在辦公桌前看看當日報紙,坐等時間流逝。但楊雪梅不愿意。
一個對生活中的各種美好充滿憧憬的女孩,從來不乏勇氣對日復一日說不。于是,楊雪梅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進社科院做全省工商企業法律知識培訓。工作性質讓出差變成了家常便飯,楊雪梅因此走遍了四川省的每一個市縣。“回到成都來反而常常覺得陌生,到家了行李都不想收拾,因為說不定馬上又要拎包去下一個地方。”彼時的楊雪梅,絕大多數時間花在長途大巴上看那些冷僻荒涼的自然風光;或者晚上困于連電燈開關都沒有的小房間里,趁服務員還沒有切斷電源看一會兒爬滿雪花點的黑白電視……奇怪的是,楊雪梅從不以為苦,反而自得其樂。也許,后來她對于旅行的愛,便是從這初入社會頭幾個年頭的出差之旅開始的。
也許當時的楊雪梅如所有20歲出頭的女孩一樣,覺得生命就應該如是:永遠年輕,永遠在路上,永遠熱淚盈眶。但我們現在都知道阿甘媽媽那個著名的比喻,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在打開品嘗之前,你永遠不知道你將會得到的下一顆是什么口味。那時,等待楊雪梅的是投身另外一個全然陌生的新行當。
1996年,這個城市多了一個名叫巴國布衣的川菜酒樓,酒樓立志將川菜文化包裝一新,不僅計劃占據川內市場,而且進軍國內一線城市。楊雪梅成了這個充滿宏圖大志的餐飲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1999年,不滿30歲的楊雪梅欣然領命,率領浩浩蕩蕩的六七十個員工,進京開拓首都市場,在西直門開了一家巴國布衣川味酒樓。在此之前,楊雪梅并沒有單獨運營餐飲店的經驗,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她不管不顧就去了。
初到北京,酒樓在裝修,連像樣的住處都沒有,楊雪梅就帶著員工住在工地。楊雪梅深知,自己身上擔著所有員工的希望,對他們,她是有責任的。雖然年紀輕輕,楊雪梅像所有員工的媽媽,關心他們的鄉愁,照顧他們的起居。員工們生病了、失戀了,楊雪梅還會耐心聽他們哭訴,安慰他們。細致溫柔的管理風格,讓年輕的楊雪梅深受員工愛戴,甚至被大家戲稱為楊媽媽。
那幾年,除了工作,楊雪梅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現在回憶起來,在北京的幾年,她竟從未在大年三十回過成都,年年陪員工一起吃團圓飯,飯畢還帶著大家開車去城郊放炮竹煙火。由于回成都的機會太少,每每回來竟覺得陌生,生生把家鄉變成了異鄉。
2004年,楊雪梅驚聞外公去世,悲痛地回成都奔喪。從生下來開始,尚在襁褓中的楊雪梅便是由外公和外婆悉心撫養長大,外公曾是著名的指揮家,且以拉大提琴見長,而出生上海名門的外婆拉了一輩子中提琴。在楊雪梅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兩老曾想培養她拉小提琴。外婆每每談及自己做姑娘時,家里大草坪在周末舉辦的那些音樂會就眉飛色舞。可那時候的楊雪梅無法理解外婆的鄉愁,只是對每天沉重課業之余的練琴充滿抗拒。在幾十年之后談起少時往事,恍如張棗詩句中所寫: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
外公外婆對楊雪梅的愛參雜著對等的尊重,對于外孫女的選擇從來不會反對,好比她不學樂器,好比她一再離家,好比她總是不在。他們從來不會加以干涉。但直到外公去世,楊雪梅才驚覺自己的少不更事,看著白發蒼蒼的外婆,楊雪梅暗自決定不能再像從前那樣自私和任性,她要回到外婆膝下,她要留在成都,多抽時間陪陪外婆。
敢于說走就走說留即留
打定主意回成都,楊雪梅才發現過去的幾年里自己過得有多么劍拔弩張。在北京的每一天,她神經中所有的弦都繃得緊緊的,身體也不是特別好了。她決定給自己好好放個假,休息個一年半載,就當時下流行的gap year。
就是在那個時候,楊雪梅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了芭蕾舞。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楊雪梅開始享受一個人的旅行。想必現代人都對說走就走的旅行充滿艷羨。但在2004年,擁有勇氣說走就走的人其實并不多。楊雪梅發現一個人旅行有癮,短則幾天,長則半月,一個人想走就走,想留就留,哪里感覺對了,一住就是一周,這種自由自在的在路上的感覺讓楊雪梅心曠神怡。
原本只想休息一年半載就重返職場,結果楊雪梅發現做自己想做的事根本停不下來,一歇就是四五年。要不是在成都練芭蕾、陪外婆,要不就是一個人背著雙肩包挎著相機行走在路上——4年全情投入的拼命工作,換來這4年的拼命享受每一天。
2010年,因同樣愛好攝影,楊雪梅找到了相伴一生的伴侶,先生從大西北追隨楊雪梅來到成都,兩人把這個城市作為定居地。先生從事商業攝影,楊雪梅替丈夫打打下手,閑時跳芭蕾。每次回到舊公司,老同事都半打趣地問楊雪梅,走了那么多地方,終生大事也有了著落,難道還沒有玩夠嗎?楊雪梅也心知他們說得有道理,忙了4年,玩了4年,也該重新開始工作了。
盡管重返職場之初,每天早晨聽到鬧鐘的聲音痛苦得立馬想辭職,但不過用了半年時間,楊雪梅就把心收了回來,重新適應了開創事業的節奏。在楊雪梅和她的團隊努力下,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布衣客棧軟件園店橫空出世,“我們的定位很明確,就是填補新會展區域其他五星級酒店和商務經濟酒店之間的空白區域,打造特色酒店與特色餐飲相結合的綜合體。”不僅酒店大堂布置處處突出茶文化主題,而且布衣客棧的每個房間里都專門辟有一個可以讓你靜下心來享受茶香氤氳的空間。
楊雪梅說自己最為憧憬的生活便是有朝一日在一個氣候宜居、陽光充分的城市,每天喝喝茶、看看書、跳跳芭蕾,過沒有壓力的生活——懷抱如此美好的理想,只會鞭策今天的楊雪梅更加努力。幸運的是,90歲的外婆身體健康,丈夫和自己志趣相投,還有4個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相約要結伴老去。為了生命中如此珍貴的幾個人,楊雪梅沒有理由不快樂,沒有理由不呈現出自己舞者優雅的一面。
楊雪梅小講堂
我的字典里從沒有“后悔”
工作的時候就全情投入去做事,一旦休息就玩到盡興,我的字典里從沒有“后悔”兩個字。比如買了一件昂貴的衣服,哪怕剛剛穿了不久,就有人來告訴我它在打折,但起碼我比別人提前享受到了新衣服帶來的快樂,又有什么好后悔的?
人生苦短,遇事能決斷是好的。而一旦做出決定就不要后悔,哪怕那個決定是錯誤的。后悔除了讓人徒增痛苦,沒有任何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