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誤導消費者,26日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二審的商標法修正案草案規定,生產、經營者不得將“馳名商標”字樣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容器上,或者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
馳名商標不是榮譽稱號
馳名商標認定實質上是對商標保護的一種手段,強調個案處理、被動保護。馳名商標并不體現商品質量和品牌美譽度,不是榮譽稱號。但在現實中,不少企業將獲得馳名商標作為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的捷徑,甚至利用廣告宣傳誤導消費者。
去年12月商標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后,一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地方、部門和企業提出,實踐中存在將馳名商標作為一種榮譽稱號的誤區,盲目追求馳名商標認定,甚至出現弄虛作假的情況和其他弊端,建議進一步明確馳名商標的內涵,按照“個案認定、被動保護”的原則,對馳名商標認定機關、認定環節等作出明確規定,并禁止以馳名商標進行廣告宣傳,避免誤導消費者。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商標法修正案草案應明確禁止生產、經營者將“馳名商標”字樣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
商標注冊初審時限可望縮至九個月
商標注冊申請審查周期長一直是社會普遍反映的問題。為此,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二審的商標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關于審查時限的規定:商標局初步審查時限為九個月。
2000年,我國商標申請量超過審查量,開始形成商標審查積壓問題。到2007年,審查周期一度超過三年。2008年,工商總局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商標審查,到2011年底已將商標審查周期縮短到十個月。
商標侵權最高賠償額擬提至200萬元
繼初次提交審議的商標法修正案草案將商標侵權案件法定賠償額上限從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后,二審稿將這一上限進一步提高到200萬元。(北青網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