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亮點嚴管勞務派遣
7月1日起,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將正式實施。新政最大焦點,就是明確規定了“臨時工”享有與用工單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權利。此次修訂法還“劍指”勞務派遣亂象,從勞務派遣公司準入門檻、被派遣勞務者薪酬以及勞務派遣范圍等多方面著手,加大監管力度。
武漢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法規處處長彭燕娥介紹,此次修訂的新法五個特點,首先新法提高了勞務派遣公司的設立門檻,將原來注冊資本50萬元提高至200萬元,且公司設立增加了勞動行政部門的前置許可;其次,進一步規定了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提出“用工單位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此次,界定了勞務派遣用工只能在“三性”“臨時性”、“輔助性”或“替代性”崗位實施;另外,明確規定用工單位應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為加強監管力度,新法還加重了對勞動用工方面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
此前,武漢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對勞務派遣公司以及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者進行多次培訓,以便下月起順利實施新法。
勞動派遣糾紛占比大
據了解,目前武漢有近30萬被派遣勞動者。但近年來,市場上勞務派遣企業增多,一些企業經營管理不規范,資質差,甚至沒有自己的經營場所;而一些用工企業差別對待被派遣勞動者,將其放在生產一線等艱苦崗位,以達到削減企業用工成本的目的,勞務派遣市場較混亂。
據湖北誠明律師事務所律師林穎介紹,目前我市勞動糾紛案件中,勞動派遣類糾紛占比較大,主要是勞動報酬偏低,與正式工區別過大;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單位均不繳納社會保險;出現工傷后醫療費用、傷殘補助金的計算給付不到位等現象。
林穎認為,新法加大了對勞務派遣的監管力度,但目前嚴格實施難度較大,“新法在‘三性’崗位等相關規定上有待進一步明確,以防止用人單位隨意把其范圍擴大化。”她認為后期對于一些矛盾較為突出的問題,還應出臺相關事實細則,以便具體操作。
“臨時工”與正式工同工同酬
“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資,時不時還被當成擋箭牌”,近來,“臨時工”一詞成為社會熱門話題。對此,林穎介紹,“臨時工”并非法律概念,而是現時社會中一種叫法。
林穎介紹,“臨時工”也是勞動法保護的對象,應當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或派遣機構應按“同工同酬”原則,發放工資,為其購買保險,并給予必要的保護。
“同工同酬”是否表示工資完全一致?林穎解釋,“同工同酬”并不是絕對的要求“臨時工”與企業單位人員工資額度一樣,而是在同一薪資標準下,依具工種、勞動強度、技術程度等不同而不同。
納杰人才勞務部經理黃丹介紹,武漢勞務派遣公司十年前開始發展,近四五年發展迅猛,據他了解,目前武漢有勞務派遣公司500余家。他認為,在新修訂法出臺下,勞務派遣企業調整是必須的,不然會被市場淹沒。
而事實上,早在半年前,已有些被派遣單位已做出調整,如改善派遣人員工資和待遇,一定程度提高福利。
此外,對目前企、事業單位“編制”外用工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現象仍將繼續存在,且“編制”外人員可能還將增加,“但同工同酬或許較難解決,以公務員為例,與編制外人員適用的是不同法律體系,不是一種分配辦法,或難實現同工同酬。”
(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