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書桌上那一盤柿子,我的眼前似乎彌漫了一片熱鬧的紅,紅得醉人,紅得朦朧,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
去年十月隨父母回鄉下,因為離得近,也為了能嗅一嗅泥土的氣息,我們便選擇了步行。我們沿著田埂走了幾公里之后,終于看到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柿子樹,稀稀落落地掛著幾個“紅燈籠”。它好似一直在遠遠地眺望,等待著我們的歸來。我走近一看才發現,大部分柿子早已墜落在地,腐爛或被別人踩爛。
依稀記得兒時的老家,各家門前都有一兩棵柿子樹,到了金秋十月,一樹燦爛。村里人會把柿子采摘下來運到集市上賣,而我和伙伴們總是冒著墜地的危險爭著爬上樹,摘柿子吃。那時,整個村莊都是熱鬧喜慶的,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紅色的霧籠罩著全村。
可如今,雖然這些寄存我們童年歡樂的柿子樹還在,但已物是人非。
村子里的人比那時少了許多,一路走來,看到最多的是老人和兒童。自從十年前祖母去世后,我們便從未回來過,再次回到熟悉的村莊,卻有種不知所措之感。
父親走進一戶人家,和屋里的阿婆攀談起來。阿婆說,村里年輕力壯的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大人和孩子一年到頭也難得見上一面。
我凝視著院子里的小男孩,覺得他安靜得實在有些過分,這個年齡的孩子不都應是個調皮搗蛋鬼嗎?
阿婆告訴我,村里其他孩子和他差不多,都沉默寡言。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便出去打工了,因為從小缺少父母的疼愛,現在他們幾乎不愿和別人說話,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望著阿婆屋外的那棵柿子樹,枝頭稀稀疏疏地掛著幾個柿子。更令人揪心的是,那幾個殘留在枝頭的柿子,也因為鳥兒的啄食而變得破皮爛肉。我想,失去關愛的留守兒童,不正如這被鳥啄食的柿子嗎?
我離開村子的時候,走過村口那棵大柿子樹下不禁想到,那些孩子是否也曾站在這里眺望著遠方的父母。
我品咂著盤中的柿子,這從我家老屋前樹上摘下的柿子,依舊是我童年記憶中的味道,未曾改變,我也希望它永遠不要改變,永遠,永遠……
(江蘇省阜寧中學高三(1)班)
(指導教師 姜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