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家,但房子沒了。”23年前,陜西寶雞村民賈新德因搶劫被判刑。今年8月14日他出獄后,卻發現自家老房子不見蹤影,打聽才知,房子被當地鄉政府于1993年以900元價格賣給了鄰居,而其戶籍也于1996年被注銷。
出獄歸來,豈料房子沒了。對賈新德而言,這無異于“刑外加懲”。沒了落腳處,他只能流落街頭。未經同意,就擅賣他人房屋,涉事鄉政府的做法,委實“霸道”了點;而賣房時間點,又是在賈新德服刑期間,這難逃趁“刑”打劫之嫌。在我國司法中,已明確規定:對罪犯的權責界定,遵循著“權利推定原則”和“克減明示原則”。
意即若法律未明文對罪犯權利作出限制、剝奪,那罪犯應享有這些權利,就算其因監禁狀態無法行使,也不影響其權利主體資格。
賈新德在服刑期間雖失去自由,但其財產權未被剝奪,仍受法律保護,涉事鄉政府憑什么擅作主張賣其房子?
如今,當地鄉政府給了賈新德500元救助金,派出所也正為其辦新戶籍,但這應履之責,難以代償既有過失。依據法規,當地政府有必要返還其財產,無法返還的部分,則予以估價賠償,或在充分磋商的基礎上,給他重建居所。
(周夢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