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我在臺北市待了一周的時間,游山玩水之余,最主要的事情當然是逛街。
對于一個逛店相當于工作的人來講,臺北除了大型商場之外,各種類型的潮流小店是一大特色。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潮流特質,臺北的潮流文化正體現在小巧、精致、細膩的小店上。要指望這些小店有風向標一般的前衛引領作用當然很難,寶島臺灣為地理位置和地域格局所限,也從來不是時尚風口浪尖那一角兒。但當我徜徉在臺北市東區的各種隱秘小巷時,感受到的是這個城市里經年累積的潮流文化。所謂的潮流感不是從天而降,它也需要時間的磨礪。若長時間處于沒有任何時尚和潮流文化浸淫的空間里,那后來即使出現了時尚潮流,也總會讓人覺得類似無根之水,感覺味道始終不對。
一個城市的時髦程度絕非取決于開了多少奢侈品牌專賣店,大型商場里又進駐了多少名牌,而是在于這個城市的人群對潮流的消化程度和風格細分之后的存在感。大牌的話語權是壟斷性的,快時尚品牌們又是跟著大牌走的,如果大多數追逐潮流的人群都只是盲目地隨著這些品牌而去,未免過于單調和枯燥了。所以當我在臺北街頭看到各種風格打扮的年輕人,就感受到在這個城市里必然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時裝店、有趣的潮流據點和有趣的PARTY。
在臺北的另一個時髦區域——中山北路附近,有另一些風格小店。從店鋪外觀到內部裝潢陳列,甚至于店員的穿著、與顧客的交流方式,每一個細小之處都有其獨特魅力的體現。我逛了一家專營英國設計師品牌的店,從進門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濃厚的英倫氛圍。店內從燈光的營造到陳列的細節,都讓人感覺仿佛身在倫敦,讓人佩服店主的巧思。另一家買手店主營帶隨性街頭風的服飾和生活用品,上下兩層,上層為同名的潮流雜志社,下層為買手店,雜志風格與店面風格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逛完臺北的潮流小店,讓我對成都的時尚未來更充滿期待。因為我們有著更加有趣的藝術氛圍和更加濃厚的文化底蘊,甚至還有更為包容的時尚態度。有了這些,成都還有什么理由不變得愈發時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