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蔡麗輝的眼里,很多時候繪制版畫常用到的平口刀就等同于自己,可以在版面上盡情揮灑和宣泄,她的情感、個性、觀念、做人準則等等一切都在刃與面的碰撞當中展現出來。于當今鬧市,但有平口刀處,她便能詩意棲居。
“我無法命名那種感受,我就無法傳達它。因為無法傳達,人們就當它不存在。生命在這種不存在中消失,藝術也一樣。語言符號有多少空白和盲點,我找不到它們,彷徨在心靈的荒原,無法傳達給觀者。
蔡麗輝有一頭海藻般茂盛的頭發,盡管這已經是個被安妮寶貝用濫的比喻和意象,但依然是她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你可以想象它們在風中獵獵如旗的模樣,襯得她的五官格外立體,跟她本人的藝術家身份十分相稱。
7月,在本報舉辦的傾城酒會上,蔡麗輝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姑娘,跟在版畫大家董小莊身邊,話不多,臉上始終掛著禮貌的微笑。后來主持人介紹一幅由她捐贈出來參與慈善拍賣的版畫作品時,大家才知道,這個安安靜靜的年輕姑娘,居然是一個享譽圈里圈外的青年版畫家。
蔡麗輝和一個畫油畫的女孩一起租了一幢三層樓的洋房,作為工作室和居住地。我們的采訪便約在那里。夏日豐沛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蔭照進巨大的落地窗,給工作室里的所有物體都打上了錯落有致的光影。蔡麗輝穿著寬大舒適的花袍子,像蝴蝶一般穿梭來去,一會兒泡茶,一會兒端出洗好的棗子和葡萄待客,一會兒從床下把自己養肥的寶貝貓咪米豆抱出來介紹給大家。在這個80后青年版畫家身上,有藝術家的氣質,卻沒有藝術家的壞脾氣,簡直像鄰家姐妹一般可親可愛。
做刀鋒上的舞者
在荷爾德林的詩句和海德格爾的文論中,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但這畢竟只是理論。實際生活是,每個人疲于奔命,在日趨浮躁的當下,連尋求心靈的平靜都需要借助誦讀微博上的各種“雞湯”。不要以為藝術家就生活在界限之外,忙于創作、忙于辦展、忙于作秀,事實上,他們活得不見得比普通你我輕松多少。但在蔡麗輝身上有一種如假包換的平和純樸,當她用略帶鄉音的四川話說自己的志向是像平口刀一樣生活,盡顯十足詩意。
幾乎所有中國傳統木刻作品都是用平口刀、斜口刀技法完成的。平口刀技法變化豐富,可塑性非常強,深得老一輩版畫家青睞。但最近幾年在各類展覽中,以平口刀技法為主的優秀新作逐漸鮮見蹤影,一是因為版畫現在本身不大有市場,二是在很多青年版畫家眼里,平口刀僅僅是修版、鏟邊的工具。但在蔡麗輝看來,平口刀卻具有無可比擬的魅力。
1980年出生的蔡麗輝是一個昆明姑娘,朋友都叫她“小龜”,所以又名“蔡烏龜”。由于爸媽性格大條,蔡麗輝得以自由自在地成長,擁有快樂的童年,“耍著耍著就長大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蔡麗輝和所有80后大體相同地走過來,沒想到自己的人生軌跡會在大二那一年徹底拐了一個彎。那時候的蔡麗輝在云南師范大學讀英語專業,成績優秀卻對生活充滿了迷茫。偶然間,她結識了繪畫,并且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忽然覺得學英語不是自己想要的,干脆就退學加入了浩浩蕩蕩的藝術類考前班隊伍。她形容那時候的生活:“仿佛回到了兩年前,又成了一個在水深火熱中感受煎熬的高考生。經過3個月的奮戰,我從不知素描、水彩為何物,到能夠完整畫一幅石膏像,于是信心十足地隨大軍去參加各類院校的考試。幾個月后,我接到了一紙錄取通知書。”從熱門的實用專業跳到形而上的藝術專業,蔡麗輝似乎在冥冥中就和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緣分。有人評論說:也許是高原湛藍的天空和響亮的陽光,給了她原始的理想主義的沖動吧。
2002年,獨自背上行囊,告別生活了20年的家鄉,蔡麗輝來到了成都,進入了四川師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她與版畫初識,是在2003年的初春,彼時,徐仲偶教授指導他們將線描稿子刻成黑白木刻。隨著對版畫的進一步了解,蔡麗輝對于作為工具的刀的選擇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每一幅版畫都需要選擇適合于表達這種語言符號的刀。用刀表現語言符號是作者心靈的釋放,作者如果沒有用心的闡述,是感動不了觀者的。然而,在畫面上能夠自由表達出自己的心靈、情感需要漫長的過程的。蔡麗輝說:“在我沒有找到能表達我的作品的語言符號之前,我對于想創作出怎樣的作品,得到怎樣的效果除了內心有感受之外,無以表達。然而,我是多么熱切地盼望能夠表達出我的感受啊!”正是這種藝術創作的渴望,一直提示著她的心靈。“我無法命名那種感受,我就無法傳達它。因為無法傳達,人們就當它不存在。生命在這種不存在中消失,藝術也一樣。語言符號有多少空白和盲點,我找不到它們,彷徨在心靈的荒原,無法傳達給觀者”。
蔡麗輝說,自己對于平口刀的認識,是在刻了第一幅木刻《包谷鎮的秘密》之后,她驚覺平口刀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此時的蔡麗輝,終于找到了自己得心應手的表達方式。蔡麗輝一直都很迷戀川西的風景,她說而用平口刀所刻的風景版畫作品中的山川、田園線條鋼硬,氣勢磅礴,刀痕當中的殘刀就好比國畫中的破筆效果。平口刀刻畫下的作品,刀法潑辣,除樹石局部略用點和線條外,田埂、巖石都以大平口刀鏟出大殘刀效果,刀痕如波濤卷起洶涌澎湃,殘刀處又如云煙徘徊在是與非之間,深淺遠近,詩意盎然。寥寥數刀,就可以達到生動傳神的效果。
一提到平口刀,蔡麗輝的眼睛格外明亮,說起話來變得滔滔不絕,這一刻,似乎能看到她在大學講臺上的風采。“如果要把所有的刀都比做宇宙當中的事物,那么三角刀就像太陽,尖銳有力就好像太陽周圍的光線,筆直而又刺眼;圓口刀就像月亮,柔和安詳;而平口刀則像宇宙當中的黑洞,可以吸引任何物質,就好像它刻出的豐富多彩的東西可以吸引住任何人的眼球。所以我選擇了平口刀,很多時候它就像我本人一樣,代替我在木版上盡情宣泄我的情感,我的個性、觀念、做人的準則等等。”
像平口刀一樣生活
“要像平口刀一樣生活。”初識平口刀時的蔡麗輝便這樣告訴自己,她也腳踏實地地做到了。要強的她經常通宵刻畫,大學三年級時,作品就3次入選全國性的展覽,并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這在所有的藝術院校里屬于鳳毛麟角。
2006年,蔡麗輝畢業留校教版畫,當時一個月工資僅600元,沒錢租工作室,便每天騎著電瓶車到教室,和學生一起制版、作畫,常常一做就是通宵達旦,餓了就在煮防腐液的電爐子上,用鐵杯子煮雞蛋和泡面。別人聽著覺得辛苦,而蔡麗輝卻樂在其中。
2007年,蔡麗輝回老家云南拜師學水印木刻。水印木刻是中國最早的一種版畫樣式,由于僅印刷都需要持續不斷6-10個小時,并且不能保證作品的成功率,所以很少有藝術家還在做。蔡麗輝卻喜歡這種水潤的感覺,她把水印木刻叫做“魔法豆子”,因為哪怕是同一個顏色,每一次印刷都會得到不同的效果,她喜歡作品能夠帶給自己驚喜。由于經常長時間地埋頭勞作,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孩便落下了嚴重的頸椎毛病,但她從來不曾有一句怨言,因為“藝術是無止盡的,是一生的事情”。
家鄉的同齡朋友大多已經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而蔡麗輝伴著愛貓米豆和志同道合的室友小白過得有滋有味,寫生、作畫、撿破爛罐子回來種花。“感情生活對我來說從來不是必需品,藝術才是。”說這句話的蔡麗輝,讓人有理由期待她更多更好的作品,而她,必不會辜負這份期待。
蔡麗輝小講堂
想象力是無限的
“版畫的真正魅力就是一種感覺得到但又說不清的東西,這也是最有意味的。當我們把一件作品用語言說清楚的時候,我們似乎就與這件作品離得更遠了。我所期待的是不同的人可以在畫面里體會到不同的故事,那么這個時候觀者再也不是被牽著鼻子走,而是和畫面,和藝術家的精神世界產生了互動,觀者的眼睛和審美也加入到了藝術的宴席當中。希望觀者可以反饋更多的精神財富,相信這是大部分藝術家的希望。語言與文字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