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有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更有一個詩情畫意的愛好:品香,識香,藏香。她主張身體力行回歸傳統(tǒng)雅文化,做風雅之事,行文人雅集。風雅的一面是她,專業(yè)的一面也是她,這就是“雙面”王雨晴。
A面:專業(yè)
今年9月底,一場由觀心香堂主辦的頂級奇楠鑒賞暨臻藏沉香拍賣專場在成都寬云藝術(shù)館正式亮相。這是成都乃至西南地區(qū)首場頂級沉香展。展品共77件,總價值上干萬元。
國人愛香之習俗,可追溯到遠古的“燎祭”,屈原鐘情蘭蕙清芬,而后代詩詞亦常有暗香浮動。沉香,是樹的傷口由真菌感染凝結(jié)成具有香氣的油脂,既是中國醫(yī)者自古以來極為推崇的一種藥材,也是香品,因其香味高雅而被列為眾香之首,近年來收藏價值和市場價值攀升極快。好的沉香一克能賣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價值遠遠超過黃金,而奇楠香則是沉香中的極品,一小塊奇楠香價值可能超過數(shù)百萬元。
由于近年來沉香價值富升極快,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不少偽劣沉香。為了辨真去偽,這次沉香展專門設(shè)置了專家鑒別環(huán)節(jié),一時,很多人翻出家中珍藏的沉香物件帶至寬云美術(shù)館面見專家。初見專家,很多人先是一愣,大概是因為沒有想到專家會如此年輕和漂亮,及至自己的沉香擺件或者雕件交到她手中,聽她講得頭頭是道,方才心服口服。這個專家便是王雨晴。
香氣浮動中,著深色長裙的王雨晴像是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清秀好看的眉目以淡妝勾勒,披散著長發(fā),安靜的舉手投足似在傳遞古雅的信息,告訴你什么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看得出來,她并未刻意穿著古典,明明是西式掐腰修身的連衣裙加細高跟鞋,但整個人散發(fā)出一種極其古典的韻致,好似從唐詩宋詞中走出來的妙人兒。
看王雨晴鑒定沉香是一件賞心樂事,東西一過手她便能精確地告訴你是真是假。“雖然現(xiàn)在打開電腦一搜索,網(wǎng)上會有鋪天蓋地的理論和條款告訴你怎么辨認沉香。但理論歸理論,鑒定沉香還是要靠經(jīng)驗的堆積和專門的訓練。一是過手的沉香多,再也要有目的地訓練自己,比如蒙著眼睛聞香識產(chǎn)地,又比如手捏燃香。”王雨晴告訴記者,真正沒有加香精和化學物品的線香是可以用手直接去捏滅的,但因為市面上大多的線香都加了香精和化學物品,自己練習手捏燃香的時候,手指上沒少被燙起泡。王雨晴對沉香的味道很敏感,假的聞多了會引發(fā)她生理上的頭痛。所以在展覽的3天里,她每天下午只能在現(xiàn)場鑒定1個小時。“3天里源源不斷地有人拿自己收藏的沉香串珠和擺件來讓我看,過手幾百件貨,只有兩件是真的。”
“從小就喜歡這些好玩的東西。”王雨晴的笑容中帶點羞赧,講起小時候的收藏囧事:小學的時候把家里長輩鄭重傳到她手上的一串珍珠項鏈帶到老家埋進土里,心想長大了挖出來肯定就成了古董。“現(xiàn)在想想真是傻,小時候不懂得珍珠是要氧化的,而且埋的時候也不給自己留個標記,后來還真挖不到了。”王雨晴記得原來岷山飯店附近是古玩一條街,還是小學生的她就最愛去那逛夜市。那時候讓她心動的是珠子、水晶之類的,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把零花錢攢起來,去夜市買珠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條很長的不規(guī)則的紫水晶串,要價20元,我可是攢了兩個多星期才攢夠錢去買。”
B面:風雅
王雨晴選擇了以愛好為職業(yè)。起初,她主要做翡翠和玉器,在玉林開了一個店,接觸的都是文玩和喜好文玩的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王雨晴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里的文人雅事越來越有興趣。“5年前,在北京,和三五同好一起聞過沉香之后,一下就迷戀進去了。我現(xiàn)在相信這是一種機緣。”
沉香的形成是樹的傷口愈合的過程,誕生極其不易,往往需要幾十甚至幾百年時間。因其極高的欣賞、收藏和藥用價值,造假的沉香非常多。王雨晴便下定決心去學如何鑒真假、識好壞。遍翻古籍,遍訪名師,王雨晴越深入學習越覺得博大精深。漸漸地,她對沉香的興趣超過了先前對翡翠的興趣。從自己迷沉香、玩沉香開始,王雨晴產(chǎn)生了以此為事業(yè)的念頭,后來這個念頭生根發(fā)芽,便有了觀心香堂。
朋友常常說王雨晴做觀心香堂太理想主義,簡直不像是在做生意。別人做生意大多尋鬧市門面,王雨晴偏偏把地方選在浣花溪邊非常隱蔽的別墅區(qū),如果不是熟人指路,要找到這個地方非常困難。從準備到裝修,前前后后耗時大半年,300多平方米的室內(nèi)每一個小細節(jié),細致而微到墻上掛的枯藤和地上的手工粗麻地毯,無一不體現(xiàn)出女主人的用心和品位。這里出售的沉香產(chǎn)品,無論是串珠、擺件還是雕件,皆是王雨晴精心收羅而來。店內(nèi)也有少數(shù)線香,因為聞不慣市面上參雜了人工香精和化學物品的香,觀心香堂的線香都是王雨晴自己找來沉香原材料專門找人加工制成,很好地體現(xiàn)了她完美主義的精致生活態(tài)度。“在古代,玩沉香的都是帝王將相和貴族子弟,原本門檻就很高,單單有錢還不行,要有風雅的境界。沉香代表的是一種小眾和高端的生活方式,要風雅便風雅到極致。”
品香、插花、掛畫、斗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四般閑事”,后來流傳到日本,被日本人發(fā)揚光大。茶道、花道、香道、書畫無一不發(fā)展到極致,反而在中國漸漸式微,這讓王雨晴痛心不已。她說自己做觀心香堂的初衷便是恢復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在觀心香堂,不僅有頂級的沉香、成套的香器,還有精美的翡翠、莊嚴的摩巖佛像。壁上掛的西夏的木版畫,內(nèi)行一看便知價值不菲,而且在這里能喝到極好的茶。人人都知道成都是一個慢節(jié)奏的城市,但置身觀心香堂,香氣氤氳間,呷一口鳳凰單樅,你會發(fā)現(xiàn)時光的流轉(zhuǎn)放緩、再放緩、再經(jīng)過精雕細刻,時光的流逝幾乎讓人不可覺察,甚至會讓你恍惚間難辨今夕何夕。一個閃神間,似乎就已經(jīng)穿越到了更為久遠和精致的年代,又或者會以為自己根本是生活在董橋精致的文字間。在觀心香堂,不僅可以喝茶、品香,亦可聊各種風雅事:書、畫、茶、花、古琴、美食、收藏,更有少數(shù)幸運兒能被留下來一嘗精細的員工私房菜,無論是回鍋肉還是時令蔬菜都做得精致可口。
采訪過程中就有好幾撥熟客來喝茶,有人順便拉著王雨晴聊了很久她最近新入手的—件精美漆器。王雨晴便也讓人拿出自己收藏的一整套點翠給大家賞玩,告訴大家所謂點翠,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金銀首飾制作工藝,用翠鳥背部的藍色羽毛鑲嵌在金銀首飾之上。
別看王雨晴待人溫婉,其實骨子里頗有魏晉名士之風,氣場不對的人來了,她可是概不接待。在忙著準備寬云沉香展的間隙,她還忙里偷閑飛去杭州于靈隱寺旁的法云安縵住了一晚,第二天神采奕奕地回來繼續(xù)工作,好似《世說新語》里“乘興而來,興盡而歸”的佳話。
王雨晴說,自己未來會按照一年24個傳統(tǒng)節(jié)氣,舉辦不同主題的雅集,并且還會定期舉辦小眾的鑒賞及交流會,將世間的大雅和大美傳遞給更多的人。
王雨晴小講堂
由品香而觀心
香是氣恩的精靈,從前香到尾香,一片香在完整呈現(xiàn)出其生命形態(tài)的同時,也似一個精靈悄悄駐進了我們的靈魂。沉穩(wěn)的香能激發(fā)我們心靈的純粹,讓我們在沉寂和冥想中更清澈地看見我們生命的底色。這就是觀,觀物,觀心。這觀,自然不是簡單的看。肉眼看相,心眼看無,看到了無,也就看到了無中之有,所以這觀是內(nèi)觀,不用眼睛,而用我們的心靈和感悟。它不是站在遠處看,而是置身其中成為它。當你的身體脫離羈絆成為你的心,當你的心就是你的全部,你的性靈便會完美純善。這便相得益彰了。品香而入心境,觀心而得妙香,這香與境便都不會僵固。于是,處處有心,便處處有香。所以行香之道,貴在自然。自然而然,觀心如心,最精妙的轉(zhuǎn)換,就在那縷縷沉香帶來的沉寂和飛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