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30日,修改后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發布,交強險市場5月1日正式向外資保險公司開放,中國保險業進入全面開放階段。目前已有9家外資保險公司獲準經營交強險,其中7家已正式銷售交強險保單。
而在今年7月,項俊波在保險業深化改革研討班上,給出了三年時間的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時間表和改革突破口,突破口便在于交強險的區域定價。
根據保監會的改革思路,將研究建立區域費率制度,適時調整交強險的責任限額和費率水平,進一步完善調解機制,規范診療和傷殘鑒定標準等,完善救助基金等相關配套制度。
畢馬威中國保險業中國主管合伙人李樂文在畢馬威最新發表的《中國車險市場改革推進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您準備好了嗎?》(下稱“《報告》”中指出,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交強險市場,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并對國內保險公司帶來一定的沖擊。
《報告》認為,在交強險市場邁向自由化的背景下,保險公司更加重視客戶選擇和基于風險的定價方法。畢馬威進行的調研顯示,64%受訪的保險公司已著手定期開展基于風險基礎的保費分析工作,這一比例遠高于去年的33%。
與海外市場相比,中國的純損失率較低、費用率較高。畢馬威預計,由于保險責任水平會隨著人均財富水平提升而增加,保險公司的純損失率將會上升。保險公司也已關注費用率問題,并會采取以新技術和數字化為主的轉型方案提升客戶服務,同時降低其費用率,從而把綜合成本率保持在一個健康的區間內。
放寬商業車險(非強制保險)產品價格管制,將會為大型中資保險公司提供了額外的競爭手段,即未來可以通過更好的風險細分、更低的價格、更多的保險保障等來提升其市場占有率,小型保險公司在競爭中將處于較不利的境地。
隨著消費者對保險的需求的逐步上升,對服務的期望值也將越來越高,這將促使保險公司加強以客戶為導向。《報告》稱,保險公司在風險細分、新銷售渠道、業務模式、產品創新和客戶服務方面的投入將越來越大。
前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傾向于通過網絡完成各種消費,李樂文認為,如果外資保險公司能夠利用自身海外經驗,比中資保險公司更快、更有效地發展網絡直銷渠道,將會較好地擴大客戶群體和市場份額。普安同認為,通過交叉銷售、保險公司自有在線平臺或第三方網站進行的網絡銷售,開始引起消費者的興趣。
和其它發達市場相比,中國的汽車滲透率仍偏低,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富有并會購買更多的汽車,中國的非壽險市場將會在車險保費帶動下繼續增長,因此增長空間很可觀。李樂文認為,預計未來3至5年車險保費仍能保持10%或以上的年均增長率,來自三、四線城市的保險消費需求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