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潮人最愛做的事,可能是躺在被窩里,拿著手機刷微博、看朋友圈、上網——冬天更是如此。當然我也不例外,清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看有什么重大新聞發生,看看好友們有什么好的分享。好友任志強一定是給粉絲送上暖心又勵志的“心靈雞湯”,而潘石屹一定是一大早已經跑了小十公里回來了。其實我更羨慕潘總這樣的生活狀態,不論工作壓力再大,都會有條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健康迎接新的挑戰。
這些年常在國外小住,我總會用一個外來客的眼光去觀察別人的世界,于是不得不佩服老外們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其中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早晚還是白天,總能在馬路上看到跑步鍛煉的時尚男女。他們仿佛不受年齡的限制,也不受寒暑的影響,總會帶著自信一路奔跑。其間我也問過國外的朋友,他們跑步到底是為什么?回答極為簡單:“跑步需要什么理由嗎?它就是一種運動,一種有益于健康的運動。”
在我眼里,國內的朋友跑步一定是有理由的,也許是因為要參加某一次競技運動,也許是為了減肥而燃燒脂肪,當然也不乏有為了自身健康而堅持長期跑步的朋友,如潘石屹先生。但對于我來講,要讓我發自內心地喜歡跑步這個運動,真是不太可能。結果老外朋友聽說我不喜歡跑步,個個目瞪口呆,搖著頭聳著肩說:“Reauv?”這就是文化差異吧,他們不理解我的想法,我也無法理解他們的做法。
學校畢業后的30年來,我還真有過一段時間每天堅持練習跑步,那就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的時候。記得有一天,我接到電話通知,說是被推薦為成都女性代表去參加火炬傳遞。當時我一愣,隨即想到,自己從不善體育運動,萬一跑不下來還挺丟人的。于是我說:“讓我考慮一下吧?”回到家里和家人說起,大家都說:“你傻啊?這還考慮個啥?這是一種榮譽,怎么也要堅持跑下來的!”我這才開始重新考慮跑步的問題。
接下來就是先去置辦裝備。我買了跑步鞋和運動衣褲,找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換好一身裝束就出門開跑,沒跑多遠就氣喘吁吁,這是城市人缺乏鍛煉的典型表現。當然剩下的就是要堅持鍛煉。在堅持跑了幾天以后,我的狀況明顯好了許多,能跑的距離越來越長。我想,怎么也要能堅持跑上個千兒八百米的距離,才好意思去傳遞火炬吧?沒想到真到了火炬傳遞那天,每個人跑的距離也就100米左右,對于堅持了幾個月跑步鍛煉的我來講,還真是輕輕松松就能完成。
所以在我看來,跑步作為一種有益的鍛煉方式,關鍵還是在于堅持。要把這種鍛煉方式真正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某一種階段性的目的。前幾天微信圈里的姐妹們又在張羅著要去跑步鍛煉,我婉拒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是無法長久堅持的,與其這樣,也就不必去走過場了。
但我還是認為,跑步一定是一種有益的鍛煉,這種鍛煉不單單針對身體,更多針對意志。它要戰勝的是體力的極限,但更需要掌控的是心理的極限。與此同時,它還需要能耐得住一次次簡單的重復。所以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堅持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