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雖然是矛盾激化的產物,但也屬于逼到墻角的一種溝通方式。如果雙方有意識地做一些控制,讓這種溝通不出軌,不亂套,那想必也是極好的。
在上午看新聞的空隙,我陡然發現一位老友的QQ簽名為:“紅本本有用嗎?”大吃一驚,趕緊噓寒問暖一番。原來她跟老公大吵一場,“剛剛平靜下來”。老友初中畢業后就在外闖蕩,十多年摸爬滾打下來,她跟老公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做起了建材生意,事業可以說是小有所成。但忙碌的生意和瑣碎的生活,使兩人總是吵吵鬧鬧。
雞毛蒜皮地聊了一陣,我不知所云地安慰了她一番,回頭繼續看新聞。我訂閱的新聞推送說:91歲的同齡英國夫婦Kath和Bill Shevels,70年的婚姻,吵架255680次。以常識推論,吵架是矛盾激化的產物,70年吵架255680次,可見矛盾激化的頻率,但他們居然沒有吵翻。
胡亂猜測,我想這對夫妻“吵架”應該吵得很禮貌,沒有摔門砸碗,沒有上房揭瓦。太太Kath說:“你可以開誠布公地說出想法,把不好的情緒帶走,把好的留下來。”這說明他們吵架不單沒有深化矛盾,反倒化干戈為玉帛了。Kath說:“我們的婚姻維系了70年,一定有很多地方我們做對了。”
其實吵架雖然是矛盾激化的產物,但也屬于逼到墻角的一種溝通方式。如果雙方有意識地做一些控制,讓這種溝通不出軌,不亂套,那想必也是極好的。我認識一對外籍夫婦,因為夫妻雙方文化差異,生活上難免分歧。我采訪他們時談到夫妻間的相處問題,他們猛然發現跟對方已經一起生活了16年。那位先生開玩笑說,感覺像是60年。有孩子后,他們在教育孩子時偶爾會有分歧,但非常有原則:絕不在孩子面前吵架,連爭論都不可以。
有趣的是,最近網上爆出一對年輕夫妻的吵架合約,比如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挑事兒的一方會被罰洗尿布一個月;不管誰對誰錯,男方主動道歉,以示男人大度,給女人臺階下。合約中還約定,雙方吵架不能以離婚相威脅,不能摔10元錢以上的東西,不能動手打人(女方可例外,因為殺傷力低)等等。這樣“束手束腳”的規定,無疑給原本可能火藥味很濃的“吵架”大大降溫。吵架就不再是吵架,基本上就成家庭會議了。一個家庭隔三差五開這么一次會議,我想再多的分歧也該遁形了。
不管多么蜜糖的感情,在生活中總難免出現摩擦。這些摩擦可能無傷大雅,也可能將夫妻雙方逼到墻角。那么,不妨在墻角來一次從容的溝通,這樣的溝通多了,興許幸福就鞏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