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尋找靠山急于表現
話里話外、明著暗著告訴同事:“我是XXX的人?!?/p>
病理分析:沒有一個打工的人不愿意跟老板搞好關系,除非你自己當老板。跟老板搞好關系的基礎是什么?是你要有自己的一套,得能練活兒,還要練得漂亮。但即便你跟老板關系再好,也別讓別人認為你把老板當成靠山,好讓別人不敢怎么樣。職場是個利益共同體,你跟老板再磁,他愿意為了你一個人而犯眾怒嗎?再說,你干活到底是給誰干的?不是給老板干的,是給自己攢本錢呢!萬一哪天老板走人了,你是不是又要挖空心思找一個新的靠山?靠山是會變的,而變化的靠山還靠得住嗎?
第二:把沒思想show給你看
讓干什么就干什么,讓做“一”決不做“二”,不會做也不想怎樣才能做。
病理分析: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也不能人人都是木頭吧?只有木頭才沒有自己的思想。一般而言,領導如果讓你做到1,他會點撥到0.5,但他希望你能想到2甚至3,做到1.5或2.假如你連想都不想,就那么照方抓藥似的做了,肯定不會出彩。領導喜歡的是創造性地理解,然后發揮,而不是把沒思想show給他看。
第三:得過且過
別看現在這個社會競爭激烈,但總有人能“超然物外”、我行我素,領導再怎么急于出成績、見效益,那也跟我沒關系,我就這么著了。
病理分析:這種人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真傻、也真懶,另一種人是裝傻,其實往往很聰明、有能力、也不乏思想,表面看是偷懶,實際上是糊弄事,讓人說深了不是、說淺了不是:您不是讓我干活嗎,我干了,讓干多少干多少,您還想怎么著???可那活質量如何?咳,差不離兒得了,較什么真兒啊,給這點錢,值當我拼命嘛!
第四:干耗不充電
看似與本職工作無關的東西,學它干嗎,又用不著!
病理分析:徐琳因考不考車本的問題與老公“杠”過好幾次了。徐琳是一家雜志社的美術編輯,不做班,即使去上班也有班車,加上一時半會兒沒有買車的計劃,徐琳一直不想考車本。她覺得用不著。而老公認為,開車是現在職業人的基本技能,就跟人必須會自己穿衣服一樣,再說,歷來就有技不壓身的古訓,同樣的機會擺在面前,誰會得越多誰勝算越大。現在看來,似乎不是這么回事了。
第五: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凡事三緘其口,不問就不說,寧可讓好想法爛在肚子里。
病理分析:當年,部門里就有一個這樣的同志,明明極為聰明,好創意一個一個往外面冒,就是不說。開會的時候,她從來不主動發言,可到讓她做什么策劃的時候,那些火花呀、創意呀,又讓你不得不承認她做得漂亮。我曾經幾次跟她談過,我認為每一個部門的成就是大家一起創造的,在同一個集體里沒有與自己無關的事??伤f,不是我分內的事情我為什么要替別人操心。唉,人是聰明人,就是沒有團隊意識。
第六:機會來臨抹頭就跑
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新的、更高一層的工作。
病理分析:這是何惠最為懊悔的一件事了??偨浝碚宜勗?,告訴她將有機會競爭一個部門主任的職位,而且總經理親口告訴她,有資格競爭的人不超過4個,而那3個人誰也沒有何惠更了解這個部門的工作,總經理說:“如果你上,還是有很大機會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換了誰都能明白,總經理對她寄予厚望,這個職位就應該是她的了??珊位菟记跋牒?,到最后居然回絕了總經理,因為她認為自己做管理工作沒有經驗,怕干不好讓領導失望。就這么個理由,阿惠把加薪晉級的大好機會拱手送給了別人。(于宏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