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14
急性闌尾炎在急腹癥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屬于一種外科多發疾病。闌尾炎手術的其中一種并發癥是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增加患者術后的痛苦,并且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資料與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5月實施闌尾切除術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10~70歲,青壯年31例(72%)。
治療方法:①術前皮膚準備:徹底清洗皮膚至無污垢為止,剃除影響手術操作的毛發;②切口選擇:診斷明確的選擇麥氏點切口,病程較長的或腹膜炎嚴重的,考慮切口延長方便,選腹直肌旁切口;③術中預防:術中闌尾提取時一定要細心,注意與四周相隔離,應將鉗夾和切除闌尾的鉗、刀用后及時放置于污染盆內,不能重復使用;④切口保護:打開腹膜后,常規應將腹膜切緣外翻并固定于皮膚巾上;⑤局部應用藥物沖洗:在術中發現腹腔內有大量膿液,切口用生理鹽水或抗生素液沖洗;⑥抗菌藥物應用:闌尾炎的病原菌大多是以大腸桿菌和厭氧菌為主,應選用對上述菌種敏感的抗菌藥物,且應短程、足量應用。
結 果
切口甲級愈合38例,乙級愈合3例,2例發生脂肪液化,丙級愈合,后兩者均為化膿、壞疽穿孔性闌尾炎。
討 論
闌尾切除術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如闌尾的病理改變、手術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患者的營養狀況等諸多因素。現作如下討論。
備皮:皮膚上原有的寄生菌可通過備皮顯著減少,可以使術后切口的感染幾率降低。備皮與手術時間相隔以短暫為宜。
切口選擇:原則是便于顯露病灶,利于手術操作。診斷明確的選用麥氏點切口。診斷有疑問的或考慮腹腔滲出多、為便于術后引流的,應選用經腹直肌切口。不要過度追求小切口而造成過度牽拉,損失組織。
術中的預防:急性闌尾炎時漿膜外常有炎性滲出,容易造成周圍組織的污染。闌尾切除時,手術器械極易受到污染,并且可以進一步污染健康的手術部位,導致感染的擴散,引起切口感染。因此,在進行闌尾切除術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它是預防切口感染最關鍵一環。
切口保護腹膜切開時應先切開一個小的切口并提前準備好吸引器,一旦溢出膿液,應立即吸凈,然后再擴大腹膜切口。打開腹膜時常規應將腹膜切緣外翻并固定于皮膚巾上,將切口周圍用濕紗布進行保護,將手術切口與腹腔隔開。
局部藥物灌洗:一般急性闌尾炎,無需藥物灌洗。可以在縫合之前使用少量抗生素溶液或生理鹽水對腹膜外切口進行沖洗。手術過程中如果發現腹腔內有大量膿液,并須將膿液徹底吸凈,并且還應該使用藥物或生理鹽水對腹腔進行局部灌洗,或者還可以在局部放置抗生素稀釋液來防止感染。如果是壞疽及穿孔性闌尾炎,為降低切口感染率,闌尾切除后也需要對切口采用藥物灌洗。
積液是細菌繁殖的優良培養基,因此關腹時必須將切口各層組織間隙液體吸凈吸干,否則殘存積液將導致細菌繁殖,引起切口感染。切口縫合應不留死腔,但是也不宜過密過緊,否則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將影響組織的修復。
引流當發生合并腹膜炎的復雜性闌尾炎時需要放置引流,而在一般的急性闌尾炎術中不需要放置。引流管放置最好于手術切口外另戳孔放置,戳孔大小只要能夠保證引流通暢就可以。
抗菌藥物應用:作為一種炎癥性疾病,急性闌尾炎發生時抗菌藥物是必須使用的,但使用方法須合理。最能防止感染的時機就是在細菌進入組織之前就給予抗菌藥物治療。目前對于闌尾炎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時機為手術前1小時內或24小時內及術后各進行1次靜脈注射。術后48小時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應用已經不能達到預防的作用,因為此時感染已經形成,抗生素治療用來進行抗感染。闌尾炎病原菌大多是以大腸桿菌厭氧菌為主,最常用的抗菌藥物是甲硝唑和頭孢菌素。如果患者屬于重癥闌尾炎,并且合并有局限性或彌漫性腹膜炎,此時應根據病情決定抗生素的應用劑量和時間,進行治療性應用抗菌藥物。目前臨床治療提倡禁止抗生素的濫用,盡管抗菌藥物能夠有效對抗感染,但在使用抗生素時應短程、足量。預防切口感染的關鍵仍然是進行嚴格無菌操作,不能被抗菌藥物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