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22
摘 要 目的:通過對卵巢癌術后需要化療的患者采用營養風險篩查方法,對存在營養不良的患者給予腸內營養支持,監測患者人體測量值、營養指標的動態變化。方法:收治卵巢癌患者60例,運用NRS2002營養風險篩查方法對卵巢癌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結果:EN治療可以緩解人體測量值指標的下降,其中以體重指數、體重最為敏感,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EN治療組可以明顯緩解白蛋白、前白蛋白、總蛋白、球蛋白指標的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的人體測量值、各項生化指標的改善均有顯著的作用。
關鍵詞 卵巢癌 化療 營養風險篩查 腸內營養支持
近20年來有報道顯示,卵巢癌患者的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是奪去女性健康及生命的生殖系統三大惡性腫瘤之一[1]。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發病率30%~85%[2],80%的患者多數都是在缺乏營養或者是惡液質的狀態下進行一系列的治療,這些因素都是導致腫瘤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卵巢癌患者60例,運用NRS2002營養不良篩查方法進行篩查,均存在營養風險(NRS評分≥3分),隨機分為EN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
營養支持方法:EN治療組和對照組除給予正常飲食等一般支持治療外,EN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化療第1天開始每天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腸內營養液使用方法:口服或管飼,規格500ml/瓶,熱量1Kcal/ml,500ml/次,3次/日口服,連續服用3~6個月。
統計學處理: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x±s)表示,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P<0.01為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01為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結 果
兩組治療過程中人體測量值的變化,見表1。
兩組治療過程中營養指標的變化,見表2。
討 論
人體測量值的影響:通過表1發現在化療的第2個療程和第3個療程觀察,BMIEN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1),隨著化療療程的增加,統計學意義越明顯(P<0.001),表明腸內營養支持治療隨著應用時間的增加其療效越明顯。從體重方面我們發現,EN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在第2、3個療程中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EN治療對患者體重的改善有明顯的臨床效果。
生化指標的影響:通過表2發現ALB、PA在第2、3個療程,3個時間點、兩組因素上面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血紅蛋白在第3個療程表示出明顯的統計學意義。說明營養支持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指標,但其中尤以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效果最為明顯,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3]。
綜上所述,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的人體測量值、各項生化指標、細胞免疫及其體液免疫功能的改善均有顯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Cliffood C,Kramer B.Dietas risk and therapy forcancer[J].MedClin,1993,77:732.
2 Hochwald SN,Harrison LE,Heslin MJ,etal.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feeding improves whole body protein kinetics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cancer patients[J].Am J Surg,1997,174:325-327.
3 Meta-analysis Group In Cancer.Efficacy of intravenous continu-ous infusion of fluorouracil compared with bolus administration in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J Clin Oncol,1998,16(1):3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