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63
摘 要 目的:對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臨床CT影像特征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收治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患者53例,對臨床CT影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CT影像典型表現:患者雙肺呈彌漫性、對稱性間質性改變,且邊緣呈模糊樣改變并出現融合均勻的肺實變影。CT影像非典型表現:患者出現氣囊樣改變、空洞,肺門和縱隔淋巴結出現腫大,且胸膜腔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液、腫塊樣病變等表現特征。結論:鑒于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CT影像特征多樣化、復雜化特征,因此,胸部CT檢查對該病具有較高的輔助診斷價值。
關鍵詞 艾滋病 卡氏肺囊蟲肺炎 CT影像
卡氏肺囊蟲對肺組織有極高的親和力,加之艾滋病(AIDS)患者機體免疫力大幅下降,因此,也極易合并不同類型的肺部感染。而卡氏肺囊蟲肺炎(PCP)則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見的機遇性感染,同時也是其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1]。本文通過對53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CT影像表現進行分析,并進一步評估其輔助診斷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AIDS合并PCP患者53例,男40例(75.5%),女13例(24.5%);年齡20~53歲,平均36.5±3.8歲。主要傳播途徑:吸毒35例(66.0%);性傳播18例(34.0%)。53例患者均經血清HIV抗體檢查以及確診試驗檢查均呈陽性;主要臨床表現:低熱、氣促、胸痛、干咳、不同程度呼吸困難。
檢查方法:53例患者均用美國GE Light speed VCT型CT掃描機檢查。并由2名以上放射科醫師同時予以評估;如遇意見不統一時,則以討論、協商確定后為準。
結 果
CT影像表現:23例患者表現為雙肺滲出性彌漫性病變,且病灶邊緣呈現模糊樣小片狀及斑片狀影;其中14例出現合并片狀肺實變,且呈充氣支氣管征;4例出現合并肺氣囊,囊壁薄、影像清晰,且無液氣平面;4例出現合并空洞,洞壁薄厚不均,未見液平面;其邊緣呈不規則形狀。26例患者表現為雙肺透光度降低,自肺門、肺野至胸膜呈對稱性病變,且彌漫性邊緣呈現出模糊、毛玻璃樣的不規則陰影;其中13例表現為雙肺基本對稱或不對稱網狀陰影或網織結節陰影。4例患者雙肺出現對稱濃密的大片狀、邊緣模糊的松枝狀改變,且可見充氣支氣管征。7例患者合并出現胸膜腔積液。
治療效果:對13例AIDS合并PCP患者進行15天的追蹤性治療觀察發現,8例患者明顯好轉,CT檢查時,其肺內實變影明顯減少;無效2例;3例惡化;CT檢查時,其肺內斑片狀陰影呈融合狀,且毛玻璃影加重;其中1例患者還表現出了少量的胸腔積液。
討 論
卡氏肺囊蟲(PC)常寄生于人體的肺泡之內,并對肺組織有極高的親和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可通過自身的細胞免疫將其清除于體外。但是,由于AIDS患者機體免疫力大幅下降,因此,也極易合并被卡氏肺囊蟲感染,最終導致合并PCP[2]。而艾滋病患者合并發生PCP后,PC會極大地對Ⅰ型肺泡上皮細胞的細胞膜造成破壞,導致細胞壞死、增加了毛細血管通透性。
其臨床表現:多為低熱、氣促、胸痛、干咳、不同程度呼吸困難。而在其CT影像中多表現為斑點狀、網狀、片狀等雙肺彌漫性滲出性病變;其病灶多分布于肺門周圍,并向肺野周圍漫延,有較明顯的融合趨勢[3]。可將AIDS合并PCP患者的CT影像分為4種類型:①斑片型:此種類型最為常見,患者CT影像呈肺泡實變影;濃密的斑片狀或松枝樣影呈雙側均勻或不均勻分布。②毛玻璃型:患者肺部CT影像多呈不透明的毛玻璃樣,且能分辨肺血管。同時,易合并肺氣囊。③間質型:患者CT影像中多為網狀或線狀的肺小葉間隔增厚;同時還會在雙側出現基本對稱或不對稱的彌漫網狀或者網織結節影;且易出現淋巴結腫大等合并癥[4]。④混合型:該類患者的CT影像多出現肺實質病變且兼有肺間質病變;該種類影像多見于晚期患者。
從本文53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CT影像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23例患者表現為雙肺滲出性彌漫性病變,且病灶邊緣呈現模糊樣小片狀及斑片狀影;26例患者表現為雙肺透光度降低,自肺門、肺野至胸膜呈對稱性病變,且彌漫性邊緣呈現出模糊、毛玻璃樣的不規則陰影;7例患者合并出現胸膜腔積液。這也要求我們在臨床進行AIDS合并PCP診斷時,須注意其雙肺彌漫性涌出性病變特征以及病變發生區域。同時還應注意與肺泡癌及肺水腫的鑒別區分,提高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當臨床患者具有長期低熱、胸痛、氣促以及干咳等癥狀且又排除了其它免疫缺乏性疾病之后,其胸部CT影像呈雙肺彌漫性滲出性病變、肺間質發生改變且病灶多分布于肺門周圍呈向肺野發展的融合狀時,且HIV抗體檢查呈陽性者,即可診斷為AIDS合并PCP。因此,也可將CT影像顯示結果作為病原學檢查的金標準診斷之外的另一重要的輔助診斷檢查。
參考文獻
1 張浩.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CT表現分析[J].醫學影像及檢驗,2011,24(10):1956.
2 宋文艷,李宏軍.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臨床影像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5):652.
3 呂圣秀.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不同時期的CT表現[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0):1453-1455.
4 闞宏.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影像學診斷[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3):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