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82
摘 要 目的:分析吲達帕胺引起低血鉀癥12例誤診的原因及干預措施。方法:收治原發性高血壓患者300例,均每天口服吲達帕胺2.5mg,追蹤引起低血鉀癥病例。結果:300例口服吲達帕胺高血壓患者,52例發生低血鉀,30例無不適反應,22例出現全身乏力、惡心等癥狀,其中12例誤診。結論:高齡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口服吲達帕胺易引起低血鉀,應引起臨床足夠重視。
關鍵詞 吲達帕胺 低血鉀癥 誤診
吲噠胺帕是一種磺胺類利尿劑,具有鈣拮撫作用,用于治療高血壓,對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效果較好[1]。作為基層養老院,因為吲達帕胺具有服用方便(1次/日)、價格低廉、絕濟實惠等優點,所以在我院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在應用的過程中,因老年人病種復雜且多樣,部分低血鉀患者無不適癥狀或有些出現的癥狀被診斷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本研究分析了12例誤診病例,探討其原因及干預措施,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原發性高血壓患者300例,男187例,女113例;年齡70~85歲,平均77.5歲;病史6個月~20年;服用吲達帕胺3個月~2年,吲達帕胺劑量2.5mg/日。合并冠心病52例,糖尿病40例,心力衰竭27例,心率失常15例。排除了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腎功能不全、長期進食差、長期口服利尿劑等可導致血鉀異常的因素。
血清鉀測定方法:測定血清鉀濃度采用離子選擇電極法測定[2]。
低血鉀癥診斷標準:血清鉀濃度<3.5mmol/L為低鉀血癥,3.0~3.5mmol/L為輕度低鉀血癥;2.5~3.0mmol/L為中度低血鉀癥;<2.5mmol/L為重度低鉀血癥[3]。
結 果
臨床情況:52例低鉀血癥中,無不適癥狀30例(57.7%);全身乏力、雙膝酸軟10例(19.2%);惡心、嘔吐8例(13.5%)。心律失常4例(7.7%)。
診斷、治療方法和效果:全身乏力、雙膝酸軟10例,其中5例診斷為“退行性關節病變”,給予補鈣、針灸理療治療1周后癥狀未緩解,惡心、嘔吐8例,其中3例診斷為“急性胃炎”。給予靜滴西咪替丁,肌注胃復安注射液治療3天癥狀未緩解,心律失常4例,均診斷“冠心病、心律失常、較頻發性室性早搏”,給予口服胺碘酮0.2g,1周后仍有室性早搏。后請示上級醫師,上級醫生指出上述高血壓患者都口服吲達帕胺降壓,要定期查血清鉀,低血鉀可引起上述癥狀,后經檢查都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鉀。低血鉀患者均停用吲達帕胺,改用其他降壓藥。每天補充氯化鉀3~6g,治療3~5天,嚴重者給予靜脈補充氯化鉀,每天查血清鉀濃度,正常后停止補充氯化鉀,1周后患者血清鉀濃度均正常,癥狀消失,預后良好。
討 論
分析發現,老年人隨著肌肉的萎縮,細胞的衰老減少,體內的含鉀量明顯降低,因此,老年人服用吲達帕胺更容易引起低血鉀癥[4]。在我院居住的老年人,年齡較大,大多數都合并一種或多種慢性病,當患者以關節酸痛,惡心,嘔吐及腹脹、便秘及心律失常等癥狀出現時,臨床醫師都以處理臨床癥狀治療為主,沒有仔細分析引起這些癥狀的病因,治表未治本,主要是年輕醫師臨床經驗不足,對高血壓應用吲達帕胺引起低血鉀認識不夠。
總之,對老年人高血壓患者,長期口服吲達帕胺降壓患者,應經常隨訪有無乏力等不適癥狀,定期測定血清鉀濃度,以盡早發現低血鉀癥,給予及時診斷及治療。
參考文獻
1 郭艾武,徐標.臨床心血管用藥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07.
2 陳文斌,王友赤.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18.
3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22.
4 金露銘.病理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