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77
關鍵詞 手術室氣溶膠 職業安全防護 標準預防 依從性
手術室工作環境中存在著很多種對人體有害的危害性氣溶膠,比如電刀等設備產生的焦味與煙霧、揮發性消毒劑、揮發性麻醉藥物與麻醉廢氣、化療藥物的粉塵等,這些氣溶膠危害著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成為當今職業暴露的另一個突出問題。通過分析手術室危害性氣溶膠的來源,采取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增強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防護意識,提高防護依從性。同時提示管理者加強對手術室氣溶膠的重視,為護理人員提供實用的防護設備,保障臨床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使護理工作能高效、高質的運行。
大多數的醫院目前醫院感染的管理、監測以及防控等工作主要是針對患者的保護,目的是防止患者發生醫院內感染,并未足夠重視廣大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問題,使醫務工作者的職業暴露風險增加[1]。了解職業暴露的種類、產生的原因及其特點,對于減少職業暴露,以及提高自身防護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手術室內的常見不良性氣溶膠分類有:揮發性消毒劑的使用、電外科操作、麻醉氣體彌散、藥物類氣溶膠等。這些不良性氣溶膠會嚴重影響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下面分析一下手術室常見的危害性氣溶膠的主要來源。
來 源
手術室常用儀器:電切鏡、高頻電刀、血管結扎束、超聲刀、電鉆、電鋸等醫療器械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煙霧及刺激性焦味,都是手術室內醫務工作者接觸最多的危害性氣溶膠,它能夠通過直接刺激眼結膜和呼吸道黏膜,使人結膜充血、呼吸不暢。
常用的揮發性消毒劑:戊二醛、過氧乙酸、甲醛以及環氧乙烷氣體滅菌后產生的殘留排放于空氣中,都會強烈的刺激接觸者的眼睛、皮膚黏膜及呼吸道,甚至可以導致氣喘、呼吸困難。其中甲醛的危害性較為嚴重,長期接觸還會引起女性月經紊亂、妊娠綜合癥、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手術室麻醉氣體:在全麻初始時,對于七氟醚、異氟醚等吸入性麻醉藥需要使用手法輔助呼吸,以排空貯氣囊內的殘余氣體,往蒸發罐內進行加藥操作時也會有部分藥物的揮發,還有患者停用麻醉藥后呼出的氣溶膠也可以直接導致頭暈、惡心嘔吐、煩躁等。如果長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廢氣污染的環境中,還可能引起生育力下降、胎兒畸形及流產的發生。
手術室其他的有害氣溶膠:術中配制化療藥物時,注射器稀釋藥物、排氣、換液、拔針等操作都會使醫護人員吸入含有細胞毒性藥物的氣溶膠或是氣霧,這些化療藥都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不良反應,同時還有致癌、致畸以及臟器損害等潛在危險。在骨科關節置換手術中會經常使用能產生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的骨水泥等填充材料,引起呼吸道的刺激癥狀。
危 害
研究表明,SARS患者產生的氣溶膠使周圍形成高濃度病毒的環境。因此,當醫護人員暴露在患者體液、血液、呼出氣體及分泌物產生的氣溶膠環境之中時,應當加強自身的防護,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空氣污染的損害效應取決于相關氣溶膠的化學結構、濃度、以及與人體的接觸時間,而且常有疊加污染和混合性污染存在。手術室內的氣溶膠污染存在特殊性,首先,手術室由于空間相對狹小,導致室內空氣的流動性差,負離子相對缺乏,在手術室相對密閉的環境當中醫護人員經常需要長時間的高強度,高壓力下工作,精神高度緊張,再加上醫護人員因作息不規律導致生物鐘紊亂,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從而在危害性氣溶膠環境中的防御能力降低,自身感染的幾率隨之加大。
醫護人員在手術室內接觸危害性氣溶膠后,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頭暈、頭痛、結膜充血、呼吸困難、嗆咳、皮膚過敏等,也有少數人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危害性氣溶膠還會對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調查結果表明,對氣溶膠的危害存在心理顧慮的醫護人員比例25%以上[2]。認為長期暴露與甲醛等刺激性氣溶膠中可致癌、致畸、誘發細胞突變,并且長時間接觸還具有累積效應;擔心長期吸入低濃度麻醉氣體,產生體內蓄積生成慢性氧化物而致畸、致突變。但是由于氣溶膠是一種無色無形的物質,所以其帶來的危害性容易被忽視,再加上醫護人員的防護意識比較薄弱,思想上不夠重視,主觀上認為有些措施麻煩、費時間、影響操作等。調查顯示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工作強度與防護依從性有著顯著的相關性[3]。影響其防護依從性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手術室工作中麻醉、手術及其配合時工作強度大以及緊張和疲勞。工作強度與防護依從性呈負相關。因此有必要強化手術室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規范執行標準預防措施。同時,管理層應該加強組織環境的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供便利實用的足夠防護設備,并且通過定期公布職業傷害情況以及防護信息,增強醫護人員對職業傷害的認識,提高職業安全防護的依從性和上報率,從而減少醫院執業傷害的發生,維護醫護人員的職業健康[4]。
對 策
規范標準預防,做好個人防護:在接觸危害性氣溶膠時要戴好口罩、護目鏡和手套。接觸甲醛等刺激性液體時要戴手套、護目鏡,穿專用隔離衣;術中配制化療藥物時要戴口罩、乳膠手套;使用層流臺進行操作,臺面要覆蓋一次性防護墊,減少藥液污染;稀釋抽取粉劑藥物時要插入雙針頭以排除瓶內壓力,防止藥物顆粒從針栓處彌散造成污染。抽取藥液后在瓶內排氣再拔針,減少氣溶膠的排出。在執行操作前后嚴格洗手,規范執行六步洗手法,避免人為的二次污染。
正確使用高頻電刀等儀器:手術過程中在使用電切鏡、高頻電刀等儀器時,應該從小頻率逐漸加大至所需的頻率,這樣可以在使用最恰當頻率進行組織切割時,能夠有效控制彌漫性氣體的產生。配合使用可以吸除焦臭味及煙霧的負壓吸引裝置。手術時間較長時要開啟手術間的排風系統。
加強麻醉過程的管理:在使用精密密閉式麻醉機時,首先應該在麻醉開始前檢查各連接口管道是否緊密,防止漏氣。正確連接廢氣排放系統,將麻醉廢氣及時排放到室外。麻醉過程中也應該加強管理,正確合理用藥以降低空氣中麻醉氣體的濃度。必須使用廢氣排污及二氧化碳吸附裝置,降低有害氣體的產生,提高自身安全。
合理設置工作流程:手術室應配備專用的消毒間和病理標本室,并要有良好的通風系統。護理人員在處理患者標本時盡量縮短接觸時間,使甲醛揮發氣體的危害性降至最低。使用環氧乙烷滅菌的物品,如果滅菌日期很近,可以將物品在高溫、通風、干燥的環境中放置半個月后再打開使用,使環氧乙烷殘余的氣體盡量揮發,從而使其對人體的毒性損害降到最低程度[5]。
定期監測手術間空氣質量:手術間宜采用正壓通氣,應用空氣凈化裝置進行室內的空氣凈化,改變空氣中的塵埃粒子量,控制細菌濃度及微生物氣溶膠的含量,實現室內空氣質量的改善。同時應協調院管部門定期進行空氣監測。
提高醫護人員的防護意識:手術室工作人員對危害性氣溶膠的防護意識十分薄弱,使得職業暴露和感染率增加。在對SARS的研究中表明,接觸氣溶膠可引起一線醫務人員感染率高達20%以上[6]。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采取不同的宣教形式提高手術室工作人員的防護依從性,使醫護人員真正掌握并正確運用所學的知識,把標準預防的概念真正轉變為醫護人員日常工作中的一種理念,而不是單純為了遵守制度或應付檢查,從根本上促進醫護人員職業防護行為依從性的提高[7]。管理者應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同時在工作中加強督導,使醫護人員深刻意識到危害性氣溶膠對自身的傷害,最大程度的減少職業暴露和職業感染率。
討 論
護理人員的健康是護理工作高效、高質的保證[8]。重視手術室的工作環境,減少醫護人員的職業暴露,提高其防護依從性已經成為當今管理者的重要議題。要重視手術室氣溶膠對醫護人員的危害性,提高自身防護意識,同時注意合理的飲食營養和休息,增強自身抵抗力,減少職業感染的發生。管理者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加大支持力度,提供足夠的便利、使用的防護設備,為手術室工作人員創造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可萍,莊英杰,文翠容,等.護理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措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8,6(43):571-573.
2 李麗卿,林羽綸,許樂.對手術室氣溶膠危害性及防護依從性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10(42):951-952.
3 蔣紅,呂海燕,楊曉莉.護士對化學性職業損害防護的認知和行為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5,12(40):947-949.
4 何敏靜,周立平,蔡文智,等.組織環境管理對護理人員皮膚黏膜暴露和銳器傷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7(46):697-700.
5 應迎娟,吳春燕,王秀萍.血液凈化專業的職業暴露及防護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11,6(46):584-585.
6 繆曉輝.由小湯山醫院醫務人員的零感染率談SARS的個人防護[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3,7(24):702-703.
7 田瑞華,王金鳳,王瑞蓮,等.婦產科護士血液傳播疾病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及管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1,5(46):439-441.
8 張遠,趙光紅,喻嬌花.臨床護士高發疾病及相關因素問卷的研制與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0,7(45):65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