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81
摘 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回顧分析實施2496例LC術前、術后患者病情觀察與護理。結果: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應做好術前準備、心理護理、術后做好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有創傷小、疤痕小、并發癥少、住院天數短、恢復快等優點。
關鍵詞 腹腔鏡 膽囊切除 圍手術期護理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是指在電視腹腔鏡窺視下,利用腹腔鏡手術器械,通過腹壁的3~4個小戳孔在腹腔內施行膽囊切除術。它將現代高科技與傳統外科技術相結合,該術式為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疤痕小、并發癥少、住院天數短、恢復快等優點,深受患者的喜愛。LC術較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具有明顯的優勢,其微創優勢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成為膽囊良性疾病手術切除的金標準[1]。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科實施LC術2496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臨床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治實施LC術患者2496例,男1112例,女1384例,年齡12~86歲,平均住院6天。并發癥:出血1例,膽漏4例(其中外院轉入2例)。
護 理
術前護理:⑴心理護理:入院時患者表現為緊張、擔憂,反復詢問病情,情緒低落,血壓升高,睡眠困難,便秘等。護理措施:①觀察患者的反應,評估患者焦慮、恐懼的程度,對患者心里疏導,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的疑慮;②幫助患者盡快熟悉環境,了解患者習慣,提高有關醫院規章制度及生活事務的準確信息,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③用恰當的語言,是患者輕松自如的氣氛中了解膽囊疾病的病因、治療程序、腹腔鏡手術方式和優點以及對患者的具體要求,介紹主刀醫生的工作經驗和業務水平,請LC術后恢復良好的患者介紹經歷和感受,使得患者獲得安全感;④評估患者的理解能力和做出決定的能力,焦慮水平高的患者往往理解力低,因此,解釋術中和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和預防措施時要及時糾正患者的各種誤解,幫助患者全面正確地理解術前各種信息;⑤應用行為控制技術,減輕患者術前焦慮,如放松、深呼吸、咳嗽練習等,以減輕術中或術后不適感;⑥增強社會支持,與手術成功的患者同住一室,安排家屬及時探視。⑵知識缺乏的護理:LC術是一項有待繼續推廣的新技術,許多人對它缺乏了解,因此,術前宣教的重點應放在的麻醉、手術過程及術前準備知識方面的教育。麻醉方式及優點、手術過程及方式的簡介。術前準備:①心理準備:講解腹腔鏡手術的優點,手術中及手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反應及預防措施,減輕患者恐懼心理;②幫助患者做好手術前常規檢查,包括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乙肝三系,心電圖,肝、膽、胰腺部位B超,此外,合并心肺疾患的患者還應做心肺功能測定;③做好適應術后變化的準備,術前1周停止吸煙,練習咳嗽、排痰及床上排便的方法,以減輕術后不適;④胃腸道準備:術前1天禁食易產氣食物,術前8小時禁食、禁水;⑤臍部清潔:因為腹腔鏡手術的入路多在臍周圍,所以臍部的清潔是非常重要的。常用方法是先用松節油棉簽軟化去除臍內污垢,然后用75%酒精脫掉松節油,再用肥皂水清洗,再用碘伏消毒。或者先用潤滑油潤滑臍內皮膚軟化污垢,然后用肥皂水清洗,再用3%雙氧水擦洗,最后用碘伏消毒。注意清洗時動作要輕,防止損傷皮膚。
術后護理:⑴幫助患者建立應對措施:患者回到病房后護士應及時告訴患者和家屬術中情況及術后短時間內不適的原因和應對方法,以穩定患者的情緒。解釋監護儀的作用及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⑵惡心、嘔吐的護理:嘔吐的患者應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注意觀察嘔吐物的性質及量;分析嘔吐發生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及時處理。⑶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患者回房后全麻未完全清醒時,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注意監測患者的呼吸和神志,術后2小時內患者不能入睡,指導患者及時咳出咽喉及口腔的分泌物,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痰液較多而又無力咳嗽的患者,應用吸痰器及時吸出咽喉及口腔的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暢。⑷血壓升高的護理:術后患者血壓升高應立即查明原因,及時解除疼痛、排尿困難等誘因引起的血壓升高,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術后應進行抗高血壓治療,防止血壓持續升高引起的鈦夾脫落或腹腔內出血。⑸皮下氣腫和肩背部酸痛的護理:①皮下氣腫:向患者解釋少量二氧化碳氣體經皮下軟組織擴散引起的皮下氣腫可自行消失。嚴重的皮下氣腫常導致心肺功能的改變,引起高碳酸血癥和pH值下降,應間斷吸氧3~5天應用堿性藥物,直至癥狀緩解。②肩背部酸痛: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緊張心理,視情況幫助患者改變體位,按摩酸痛部位。癥狀較重者可肌注地西泮(安定)10mg或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1~3天后癥狀消失。⑹術后焦慮的護理:及時反饋手術和治療情況,鼓勵患者表達不適與擔憂,及時正確的處理患者的疼痛與不適反應。鼓勵患者應用術前訓練的放松技術,幫助患者正確評價療效,克服消極情緒。⑺并發癥的觀察護理:①腹腔內出血:術后8小時內嚴密監測血壓及脈搏變化,防止劇烈咳嗽及嘔吐。置腹腔引流管患者應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量及形狀,若30分鐘內引流量>50ml,應警惕腹腔內出血的發生,立即加快補液速度;出血量>600ml時患者心率增快,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靜脈輸血。此外,無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術后8小時內出現心率增快、血壓下降或心前區不適,應立即檢查腹部體征,行B超檢查或腹腔穿刺,若經B超證實腹腔大量積液,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應立即做好剖腹探查的準備。②膽漏: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體溫變化及有無腹痛、腹脹及皮膚、鞏膜有無黃染,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應注意有無膽汁流出。此外,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排便情況;持續發熱伴腹部體征的患者應立即進行B超或CT檢查,根據腹腔積液的多少鑒別是肝外膽管損傷還是膽囊管殘端閉合不全,通過經十二指腸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確定損傷的部位。護士應配合醫生做好患者及家屬的解釋和安慰工作,并監測患者的電解質變化,少量腹腔積液的患者可在B超引導下進行穿刺引流,大量腹腔積液的患者應剖腹探查。⑻出院指導:①術后1周內只能做輕微的活動,3周內不能提大于5kg的重物。②指導患者選擇低脂、適量蛋白質、高維生素、富含纖維的飲食。③體溫>38.5℃,傷口紅、腫、熱、痛,有異味,或肛門停止排氣,排便2~3天,則應及時就醫。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術)與開腹手術(OC術)相比,由于LC術是戳孔進腹,腹壁肌肉損傷小,術后疼痛輕[2],術后6小時可進流質飲食,術后第1天可下床活動;而OC術腹壁切口大,術后疼痛重,患者不愿早期下床活動等。LC術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洪濤,鄭成竹,李際輝.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纖維蛋白封閉劑的臨床應用[J].中國外科實用雜志,2004,2(24):116.
2 劉溪濤,劉俊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2):5287-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