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51
摘 要 目的:探討兒童喂養方式及口腔不良習慣對牙頜發育的影響狀況。方法:收治牙頜畸形患兒80例,同時收集同期健康檢查均正常的兒童80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兒童的喂養方式、吮奶瓶時間、口腔不良習慣發生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察組人工喂養17例(21.25%),母乳喂養41例(51.25%),混合喂養22例(27.5%),對照組人工喂養7例(8.75%),母乳喂養60例(75.00%),混合喂養3例(3.75%),觀察組喂養方式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兒童吮奶瓶50例(62.5%),其中1~2歲23例,2.1~3歲13例,3歲以上14例,對照組兒童吮奶瓶41例(51.25%),其中1~2歲24例,2.1~3歲12例,3歲以上5例,對照組3歲以上兒童吮奶瓶明顯下降,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兒童口腔不良習慣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兒童喂養方式及口腔不良習慣對牙頜發育影響很大,應早期糾正口腔不良習慣,提倡母乳喂養。
關鍵詞 牙頜畸形 喂養方式 口腔不良習慣 影響
牙頜發育畸形是兒科常見的疾病,優點表現為牙齒排列不齊、牙齒擁擠以及牙齒發育異常等,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著較大的影響。喂養方式對牙頜發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口腔衛生不良習慣,也是引起牙頜畸形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討兒童喂養方式及口腔不良習慣對牙頜發育的影響狀況,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牙頜畸形患兒8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牙頜畸形患兒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齡3~6歲,平均4.1歲;同時收集同期健康檢查均正常的兒童8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3~6歲,平均4.8歲,兩組兒童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方法:對兩組兒童的喂養方式、吮奶瓶時間、口腔不良習慣發生情況進行調查。
結 果
兩組兒童喂養方式比較:觀察組人工喂養17例(21.25%),母乳喂養41例(51.25%),混合喂養22例(27.5%),對照組人工喂養7例(8.75%),母乳喂養60例(75.00%),混合喂養3例(3.75%),觀察組喂養方式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兩組兒童吮奶瓶時間比較:觀察組兒童吮奶瓶50例(62.5%),其中1~2歲23例,2.1~3歲13例,3歲以上14例,對照組兒童吮奶瓶41例(51.25%),其中1~2歲24例,2.1~3歲12例,3歲以上5例,對照組3歲以上兒童吮奶瓶明顯下降,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討 論
目前,很多家長給嬰幼兒吸吮安撫奶嘴和奶瓶,而且很大的孩子也有吸吮手指的不良習慣。由于孩子不停地吸吮安撫奶嘴和奶瓶,促使唾液不斷地分泌造成很多消化酶丟失,也可使孩子吃進過多氣體,造成孩子吐奶、腹脹,更重要一點是由于孩子不斷吸吮安撫奶嘴,容易引起上下頜骨向外突出發育,牙齒向外突出發育,不但不利于孩子日后的咬頜,而且也影響孩子顏面部的美容。孩子的口腔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觸覺器官,幼兒時期正處于口欲期,需要大量的觸覺刺激和口欲的滿足。孩子喜歡安撫奶嘴及奶瓶實際上是孩子自慰的一種行為,在孩子口欲尚未得到滿足、語言交流少、母愛缺乏的情況下,自感孤獨的孩子在無聊時會吸吮手指及奶瓶作為精神安慰,久而久之很難戒掉,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的成形,將會造成牙頜發育的畸形。
兒童牙頜畸形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但有很多患兒都錯過了錯畸形治療的最佳時期,特別是一些反者[1]。總的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多為獨生子女的兒童在飲食上多給予細膩、含糖較高的食物,為了使兒童不哭鬧,經常使用奶瓶及安撫奶嘴,從而造成兒童乳牙的齲壞,替牙期障礙,牙頜畸形的發生[2]。對于兒童的各種口腔不良習慣,在糾正的時候,要注意先治療引起這些不良習慣的疾病,由于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口腔不良習慣所造成的牙頜畸形只要及早發現,及時糾正這些不良習慣,大多數孩子的牙頜均可恢復正常發育[3]。一旦形成較嚴重的畸形,或不良習慣不易自我糾正時,則應盡早去醫院進行矯治,年齡越小則矯正效果越好。
參考文獻
1 李小英,張惠英.口腔陋習造就兒童牙頜畸形[J].山西預防醫學雜志,2011,5(3):205-206.
2 吳迪,劉春雷,夏季淵.青島市學齡兒童口腔不良習慣與錯畸形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10,25(1):85.
3 邢牧,陳亞剛,閆果珍.徐州市中小學生錯畸形患病率的調查[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1,24(6):59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