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91
摘 要 目的:探討康復護理在精神病康復期應用效果。方法:收治精神病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采用系統化康復護理,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結果:兩組出院后6個月、12個月復發率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P<0.01)。結論:及時有效的康復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了服藥的依從性,降低復發率。
關鍵詞 康復護理 精神病患者及家屬 精神科 臨床應用
本文通過對精神病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康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精神病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年齡20~45歲,平均29.1±15.9歲。經過4周以上住院治療,精神癥狀大部分消失,自知力恢復,社會功能基本恢復;無嚴重的軀體疾病和腦器質性疾病;無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處于康復期。
方法:觀察組在患者住院期間和出院后采用系統的康復護理,包括服藥、生活、工作等指導。通過住院康復期護理,出院后定期來院咨詢和電話隨訪進行為期1年的康復護理。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方法。
指導內容:⑴住院期間一般健康教育:①生活指導:患者因服藥會引起不同程度的便秘和藥物所致的不適感,對此我們向其講解治療計劃及藥物的相關知識,使其了解治療的目的,治療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辦法。使其認識到不良反應只是暫時的。患者因服鎮靜藥物影響,生活懶散,自理能力低,護士應指導患者適當活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注意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禁止飲酒,盡量少吸煙或不吸煙。②家屬探視時護士講解與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根據病情的特點,出院后合理安排患者生活。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生活有規律,督促其搞好個人衛生,每天進行適當的活動,如散步、做家務等,有計劃地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對于正在學習階段的學生,可暫時休學,待病情穩定對外界環境適應后再考慮繼續學業。③要重視患者的思想和性格的鍛煉。精神病患者有正常的精神活動和不正常的表現。要告知家屬對患者不要百依百順,要講道理,耐心細致的開導和解釋,以提高患者對生活與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家屬在關心患者日常生活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隨時與醫生聯系,及時調整用藥。特別強調的是,出院后家屬一定要保管好藥物以防意外。④心理干預:處于康復期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變化和心理負擔是多樣的,護理任務更加重要。康復階段,患者感到疾病對家庭、生活的威脅,會產生消極,自殺,潛逃等行為。這個時期護理人員應運用多學科護理干預通過鼓勵贊揚最大限度地去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多與患者溝通交流,讓患者掌握自我護理技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調整好心態,并鼓勵其多參加集體活動。還可帶患者外出游玩。講解一些法律知識、社會道德等。⑤工娛治療:由于精神科以封閉式住院管理模式為主,患者活動范圍小,生活單調,長時間不與外界接觸,容易造成生活懶散和社會功能減退。隨著條件的改善和對治療要求的提高,我院對進入康復期患者開展工娛治療。患者可在工娛療廳內進行行為治療、作業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通過工娛療法轉移患者對病態體驗的注意力,認清自己目前角色,改變錯誤的認知,改善情緒,建立生活信心,提高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防止精神衰退。⑵出院康復指導:患者通過住院系統治療后,精神癥狀大部分緩解,社會功能恢復,可回歸社會,居家康復。這時期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康復指導至關重要。強調內容:①必須堅持服藥,一般2~3年。告知其堅持服藥是預防精神病復發的關鍵,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的性質和維持治療的重要性,了解精神病復發的規律,早期癥狀及預防復發的具體措施。有些家屬認為長期服藥會出現表情呆板、行動遲緩、肥胖等,病情稍有好轉就想讓患者停藥,要講明不良反應只是暫時的,隨著病情的好轉,藥量的減少,不良反應會隨之消退,如果自行停藥,病情極易復發。②定期復查;定期復查可以使醫生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恢復程度,心理動態,及早發現病情的波動癥狀,適當調整藥量,以免因復發再次住院。③電話回訪:通過電話回訪,及時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了解患者睡眠,服藥情況,并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效果評價:⑴評價方法:心理評定:①采SCL-90(癥狀自評量表),各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②抑郁及焦慮狀況評定,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得分越高,抑郁、焦慮程度越重[1]。SCL-90、SDS及SAS均由經過培訓的醫生和主管護師采用雙盲法于患者入組時及時干預,3個月后各評定1次。⑵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處理。
結 果
通過系統康復護理,患者精神癥狀、抑郁癥狀、焦慮癥狀、軀體癥狀等明顯減輕,見表1。
疾病復發率明顯降低,見表2。
討 論
精神病復發率高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醫務工作者,更是家屬苦腦的問題。康復期患者對現實有了正確的認識情緒波動較大,通過早期系統化康復期護理措施的開展,使患者及家屬更好的了解精神病的相關知識,了解疾病復發的先兆,及長期服藥的目的及意義,認識到遵守醫囑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屬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積極配合醫生通過系統化治療達到理想效果。在實施康復護理過程中,患者在生活事件上自信心得到加強,得到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心情舒暢,提高了療效,降低了復發率,從而減輕了社會及家庭的負擔,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汪向東,王西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94~195: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