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博會為媒聚四方賓朋,金三角暢懷展明珠魅力。2013年11月8日~12日,第二屆中國特色商品博覽交易會(簡稱特博會)在享有“黃河明珠”“天鵝之城”美譽的河南三門峽市成功舉辦。本屆特博會以“振興民族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為主題,由國家商務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牽頭主辦,三門峽市、運城市、臨汾市、渭南市共同承辦。展示商品主要為特色農副產品、特色食品、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特色日用品、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大類,參展客商來自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采購商達3000余家。
為期5天的盛會精彩紛呈,成果豐碩。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與承接產業轉移高層對話、投資項目發布及簽約、產品購銷對接會、三門峽蘋果財富大會、中國特色商品品牌發布會等主題活動有聲有色,累計簽訂貿易購銷合同79億元,現場銷售額突破4億元;簽約經濟合作項目69個,簽約金額403.38億元。
項目拉動
在黃河中游的晉陜豫三省交界地帶,山西的運城、臨汾,陜西的渭南和河南的三門峽共同構成了一個“三角區域”,被稱作“金三角”。2012年5月,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經國家發改委批準設立,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跨省設立的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2013年9月,《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標志著黃河金三角區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第二屆特博會無疑成為展示黃河金三角區域發展潛力的大舞臺。特色農副產品作為展會主角之一,受到關注。
在11月8日下午舉辦的“特博會投資項目發布及簽約儀式”上,四個主辦城市的項目推介均涉及農業范疇。三門峽市共有69個經貿合作項目簽約,其中農業項目12個,簽約金額39.9億元。這些項目集中在農副產品深加工領域,包括果品深加工和多種農副產品深加工,重點是開發濃縮果汁、果汁飲品、果漿、果膠、食用纖維和果渣飼料等終端產品;以及核桃、大棗、仰韶杏、中藥材等特色產品精深加工,積極推動農產品向優質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作為農業大市的山西運城市,近年來從強龍頭、建基地、重特色、樹品牌等出發,重點抓好糧油加工、蔬菜加工、畜產品加工和特色產品加工等板塊建設,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就地轉化率,正在努力打造中西部重要的農產品加工生產基地和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臨汾市的230個推介招商項目中農業類項目56個,主要有核桃、蘋果、紅棗、酥梨深加工,肉雞肉牛規模化養殖,蘆筍、辣椒、食用菌種植及深加工等。
陜西渭南市將農業發展與物流產業項目相融合,規劃打造陜西地方農特產交流中心,項目規劃占地8平方公里,總投資80億元,包括地方農副產品交易區、倉儲區、展示區、信息平臺等。項目建成后將在3年內達到年交易額2.5億元,年創收8000萬元,解決3000人的就業,對推動陜西地方農副產品的發展意義深遠。
市場聯動
舉辦農超對接、網購對接,讓特色商品“直達”市場,是第二屆特博會的一大亮點。11月9日在三門峽國際文博城會展中心舉行的農超對接專場共組織農產品生產企業76家,農民合作社參展單品300多種,邀請各地采購商226家,現場簽訂購銷意向32份,總額2.1億元;在慧聰網專場,三門峽地區參展商與采購商進行了一對一洽談,采購總金額達21.5億元。
三門峽市常務副市長趙中生在致辭中指出,組織專場購銷對接會,目的是通過產品展銷、對接洽談的形式,將鮮活農產品直接與大超市、大商場、大批發市場、知名電商相連接,為供應商、采購商和消費團體之間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讓更多的三門峽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實現超市、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互利共贏。
“農超對接最終是將更優質的農產品送到百姓的餐桌上。有很多農產品生產者不知道該向誰銷售,中間經過太多流通環節,無形中提高了流通成本,自己也不得利。農超對接解決了產銷難題,雙方都可獲利,老百姓也能買到更多優質產品。”華潤萬家集團西北地區總監張定閣特別強調了農超對接的意義。
借助農超對接這一平臺,一些特色產品也找到了“知音”。田利花是三門峽市湖濱區利花黃河鯉魚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該合作社展臺的“活魚包裝”多次進入媒體鏡頭,也被參會客商贊嘆稱奇。據田利花介紹,合作社利用黃河活水、黃河魚苗和黃河天然餌料,采用無公害技術養殖的黃河鯉魚,綠色環保,營養豐富,耐煮耐燉。由于養殖周期長、成本高,如果像普通鯉魚那樣拿到菜市場銷售,肯定劃不來。所以她特意引進了活魚包裝技術,一個包裝內放置一條5斤左右的黃河鯉魚,一次充氧可以讓鯉魚存活5~7天,用來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既不失黃河鯉魚的特色,又上檔次。
針對大杏自身難以長期保存,也不能長距離運輸和銷售的特性,河南仰韶奶業有限責任公司把澠池本地特產仰韶大杏進行深加工,先后研制開發出了大杏果茶、大杏果汁等系列產品。公司參展代表李英澤高興地告訴記者:“特博會是個很好的展示平臺,第一屆特博會我們公司推出的大杏果汁使用的還是塑料瓶包裝,客戶反映果汁口感好,但包裝不搭配,顯得沒檔次。今年我們就根據反饋推出了易拉罐裝大杏果汁,其包裝、口感等均有提升,受到展會采購商和購物者的歡迎。特博會結束后,公司將根據消費檔次需求,計劃在2013年年底向市場推出4~6個新產品,紅紅火火迎馬年!”
產業帶動
“黃河金三角”的能源、礦產、農業和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相關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尤其是農業產業方面,蘋果年生產能力約400萬噸,約占全國的15%,濃縮果汁產能72萬噸,占全國的一半以上。三門峽蘋果既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更有輝煌的今天,全市目前有蘋果160萬畝,年產蘋果超過16億公斤,產生了很好的富民效益。
三門峽蘋果財富大會于11月10日上午在陜縣二仙坡綠色果業基地舉辦,采用現場訪談與專題短片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對三門峽蘋果產業進行了全景展示和挖掘。
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在接受訪談時說,蘋果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有光合作用就有蘋果的生長,因此我們決心將這一產業繼續做大做強,讓它的生命力充分釋放。三門峽計劃通過3~5年的努力,使全市的蘋果種植規模超過200萬畝,8~10年后達到260萬~280萬畝,年銷售收入達到80億~100億元。目前三門峽濃縮果汁的年出口創匯已達到1億美元,2013年又取得了加拿大的出口認證,力爭盡快實現3億美元的目標。
談到今后的發展舉措,楊樹平提出,一是要樹立區域合作的理念,跳出局限,站在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層面上去謀劃、去運作,技術上相互借鑒,市場上共同開拓,品牌上共同保護;二是搞好龍頭企業帶動,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引導更多的農戶種植蘋果,通過統一提供樹苗、肥料,統一采摘、銷售等,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三是做好技術保障,要從種、管、收各個方面為農民朋友提供技術服務和保障,努力提高果品質量,研發培育新品種;四是牢固樹立質量和品牌意識,共同維護品牌聲譽,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一個好的品牌在開拓市場方面產生的作用不可估量,三門峽蘋果要靠質量和品牌在市場上取勝;五是廣泛開拓市場,要通過物流、網絡等各種渠道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農戶,主動走向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包括國內和國外。希望“黃河金三角”的蘋果能夠“抱團作戰”,相互支持,市場共有,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努力提高蘋果的產業效益,讓金三角的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