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輝市鑫福林衛紅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與新加坡一公司簽約5億元投資意向,前期款項已到位;
延津縣永良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脫毒紅薯兩次出口迪拜,為國創匯;
獲嘉縣萬家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已建成10家良種豬示范養殖場,實現年產值過億元;
……
新鄉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向產品營銷、精深加工、品牌經營等明顯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的高層次合作發展。作為一種經濟合作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助推器”。
抱團兒發展底氣足
在初冬陽光的照射下,一排排整齊的塑料大棚閃著喜人的亮光。這是延津縣永良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甘薯。
社員高延清告訴記者:“過去紅薯收成時,不僅要自己下地挖了再拉到集市上去賣,價格也沒保障,有時兩三毛錢都沒人要。現在可好了,收成時,合作社用機器給你一出直接拉走了,還有保護價,自己什么心都不用操,只管種好地就行。今年底我準備再流轉10畝地,擴大一下規模。”喜悅之情洋溢在她的臉頰。
在獲嘉縣萬家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一位老漢也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過去他對合作社認識不夠,總覺得自己是個老養殖戶,在這行又干了多年,可沒曾想吃了大虧。2011年,他養的豬出現了高熱病癥,合作社理事長陳連芬得知后,就建議他用藥治療,他不僅沒聽,卻用了一個江湖獸醫的藥。結果一夜之間,老漢所養的100多頭豬全部死光了。事后,他慚愧地找到合作社,要求加入。
據陳連芬介紹,獲嘉縣農民雖有養豬的習慣,但大都不懂得科學喂養技術,致使喂養周期過長,成本過大,效益很低。最令養殖戶擔心的是,個體抵御風險的能力很低。如果大家抱團兒發展,就有底氣了。合作社負責統一供應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將中間的“飼料販子、藥販子、豬販子”環節省去,讓社員既節省成本又獲得最大利潤。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參加專業合作社的農民都是自覺自愿,都是為了自己能有獲得最大利益的保障。目前,新鄉市發展規模較大、前景效益較好的有51個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眾多的農民加入合作社,實現了“合作社得發展、農民得實惠”的雙贏目標,社員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讓其擁有了充足的底氣。
專業服務“全程化”
延津縣延壽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大力發展板藍根、地黃等中藥材種植,目前面積達2.5萬余畝,入社社員2400多戶,分別在原陽、封丘等地建立了6個分社,實現年銷售4000余萬元。
走進延壽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大院,理事長李元智正同社員們一起分揀已收獲的藥材。見記者一行到來,李元智拿出一張跟銀行卡一樣的磁卡說,他們合作社的社員每人都有一張這樣的社員卡,卡中除了注明社員的姓名、種植面積、供應品種及服務項目外,還規定了保護價,并且每月發布科技管理信息和市場信息,對社員實行全程的網絡信息化管理及服務。
規模化生產必須對接專業化服務,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為此,延津縣延壽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藥材種植過程中,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實行“統一供種供肥、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以提升產品品牌和質量。該合作社不僅與社員簽訂了種植收購合同,還與廣州白云山制藥廠、哈藥六廠、山西亞寶藥業等藥企藥商簽訂了銷售合同,成功解決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社員依靠合作社經營的優勢,減少了交易的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成本,使社員也能獲得市場流通環節的利潤,社員人均年收入大都比非社員高。
據新鄉市委農辦農村經濟科負責人介紹,該市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業服務網絡健全,對社員在市場信息、業務培訓、技術指導和品牌營銷等方面,均有穩定的服務關系,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實現了統一購進生產資料、統一提供服務、統一銷售產品、統一產品和基地認證等。
掌握市場“話語權”
在衛輝市唐莊鎮仁里屯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科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成立的時間雖然只有三四年,但該村搞土豆等蔬菜種植的歷史卻有20多年了。
見記者來采訪,社員楊繼成高興地說:“過去我們種土豆,得凌晨三四點起床去趕早市,賣2毛5分錢一斤都沒人要。現在可好了,合作社不僅幫我們引種荷蘭土豆,還幫我們賣上了好價錢。”“成立專業合作社,大家團結在一起發展的好處不僅體現在蔬菜的種植過程中,更體現在產品的銷售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掌握市場的‘話語權’,讓產品物有所值。”該合作社理事長田增河侃侃而談。
在生產技術上,科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的六統一法和一年三熟的種植模式,種植大白菜、花椰菜、胡蘿卜等蔬菜。在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加大源頭治理力度的基礎上,科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狠抓質量管理,對違反合作社章程和紀律的、以個人利益損壞合作社利益和形象的,堅決予以處罰。目前,該合作社的產品不僅暢銷新鄉地區,還遠銷安陽、鶴壁、焦作、鄭州等地市。
由于擴大了生產規模,保證了產品質量,在一定的營銷和專業包裝下,即使在產品價格走低時,合作社也會有一定的市場“話語權”。
精心打造“助推器”
自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新鄉市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建設工作,按照“兩自、兩先”的原則積極發展,基本形成了多產業、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發展格局。
為了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發展,2012年,新鄉市政府專門出臺了文件助力合作社發展,并將農民合作社工作納入政府的目標考核。新鄉市相關部門也采取了切實措施,不斷拓展農民合作社的發展空間,使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高速路,僅2013年前10個月,新鄉市新注冊農民合作社就有2024家。2012年2月,在河南省率先注冊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現已發展為4家。
新鄉市政府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的載體和加快農業現代化的一項戰略措施,抓好抓實。近年來,新鄉市委農辦牽頭建設了“新鄉農民合作社網”,并建立了網站的網絡數據庫服務平臺。同時,積極開發農民合作社綜合信息服務系統,通過該系統,實現合作社及社員管理、手機小型電話會議、手機GPS定位、農業信息共享等功能。
新鄉市農民合作社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不僅在數量上有大幅度提高,經營領域不斷拓寬,合作社的規范化運營程度也在不斷提升。新鄉市委農辦副主任楊曉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將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范、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對農民合作社發展的規范和引導,進一步增強合作社引領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使合作社真正成為農村新型經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