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萬物都有生命終止的一天,而唯一永生的是文化;企業中諸多力量都有潮起潮落的時候,而唯有文化的力量具有只漲不落的張力與推動力。實踐一再證明,企業在發展與壯大中,唯有用先進文化鋪路才能使步子邁得更穩、路子走得更寬、成果獲得更豐。
如何讓文化鋪路呢?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指出,要想讓自己的企業走向成功輝煌,企業主必須永遠牢記:“企業文化是企業之魂。”企業在做大做強時,一定要找回組織靈魂,讓“魂”真正附體。
在風起云涌建設企業文化的進程中,中鐵五局就是一個善于找回組織“靈魂”、不斷凈化優化組織“靈魂”、始終讓“靈魂”風雨兼程的知行合一者。
在60多年海內外工程的偉大征戰中,中鐵五局始終堅持傳承優良文化傳統,努力構建先進文化體系,不斷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使企業文化成為引領企業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法寶、建設中國中鐵領軍企業的強勁支撐。企業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優秀單位等上百項國家級殊榮。
回望中鐵五局企業文化建設歷程,他們的工作特點既有普遍性,更有特殊性,這個特殊性主要表現為:
領導班子的文化自覺。要將企業文化變成文化自覺,最重要的是企業領導要有強烈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感。一個沒有理想信念與責任感的企業領導不可能產生先進的企業文化,更不可能形成文化自覺。中鐵五局領導班子志存高遠,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筑企業價值體系為核心,以‘鑄魂、育人、塑形’為主線,以構建先進的企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子體系為重點,以‘改版升級,突出特色’為原則,打造具有中鐵五局特色的先進企業文化體系”的總體目標要求。按照這一總體規劃和目標要求,中鐵五局領導抓企業文化建設像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那樣抓,防止企業文化流失像防國有資產流失那樣防,經過全局上下努力構建和反復修正,逐步形成了具有中鐵五局特色的先進企業文化體系。這一體系凝聚著中鐵五局領導班子的理想與智慧,成為“財富五局、幸福員工、回報社會”發展使命的強大動力。在先進文化體系的有力支持下,企業文化逐步轉化成中鐵五局的文化自覺,進而推進企業基業長青。
完善的文化制度體系。中鐵五局相繼制訂了《關于加強中鐵五局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中鐵五局工程項目文化建設VI手冊》,制作了承載著企業理念的《企業文化手冊》《員工手冊》《中鐵五局項目特色文化建設指南》等,建立起了規范的制度文化管控體系,并將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企業發展融為一體,制訂指標,納入考核,推進企業文化從理念到實際落地,不僅使“中國中鐵”企業文化在中鐵五局生根開花,并且使中鐵五局特色文化異彩紛呈,擴大了中鐵五局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了文化力向生產力的科學轉化。
和而不同的文化爭艷。文化的活力主要來自生動性、多樣性、時代性和人本性的相輔相成、交相輝映,缺乏這些要素的支撐,文化就將變成一潭死水。中鐵五局的企業文化,既強調集團文化的主體性,重視包容性,也提倡分子公司文化的多樣性,突顯特色性,達到對外紅旗一面、對內百花爭艷的效果。中鐵五局著力在子分公司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和項目部特色紅文化品牌建設兩個層面上加大打造力度,并作為企業文化建設落地生根的奠基地、起始點、主陣地,樹旗幟、推舉措、建模式、見成果、出經驗,推動全局企業文化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良性互動的媒企合作。中鐵五局深刻認識到全局上下正朝著中國中鐵領軍企業進軍的大好時機,企業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宣傳工作發揮精神動力、輿論支持的巨大作用,更加迫切需要黨政組織高度重視宣傳工作,更加迫切需要宣傳工作者愛崗敬業、多出成績。他們一方面利用自有的書畫、報刊、網站、有形化視圖、影視作品、文藝節目、專題片、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載體反映企業的高尚風范;另一方面,他們大力加強企業全面履行社會責任的宣傳報道,通過組織邀請新聞單位記者現場采訪、紀實報道全局參與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公益事業等方面履行社會責任的活動情況以及在活動中涌現出的典型事跡和感人故事,精心打造中鐵五局社會責任品牌,擴大了企業的社會信譽度與知名度,進而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用文化鋪路,企業就多了一份自信心、添了一股凝聚力、增了一條發展路,正如美國一位管理博士在《績優公司的最佳做法》專著中所說:“文化是團結和力量的源泉,它使得公司能在身處逆境時不屈不撓,并且能夠充分利用順境時的機遇。”中鐵五局無疑正是善于創造并充分利用這種機遇的有益嘗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