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的企業管理領域,企業文化的概念已經越來越多地被企業家所關注。如何真正認識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在經營管理中用優秀文化來提升企業競爭力,是擺在每一位中國企業家面前的重要任務。
企業激烈競爭凸顯文化作用
縱觀我國30多年來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發展的歷程,企業競爭呈現出三個階段性特點:
第一個階段是產品競爭。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處于商品短缺時代,在這個階段中,企業只要能夠生產出適銷對路、為消費者所歡迎的產品,企業就具備了競爭力。因此,這一產品競爭階段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兩句話:“我做得出,你做不出。”只要哪個企業能夠拿出好的產品,它就具有競爭力。
第二個階段是服務競爭。在經過若干年的發展以后,不少企業意識到,可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購買國外的流水線,可以不太困難地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但是光靠產品,難以在市場上得到消費者的承認。于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從產品競爭發展到服務競爭。服務競爭階段的特點,同樣可以歸納為兩句話:“我做得到,你做不到。”大家都能夠生產出質量不錯的產品,但是哪一個企業的服務更到位,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它就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第三個階段是文化競爭。當歷史進入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又從服務競爭上升為一個新的階段:文化競爭。文化競爭階段的特點,同樣可以歸納為兩句話:“我做得好,你做不好。”基本的服務現在企業一般都能做到,例如大件商品送貨上門,售后服務實現三包,這些都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一般性規范。但是如何在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上,從“做得到”發展到“做得好”,這就要考驗企業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內涵。而國內外優秀企業的實踐證明,文化在企業競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內外優秀企業,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在這些企業的長期發展中,企業文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的各種管理行為當中,都充滿著文化的因素。
企業文化理論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我們現在所說的企業文化,它既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論,又是企業中客觀存在的一種現象,即用企業文化理論來概括、提煉和指導企業的文化建設,形成某一企業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狀態,例如我們所說的海爾企業文化、華為企業文化等。
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所謂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所創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觀念,并且把這種精神觀念具體地體現和落實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制度、行為、物質和企業形象建設等各個層面中。
企業的歷史傳統。一個企業從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形成自己的文化。而在企業長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企業所形成的這種傳統,會產生長遠而持久的作用,影響到企業直至當今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就像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會影響到該民族的各個人群一樣,企業的文化傳統也會影響到該企業中各層次、各部門的員工。
企業價值觀和理念。價值觀原本是一個哲學名詞,所謂企業價值觀,就是一個企業在自己的經營管理中,首先要明確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哪一種行為是我們企業所崇尚的,鼓勵員工去做的,哪一種行為是企業反對的,員工不應該去做的。這種價值觀和理念是一個企業的文化核心,它能夠凝聚企業全體員工的思想觀念,從而使企業員工的行為朝著一個方向去努力,反映出一個企業的行為和員工行為的價值取向。
企業的管理風格、管理特色。每一個企業,由于各種因素,決定了它的管理風格和管理特色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性,主要就是體現在企業的管理風格和管理特色上。如有的制造型企業,要求員工的所有行為都有規有矩,連走路怎樣走,說話怎樣說都有明確的規定;而有的研發型企業,對員工就比較寬松,工作時間彈性化,上班時間覺得累了,在沙發上躺一會兒也可以,用相對寬松的環境來鼓勵員工有創意的思維,這同樣體現出一種管理風格和管理特色。這種管理風格和管理特色的差異性,同樣也反映出一個企業的文化特征。
企業員工的文化素質和行為規范。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過全體員工的行為來體現的。正如我們經常所說的那樣:“看一個人,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人們認識一個企業,同樣也是如此,不僅要看該企業在媒體上和各種場合怎樣說,怎樣進行宣傳,更重要的是要看他怎樣做。這就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用自己的優秀行為在實際中體現出企業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內涵,讓社會公眾感受到本企業的優秀文化。
企業獨特的文化儀式和活動。企業文化是無形的,要通過有形的儀式和活動把它體現出來。很多企業根據自己的特點,都有類似的文化儀式和活動,以此來宣傳和強化企業的文化內涵。例如有的企業每天早上要開晨會;有的企業每天上班開始時會有一個員工站在自己部門所有員工的面前來進行宣講;有的企業定期舉行升公司旗幟、唱公司歌曲等儀式;有的企業會在員工生日時送上一個小禮品等。這些都屬于企業獨特的文化儀式和活動,其目的都是通過有形的儀式,讓員工能更深刻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內涵,強化企業的文化理念,使企業更有凝聚力,凝聚全體員工。
企業的物質設施建設。一個企業的物質設施建設,同樣也反映出一個企業的文化追求。這里所說的物質設施建設,并不是說企業的辦公樓有多高大,內部裝潢有多豪華,而是指透過廠區環境、辦公環境、工作場所的布置等所體現出的文化內涵。例如,企業管理部門是封閉在各自獨立的小房間內辦公,還是在一個敞開的大空間里面辦公,這看上去只是一種內部辦公環境的不同,但實際上是體現了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的不同。其對工作的氛圍,部門間的溝通,員工的工作習慣,信息的溝通交流,工作的效率等,影響是不同的。
企業的社會形象。中國企業以前很少考慮自己的社會形象問題。因為長期處于計劃經濟的環境之下。而今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企業必須高度關注自己的市場表現,高度關注社會公眾對自己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反應。因此,是否有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對企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而良好的形象必須要有優質的企業文化作為其內涵,這就像一個人一樣,雖然是全身名牌,但內在素質卻很差,這同樣也難以獲得他人的認同。
企業文化的五大要素
一個企業在努力創建優秀企業文化的過程中,所要考慮五個主要因素:
1.經營環境——文化類型的基礎奠定
每一個企業在創建自己優秀企業文化的時候,都要考慮自己的經營環境。這里所說的企業經營環境,包括三個層面:
企業性質。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在自己的經營行為、管理方式和員工心態等各方面都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這就使企業文化會呈現出不同的類型。
行業特點。每一個企業都分屬不同行業,其主業經營各有不同。由于行業性質的不同,企業文化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特征。造船廠的企業文化不同于星級賓館,出租車公司的企業文化一定不同于百貨商店。
市場定位。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無論哪一個行業的企業,都會有一個市場定位問題。不同的市場定位,會導致企業的不同經營管理方式,甚至在企業的管理理念上也會表現出差異。
2.價值觀念——文化建設的核心內涵
企業所崇尚的價值觀念,是一個企業建設優秀文化的核心。這種價值觀念的提煉和企業家的追求密切相關。企業所有者或企業領導人有什么樣的追求,秉承什么樣的理念,就會在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中表現出來,就會使企業呈現出與這種價值觀念相匹配的管理特點。目前在很多中國企業中,都有一個“企業精神”,這個“企業精神”,就是企業價值觀念的一種載體。但是,目前中國企業的“企業精神”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雷同化,體現不出企業的個性。二是很多企業還僅僅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而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沒有落實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和企業的日常經管理存在著脫節的現象。這是值得我們很多企業高度重視的。
3.模范人物——優秀文化的生動體現
有一句話叫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無形的企業文化,要讓員工在實踐中能夠感知和體會,并且有明確的學習榜樣,就必須要有活生生的模范人物來將這種文化內涵形象地體現出來。因此企業文化理論提示我們,在每一個企業中,必須樹立少量的模范人物,在這些模范人物的身上能夠體現出企業的文化追求,體現出員工的行為表率,使員工通過向模范人物的學習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為提升企業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4.文化儀式——文化理念的有形展示
文化儀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要靠儀式和活動來加以體現和傳承。企業中的文化儀式可以是比較正式的,例如前文所介紹過那樣升公司旗、唱公司歌、開晨會等,也可以是比較輕松靈活的。例如上海有一家企業,員工每逢自己的生日,可以到企業的花圃里挑選一盆花拿回家,來布置自己的家庭。有位員工進廠4年,家里有4盆不同種類的鮮花,他說看著這些花,心里就覺得開心。這同樣是一種文化儀式,它一方面美化了員工的家庭,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企業對員工的關心,同時也提醒員工為企業作出更多的努力,這就是文化儀式的作用。
5.文化網絡——文化精神的高效溝通
企業管理中信息溝通的重要性,現在已被廣大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所認識。越是高層的企業管理人員,其大部分工作內容其實都是在做各種各樣的溝通。企業溝通,可以是正式的溝通,例如發文件、作指示、聽匯報、開大會等,也還有各種非正式的溝通,例如各種非正式聚會、興趣愛好協會的活動,甚至有的企業用來接送員工上下班的班車,同樣也是一種溝通的渠道。在企業班車上,不同部門的員工有機會聚在一起,進行交流。有調查報告顯示,員工在班車等各種非正式渠道中,所溝通最多的還是與企業相關的信息。這就充分說明了這種文化網絡對于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創建優秀企業文化的五大步驟
在一個具體的企業中,企業文化的表現可以用一個五個同心圓的模型來表示。
對于企業家而言,在企業中創建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按照下列五個步驟來進行:
精神文化的提煉。精神統帥行為。優秀的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體系的核心,企業只有根據自己的特點,提煉出本企業的優秀理念,然后才能從核心上體現出企業的個性。例如IBM公司的理念“IBM is serves”(IBM就是服務),非常普通的一句話,但是經過IBM公司的提煉和傳播,成為他們的專用理念,也反映出公司從制造向服務的轉型。海爾集團的理念叫做“真誠到永遠”,體現出海爾真誠地對待消費者,追求創新的崇高境界。
制度文化的創新。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文化的建設一定要有制度保證,而在這種制度保證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創新。企業要根據自己的理念,不斷推出適應新的競爭形勢的管理制度,例如人本管理的模式、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和流程再造等。每一個企業在這種制度文化的創新中,要考慮是否適合本企業文化,是否能對提升本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用優秀的制度來保證文化建設的實施。
行為文化的倡導。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落到實處,就是要落實到企業各項行為之中。“聽其言,觀其行”。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家要積極倡導優秀的行為文化,并且身體力行。行為文化的倡導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企業要有全新的管理行為,在自己的管理行為中處處體現出本企業的文化特點,體現出企業的文化品位;而員工要有全新的工作行為,要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行為特點,來具體實踐企業的文化,使社會公眾通過企業員工的行為,更好地認識該企業的文化內涵。
物質文化的構建。企業的物質形態,往往也反映出一個企業的文化特點。這種物質形態表現在整潔的廠容廠貌、現代化的工作設施和環境,具有先進理念的辦公環境等,在企業的“硬件”中反映出企業的文化追求,使員工處于良好的文化氛圍之中。
形象文化的塑造。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每一個企業都要注重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塑造良好企業形象的目的,是為了使企業能夠更好地獲得消費者認知,讓廣大消費者能夠在眾多的商品和服務中,認識本企業和本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并且進一步產生認同感和實現購買。處于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一定要讓消費者對本企業產生良好的印象,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市場占有率。
在塑造企業形象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運用諸如CIS等技術性的手段,通過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視覺識別等一系列方法來整合企業資源,從整體上提升企業形象。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看到,企業的每一項行為,不僅僅是商業行為,它同樣是一種社會行為;企業不僅是一個商業組織,同時它又是一個社會組織,因此企業的每一項決策,除了從商業角度來考慮(如是否能夠贏利)之外,同時也要考慮到它的社會影響。近年來,國外企業界提出“企業公民”的概念,強調企業在從事商業行為的時候,同時也要考慮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注重用企業的良好行為來凈化社會風氣,推進社會倫理的建設,促進社會健康、平衡的發展。而反過來,企業的這種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活動,也能夠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社會公眾對企業產生良好的印象,從而通過他們的購買選擇來體現出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所以,企業注重自己的社會形象,實際上是一種企業和社會雙贏的行為,也是企業運用自己的優秀文化來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每一個企業的文化建設都應該由內而外,從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逐步外推,直至最表層的形象文化,每個企業只要針對本企業的特點,通過具體而扎實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常抓不懈,必將能夠把企業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特點日益明顯,企業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中國企業為了應對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急需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用優秀的企業文化來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從而有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中國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