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發展工作歷來是我們黨壯大政治力量,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有效措施。近來個別單位在組織發展工作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準確把握標準的減少,片面評價的增多。具體表現在:一是單純重視工作表現,忽視思想素質。有的黨小組、黨支部認為思想素質是“虛”的,看不見摸不著,只有工作表現有量化指標實實在在、直觀且便于操作。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工作干得好就可以入黨”的現象;二是片面追求“無”和“非”數字下降,只要是班組長就發展。對群眾的不良反映,往往以“局部反映”為由,不調查、不追究;三是只發展“放心”黨員。這種黨員雖然思想表現比較穩定,但個人素質不高,只能管好自己,在“帶頭”和“帶動”作用發揮上遠遠不夠。
主動申請入黨的減少,支部動員的增多。主要有以下四種原因:一是認為黨員吃苦受累、說話做事限制多,沒必要自找麻煩;二是覺得黨組織很神圣,黨員條件高不可攀,自己條件不夠;三是把工作干好、收入增加最重要,只要物質利益有保障,入不入黨無所謂;四是受黨內腐敗等問題影響,覺得黨組織吸引力下降。黨支部為完成組織發展任務就要動員職工寫申請。
一心為公的減少,公私兩便的增多。在對部分入黨積極分子的抽樣調查時發現:一心為公、決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而入黨的僅占調查比例的一部分,大部分人覺得申請入黨,既有利于為國為民多作貢獻,同時也有利于自身發展,反映出當代人的價值觀向“公私兼顧”型發展。另外,還有部分年輕人受從眾心理影響,覺得周圍和自己條件差不多的同志都入了黨,自己不入黨一是沒面子,二是說明自己未被組織認可,三是可能會對個人發展造成障礙,所以千方百計也要申請入黨,為自身發展“添磚加瓦”。
黨的十八大再次重申要永葆黨員先進性,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基層黨員素質高低、作用發揮好壞、群眾評價優劣,直接決定著黨的執政能力基礎。如果新黨員入黨動機不端正、共產主義信仰不堅定、個人綜合素質不合格,就將直接導致黨員黨性觀念不強、群眾不滿意。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了職工群眾的政治熱情和對黨組織的信任,動搖著黨的執政基礎。
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形式上入黨、思想上并沒有入黨”的問題,提高組織發展工作質量,必須要嚴格執行“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十六字方針,關鍵是要全面準確把握黨員標準。要廣泛聽取黨內外意見,以“票推票決”實現“陽光操作”。
在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培養人選、發展對象時,必須經黨小組、黨支部層層研究,嚴格履行組織發展程序,避免個人說了算。要完善考查內容,推行口碑制,廣泛聽取黨內外評價和意見。積極分子與發展對象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儲備一定的后備隊伍,堅持擇優發展原則;二是發展必須公示,對群眾有不良反映的,一定要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不論反映是否屬實,都要在支部大會上予以公布,既給廣大黨員敲警鐘,又保護了黨員、群眾的監督熱情;三是在組織發展支部大會上,必須對發展對象堅持逐個研究、討論、表決,推行票決制。有條件的單位還可以召開入黨答辯會。黨支部支委及優秀黨員現場對黨的基本知識提問,重點考察其對黨章的理解和如何結合實際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促使發展對象必須在對黨的基本理論理解記憶、活學活用上下功夫,掌握其精神實質。確保把真正有群眾基礎、個人素質過硬、黨性觀念強的先進分子吸收入黨,杜絕“帶病入黨”。
努力提高先進性,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一是要利用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民主評議黨員等手段,把“帶頭”和“帶動”作用發揮不好、甚至起到反作用的不合格黨員采取勸退、除名等辦法清除出黨;二是要從政治、工作、生活上關心愛護黨員。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狀態、所思所想,為他們排憂解難,提供、創造施展才華的舞臺。在先進評選、職務晉升、崗位調整時體現優先,讓優秀黨員得實惠、香起來;三是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黨員的先進事跡要大力宣揚,但不要盲目拔高,把他們宣傳成只知拼命干活、沒有感情的“機器人”。要使優秀黨員在群眾心中有血有肉,既有高度又讓人信服。才能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在培養教育要結合實際,重點幫助積極分子端正入黨動機。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組織發展工作的操作者——各級黨組織和組織部門要破除“數字論”。目前攀鋼二級單位的黨員比例普遍已達30%左右,組織發展工作的重點理應由數量型轉變為質量型。組織發展不能下任務、憑發展數量定業績,要堅定“寧缺勿濫”的原則,對不符合黨員標準的決不能降格以求。片面追求“無”“非”數字下降對提高黨員形象、群眾威信弊大于利。同時,要結合實際改進“三會一課”制度。傳統的“三會一課”重在灌輸、缺乏互動,枯燥單調,課堂沉悶,黨員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應在“三會一課”中增加崗位技能培訓、熱點透視、辯論賽等新內容,并可適當安排基層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優秀黨員上黨課。通過普通黨員的視角看問題,活躍課堂氣氛,形成雙向交流、互動,促使入黨積極分子端正入黨動機,加強黨性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