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企業必須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就沒有主心骨,就沒有凝聚的力量。國有企業的核心是黨建。”蔡真法如是說。
蔡真法,一汽錫柴黨委書記,為人謙遜、內斂,行事低調。從業近40年,在一汽錫柴工作30年,從以前管生產、抓銷售,到現在退居幕后,把握企業發展方向,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幾十年豐富的工作經歷,讓蔡真法對錫柴的黨建工作,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體會。
“一個企業必須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就沒有主心骨,就沒有凝聚的力量。國有企業的核心是黨建。”蔡真法說道。
在管理學中有“組織冰山”一說,露出海平面冰山的部分,是一個企業的產品、銷售業績、財務指標、人員構成等,而隱藏在海平面下面的部分,不為外界所知的,才是企業的真正實力。
一汽錫柴,這個有著70年歷史的老國有企業,它隱于水下的實力是以黨建鑄造的錫柴魂。
黨委定位
在不少人眼中,黨建工作“虛”且“空”,做起來沒有激情。“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蔡真法說道,找準定位,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定位不準,就會迷失方向,找不到發力點、突破口。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黨建工作的生命線。所以,錫柴黨委對自己的定位是,既引領企業發展,又為企業發展服務。
而在做事之前,還需要理清黨委與其他組織成員的關系。由于黨組織的存在,國企內部的關系較一般企業要復雜,包括黨委與股東會、董事會、行政、職工、黨員等關系。
以前廠長和黨委書記,都由一個人一肩挑,現在廠長一職由錢恒榮接任,蔡真法接手黨委書記一職。黨政職務分權,兩者關系怎么處理?黨委在企業的政治核心地位不會被削弱嗎?
“不會,我們這里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蔡真法認為關鍵在于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從主導地位退到保障地位,自己要處理好自己的定位,你在這個班子起到的作用。”
“以誠待人,一切圍繞企業的利益,凡事看效果。”是蔡真法堅持的工作原則。有一次,中央巡視組的領導到錫柴調研時,曾這樣問:“你們班子跟行政之間有沒有矛盾?”
“沒有。”蔡真法搖搖頭說,“因為我跟他(錢恒榮)兩個人有約定,當我們兩個人的意見不同的時候,不上班子會議討論,什么時候統一,什么時候上班子會議討論,統一意見有個過程,需要進一步對市場進行調研,最后思想統一了,也就沒有矛盾了。”
一汽錫柴的黨委班子,融合了錫柴行政班子和黨委班子,由7名委員構成,廠長,黨委書記,兩個副廠長,3個廠長助理。“權責清晰,分工明確”是這個班子比較鮮明的特征。
廠務會和廠長辦公會議,是專門研究行政的問題。黨委會,研究的是班子的問題和企業戰略的問題,凡事涉及企業全局性的工作,黨委都會全程參與。
雖然制定戰略很重要,推進實施更重要,因為最終還是要看結果。“黨委怎么助推經營目標實現?這些都要有人來做。”蔡真法對錫柴黨委在企業中的定位,就是帶隊伍,推進經營目標的實現。
黨委的政治核心地位要落實到具體位置上,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要體現到具體工作中。
“不給下面過多的文字游戲,因為這耗時耗精力。我們更多的是體現在效果上,品牌項目,品牌崗位,走訪市場都是載體。”
從蔡真法接任黨委書記一職開始,錫柴黨政開始有了新的變化。有過多年生產和銷售經歷的蔡真法,能敏銳地感知企業的需求,給予行政最有力的支持。
毛澤東總結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經驗時指出:“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對一個企業來說,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對企業發展來說,也非常重要。
“很多企業的支部書記都是兼職的,根本沒有發揮作用,比如銷售部門,都是駐外的,市場壓力很大,根本沒有時間搞支部工作。”蔡真法分析道,完成指標也是要靠一種精神,支部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是解決行政后顧之憂,發揮著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為了強化黨務工作力量的配置,這幾年,蔡真法嘗試在工廠業務較為集中的部門,配備專職黨支部書記,推進各部門的經營目標的完成。
責任分解,落實到位。“每年,我們都會把大的目標進行分解,比如說經營指標,質量指標,還有研發的產品指標和技術改造項目,這是黨內的重點公關項目,跟支部還有行政都有掛鉤,如果原來的生產體系保證不了指標完成,就要考核支部。”
而為了讓他們更了解市場和行政的需求,蔡真法每年都要親自帶隊,組織黨支部書記走訪市場。對一汽錫柴來說,這不是簡單增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帶出了一支綜合實力強大的隊伍。
用人哲學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生存是基礎,發展才是硬道理。一般企業以追求利潤為唯一目的,國企則要承擔一定的政治和社會責任。黨組織的存在不是要否定企業的盈利目標,而是要使這個目標合乎人民的利益。就是說,國企要增值,但必須解決“為誰增值”和“靠誰增值”的問題。
求得生存與發展是所有企業的期盼,但它必須滿足多種因素。在這眾多制約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因素中,唯有人的因素最重要位居第一位。黨建工作關鍵在做好人的“文章”,去年被評為“中國工業黨建先鋒人物”的蔡真法,確實做到了“權為民所用,心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不管在什么時代,在什么環境下,推動錫柴實現發展超越的核心力量是被譽為‘太湖勁旅’的錫柴員工,而將員工的心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堅不摧力量的是被譽為國企生命線的思想政治工作。”寥寥數語,道出了蔡真法近10年的黨建工作體會。
他認為,廠黨委戰斗力的基礎在員工,活力的源泉在員工,功能的保障在員工。必須進一步發揮企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導向人、凝聚人、感染人、激發人、穩定人的重要作用。
每年錫柴的研發部門,招的大學生都是“80后”和“90后”,這一代人,都是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很強,但是到了企業不一樣,要以工作為中心,圍繞市場和產品,服從企業的管理和制度,接受企業的熏陶。
“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有人給他們做工作,需要有人給他們設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包括世界觀。”蔡真法說道,我們也是從年輕人走過來的,我們能體會他們的需求,希望多掙錢,改善生活,體現人生自己的價值,我們為他們搭建實現價值的平臺,讓他們工作有成績。
錫柴的6DL車間,是出人才、出產品、出機制、出流程的地方。“6DL是一個對外的窗口,工人都是大專以上的,都用雙語交流,我們黨委就是要讓這些年輕人把這些國外的先進管理和理念,很好地運用到生產中。”
原來德國人的設備沒有人敢動,但他們發現這設備有不合理的地方,在黨支部的支持下,最后,把德國的設備都改善了。“改了以后,德國人也說OK。說我們幫他們創造了財富,職工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2011年,6DL黨支部也當選為全國的基層先進支部,成為全國唯一的先進黨支部。
在一個企業內,人的智慧、力量得到了有力發揮,企業才能生存發展壯大。為職工營造“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生活有保障”的和諧環境,是蔡真法一直堅持的事。
在金融危機大潮的沖擊下,許多企業以裁員減資方式“過冬”,錫柴的員工心里也跟著發慌。蔡真法多次召開會議,對員工講清金融危機對工廠經營狀況帶來的嚴重影響,同時指出,危機中蘊含的轉機,讓員工增強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明確每名員工在抗擊危機中的責任,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
黨委通過組織開展“共同約定行動”,和職工代表簽訂“共同約定行動”承諾書,將全廠上下擰成一股繩,共擔經營風險、共商發展大計、共盡責任義務、共享發展成果。
把企業發展的效益落實到員工的得失上。錫柴黨委通過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增強團隊合力,特別是現有市場份額不減少、現有員工不減少、職工福利不減少3個“不減少”的提出,極大地鼓舞了員工士氣,穩定了職工隊伍。
在蔡真法任職這些年,他通過“送溫暖活動”等形式,投入290多萬元,慰問、關愛先進和困難職工及家庭。在工廠效益不斷提高的基礎上,職工的福利待遇也水漲船高,年平均增幅超過7%,員工流失率控制在1%以下,職工薪資收入逐年增長,幸福指數不斷上升。
在錫柴,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感情留人。“黨委給他們創造舞臺,讓他們發揮才能,把他們的人生價值與企業的價值融合到一起,他們能不為企業拼命工作嗎?在他們拼命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也把自己的目標實現了,他們干得心情也舒暢。”這是蔡真法的用人哲學。
精神支柱
談到企業管理時,很多人總覺得企業缺少點精神支柱,但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是信仰。”蔡真法解惑道,企業發展需要一種強大的精神和信仰來引領。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靈魂,黨建工作是塑造企業靈魂的重要抓手,其軟實力就是“黏合劑”,把員工們黏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向心力。
一汽錫柴的理念文化源于企業發展歷史的積淀,錫柴黨委根據企業發展情況,不斷創新和提煉,從工廠二次創業到三次創業前期的8條,縮減至現在的6條,即企業精神、企業價值、企業愿景、企業使命、企業哲學和工作作風。
2007年12月底,時任一汽貿易公司總經理的蔡真法,被一汽集團公司任命為一汽錫柴黨委書記、副廠長、紀委書記和廠工會主席。2008年,在上任后的第一次班子會議上,蔡真法指明,一汽錫柴就是服務于集團,服務于解放。
“企業和家庭一樣,每個企業不一樣,家庭也不一樣,生活的質量也不一樣。錫柴生活質量變好是在進入一汽集團之后。”蔡真法如此說道。
錫柴從1943年建廠,到1992年,錫柴花了近50年時間,都沒有實現萬臺夢,進入一汽之后,第二年它就圓了萬臺夢,此后,實現10萬臺的夢,用了10年,實現20萬臺的夢,用了5年,到實現40萬臺的夢,僅用了3年時間。正因為這樣,蔡真法認為一汽錫柴的企業精神和企業愿景和集團保持相一致。
在融入大一汽、大解放的文化理念之下,錫柴的理念文化還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氣息。“一汽錫柴的理念文化是在企業發展實踐中逐漸形成,并不斷創新和升華,最終形成了錫柴人共同認可、共同追求、共同遵循的價值觀。”蔡真法解釋道。
把企業文化建設,用黨建以戰略高度來經營和謀劃,是錫柴魂的獨到之處。“當文化不僅僅是掛在墻上,說在嘴上,而轉化為具體的實際行動的時候,這樣的企業文化才是生產力、競爭力。”在蔡真法看來,錫柴企業文化的建設可謂后勁十足,這要得益于錫柴的企業文化在各個方面都有制度的保障,文化已經內化為一種管理制度。
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所有方面,錫柴管理部都進行了指標分解,一共分為35個小指標,黨支部每季度自評一次,管理部每半年評價一次,最后評選出5個全廠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進行表彰。
通過經常的宣傳貫徹、考察,讓員工自覺接受,慢慢將文化變成自身的行動,達到“以文化人”的目的。“讓職工步調一致,目標同向,緊緊凝聚在黨委周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產生了明顯的‘匯聚效應’。”這是蔡真法貫徹錫柴理念文化的目的所在。
在錫柴的不同發展時期,理念文化發揮了凝聚錫柴員工心智、統一上下目標、支撐企業健康發展、提升企業形象的巨大作用。如今,一汽錫柴的理念文化,已經為錫柴經營戰略決策和職工行為的共同準則。只要廠部黨委確定了明確目標,各個部門、所有員工就都能夠做到任務分解迅速,工作執行有力。
錫柴創業史上無數個鮮明的案例一次次證明:在錫柴,企業文化不是簡單的文本文化,而是凝聚企業員工心智與力量的軟實力,已轉化為員工強大的執行力,成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決戰決勝的最有力保障。
為了推進企業文化落地,錫柴黨委還建立了企業文化考評標準,讓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實現定性到定量的轉化,實現了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實施、驗證、整改的循環提升。
有靈魂的企業擁有崇高的事業理念。“現在的錫柴廠,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這時候我們更有條件,也更應該干好事、干成事、干大事。”蔡真法滿懷信心地說。
來過錫柴廠的人,他們的共同感受是,錫柴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地方,仿佛沒有它干不成的事。“那是因為在每個人的心里有著強烈的與企業共生存、同發展的堅定信念。”蔡真法解答道。
當每個錫柴人都秉承著“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的生存理念的時候,它的靈魂是強大的,面對未來,它目光深遠,腳步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