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練在場邊表達對裁判不滿的10個經典動作: 1.單膝跪地,喋喋不休。2.雙手放在膝蓋上,身體略向前傾,緊皺眉頭。3.用力地揮舞著手臂,好把球員聚成一堆訓話。4.緊閉雙唇怒視前方,同時身體后仰,揚起了眉毛。5.弓著身子使勁鼓掌,不是表示贊賞,而是喝倒彩。6.跌進自己的座位,雙手放在前額上,好像能把自己的臉抹去一樣,然后悄悄地跟助教或板凳球員發幾句牢騷。7.緊張地調整著自己的領帶,就像英版的《辦公室的故事》里的大衛·布倫特那樣。8.狠狠地扔掉了自己的外套。9.像要渴死了一樣敲打著飲水機,然后奮力把揉皺了的紙杯扔在地上。10.流暢精妙的手勢之舞——用祈禱的手勢向裁判求情,然后順勢轉化成了輕蔑地揮一揮手,轉身離開。
1 無論在太陽還是尼克斯,無論在更衣室還是球場,麥克·德·安東尼教練都是聯盟中有名的“咆哮教主”,因咆哮裁判吃技術犯規是家常便飯,但本賽季入主湖人之后,他僅被裁判警告過一次,不過他對裁判咆哮的頻率一點也不比以前少。可是,聯盟喜歡聽到這些抱怨的聲音嗎?“我們是個偉大的聯盟,我們有偉大的球員,我們有偉大的比賽。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到球場上,集中在激烈的進攻和防守上。抱怨不應成為比賽的一部分,再怎么抱怨,裁判們也不會改變之前的吹罰。”NBA執行副總裁斯圖·杰克遜說道。
另一方面,球迷們也不喜歡聽到抱怨的聲音?!叭藗兿M吹奖蜻\動員打架,希望看到棒球經理大罵裁判,但籃球不一樣。那些不是球迷想要看到的。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告訴我們這一點,而我認為,我們得做出調整來滿足聯盟和球迷的需要,這是生意?!鼻癗BA裁判業務總管羅恩·約翰遜說,“這讓他們看起來想怨婦似的。一場比賽里你抱怨個六七次,在電視上看起來特別不好。好多事情在現場還行,一上了電視,當大家都將目光投到你身上時,就不一樣了?!?/p>
由于以上原因,聯盟在幾年前禁止了抱怨,但那是針對球員。雖然后來聯盟放寬了點限制,但裁判們仍舊毫不猶豫地讓球員們吃T,即使大牌球星也不能幸免——科比本賽季已經吃了14個技術犯規(最后一次被取消),格里芬和杜蘭特各有11次,一旦到達16次,他們將會被禁賽。但是,我們要再問一個問題:憑什么教練可以幸免于此?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在湖人以103比99驚魂險勝小牛的那場比賽第四節中,德克·諾維茨基進攻時被阿泰很明顯的打手犯規,他對裁判的無視有所不滿,但并沒有大聲對裁判怒吼,而是只對裁判說了一句話進行質疑,卻直接被吹了技術犯規。反而是當比分被迫近時,德·安東尼長達數分鐘的時間里對裁判連續尖聲嚎叫,裁判卻沒有任何動作。
很明顯,球員與教練的地位不同導致了這種局面的產生,我們只是希望看見球員把注意力集中在球場上,卻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教練。換句話說,作為球迷來說,很容易我們就會從“我覺得教練是個有趣的關注點”陷入到“我們要教練這個機制來向球員們復仇”的心態。想想看,那些明明不是印第安那大學粉絲,卻熱愛鮑比·奈特(以脾氣火爆著稱)的球迷,再想想英國媒體動不動就幻想弗格森在中場時像電吹風一樣將球員罵得面紅耳赤,這讓有些球迷很爽,他們喜歡看到出名的年輕球員被魔鬼教練罵得狗血淋頭,喜歡看到球星在電視上出丑。
2 籃球是一項復雜的運動——我們常常搞不清楚場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但是如果你的教練因為裁判沒響哨而氣急敗壞……嗯,這才是我們的教練,為球隊勝利而抗爭,所以質疑裁判這件事完全說的通。但現在是時候消停了,就算不制止至少應該有所限制,因為NBA的教練花在抱怨上的時間實在太多了。
憤怒有時就像是教練和球迷們的瀉藥,但多少才是合適的劑量呢?一晚上爆發30次太多了,一個賽季30次應該能讓大家都滿意。而且,如果真的只是為了監督裁判的話,那只許教練放火不許球員點燈的政策也顯然過于武斷,因為球員最知道場上發生了什么。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真的認為,裁判應該更多當面聽到事實的真相,而不是事后從老板們那里獲知,那也應該是球員來當面告訴他們。他們才是真正與裁判打交道的人,犯規還是沒犯規,或者被犯規,場上的球員最知道發生了什么,裁判也有很好的角度來觀察場上的局勢。而教練則沒有,但他們卻能對別人大呼小叫。

當然,這里并沒有責備教練們的意思,教練們對裁判的質疑是經過理性考慮的,因為一晚上對著裁判大吼大叫的確有可能爭取到一兩個關鍵的判罰。也許裁判真的可以被欺負——想想今年CBA半決賽馬布里對著裁判一頓大吼,結果裁判轉身長舒一口氣的畫面就讓人忍俊不禁。此外,如果對方教練和裁判每哨必爭,而你們的教練卻坐在那里無動于衷,誰會相信你是在盡力幫助球隊呢?球員們希望知道你在為他們撐腰。
不管比賽是否真的如此,至少大多數的NBA教練都認為他們是在理性地幫助球隊,但他們真的時時刻刻都那么睿智嗎?還記得當年尼克斯老板詹姆斯·多蘭讓工作人員錄下場上隊員對安東尼所說的每一句話嗎?想像一下,如果有人讓這件事反過來,錄下像波波維奇、里弗斯、德·安東尼、錫伯杜和其他教練每晚對裁判所說的話呢?也許就是一本臟話連篇的語錄。

3 聯盟30支球隊每年在教練身上的花費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他們相信教練能帶領自己的球隊走向勝利,老板們也希望自己球隊的教練夠鐵血,只是教練是否強硬體現在他們的出身上。比如波波維奇畢業于空軍學院,當然對一些“看不順眼”的表現不能容忍。而且,球員出身的主教練更加具有脾氣和血性,本賽季有20名主教練擁有在NBA中打球的經歷,除了國王主教練基斯·斯瑪特之外,都至少打了180場比賽。這里想問一下斯瑪特教練,你被考辛斯欺負的日子還好嗎?連自己的球員的搞不定,何以能夠對裁判施壓。
另外,還有4名主教練曾在其他聯賽打球,并在那些聯賽中做到了主教練位置——開拓者主教練特里·斯托茨、熱火主教練埃里克·斯波斯特拉、雄鹿主教練吉姆·博伊倫和前面提到的基斯·斯瑪特。這四人都是“好好先生”,與德·安東尼這些“炸藥桶”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主教練發怒這件事是一個頻率的問題,一兩次和裁判爭執是平常事,而大多數NBA教練長期不懈地爭執。這并不是NBA最緊要的問題,但它在持續地腐蝕這個聯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吹起了陰謀主義論的微風。比如今年的湖人在沖擊季后賽的過程中總是受到裁判的照顧,于是很多人就說這是NBA的陰謀論,美國著名記者本·杜伯斯就多次指出裁判在湖人比賽當中判罰不公的狀況,并且公然表示大衛·斯特恩是不會讓湖人無緣季后賽的。
NBA全部30支球隊的球迷大多都有“裁判是來迫害我們的”這種想法,即使是馬刺和熱火的球迷也有這樣的想法,但這很大程度上都不會是真的。為了享受比賽,我們更應該將時間花在關注場上的偉大表演,而不是發牢騷,但是對解說員和球迷來說,想改變對裁判的印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那些久負盛名的籃球專家們、球隊的領袖們、還有主教練們,一直在面紅耳赤地和裁判爭吵。這種思維還玷污了我們長久以來對體育運動的觀念,即體育是英雄的舞臺??纯吹隆ぐ矕|尼、里弗斯他們發瘋似的和裁判就一些細微瑣事爭吵,再捫心自問,你還會有心思為他們赴湯蹈火嗎?
很多人對如今主教練的印象是既無權威,也無智慧,有的只是墮落和刺激,而這些是與執教無關的東西。我們以卓越領導能力的名義給了主教練別人所沒有的特權,但諷刺的是,這些粗鄙的行為反而顛覆了“卓越領導能力”這一概念。所以NBA的主教練們,閉上你們的烏鴉嘴,把心思放在好好執教球隊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