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80后來說,阿倫·艾弗森是這一代的標桿性記憶。我們目睹了他憑借一己之力將費城76人帶入總決賽,當年的他是鐵血戰士,是永不服輸的斗士,當年他邁過泰倫·盧的身體,他擦干嘴角的血跡,重新站起,從那時起我們已經為他陶醉。但這段孤膽英雄的故事被現實殘酷地涂上一筆,草草地完結了,其實對總冠軍不棄不舍的追逐對于艾弗森和他的76人隊來說無異于一次次戲謔,這倒是像極了我們青春時那些無法觸碰的遂意,內心的強大和偶像的感知力驅使著我們為某些畢生所追逐的東西奮進。可能到頭來,夢空一場,但我們卻經歷了其中那些刻骨銘心,夜不能寐的歲月,烙印下這樣或那樣人生的斑駁記憶——得之吾幸,失之吾命。輝煌這東西從出現那天起就注定會被泛成灰黃,也不知道那個穿著一襲白衣的小個子這一趟究竟跑進了多少人的心里,我們分明已感受到那離去的呼吸,如今,艾弗森正站在時光穿梭機的邊緣,歲月無情人更換,就算下一秒我們會因他的離去而傷懷,但至少在這一刻,他還能留給我們一個清澈的眼神,只是在這場漫長的告別前,我們還不了解失去艾弗森的全部意義。
當艾弗森退役的消息還停留在耳邊,麥迪告別NBA聯盟的日子也來了。這兩個哥們兒是商量好了的嗎?但這背后,藏不住的是我們圍觀者的措手不及。作為中國球迷最為熟悉的超級巨星,麥迪在魔術和火箭的巔峰歲月早已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信手拈來、侃侃而談。是的,誰都無法否認35秒13分、單場62分的震撼和傳奇,那一年,全世界都知道你要跳投,可沒有一個人可以阻止得了;那一年,我們知道了籃球還可以這么打,于是,很多人,就這么喜歡上籃球。但在退役和告別的節點上,我們仍然唏噓不已,誰能想到這一天會來到?上帝賦予他令人羨慕的天賦,天才卻注定要孤獨行走,幾個月前他與幸福擦肩而過,對于他來說失去了奧布萊恩杯就像失去了他最為深愛的戀人,這種憂傷,與你我一樣將伴隨一生。這兩個人曾經一度站在聯盟的巔峰之上,只不過,上帝對于麥迪的要求更為苛刻一些。他們都曾輝煌過,也都曾年少輕狂,他們都曾經飛翔在這廣闊的藍天之上,他們的價值不僅僅是生硬冷漠的數據,而是給我們的年少時最瘋狂的夢想和最無畏的信念。
那一年,姚明還是青澀的狀元秀,而史蒂夫·弗朗西斯對姚明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球場上,生活中,以至于到現在,我們還記得:小斯暴扣姚明后恣肆的挑釁和怒吼,卻被弗老大一個上步頂開;首次季后賽之旅,姚明孱弱的力量在奧尼爾厚實的噸位面前相形見絀,而正是弗老大的一次次突破沖擊內線,帶領球隊虎口拔牙;甚至在全明星賽前的媒體開放日中,姚明和弗老大笑得像孩子覓得圣誕禮物時一樣甜蜜開心,彼時周遭的質疑早已是煙消云散。那一年穆大叔還可以再囂張點,這個老的連自己都不知道年齡的老頭子一次又一次搖晃的手指,保護休斯敦禁區的每一塊土地,他曾說過:“全力以赴的比賽,全力以赴的防守,全力以赴的拼搶,把每一場比賽當作最后一場比賽。”是的,穆托姆博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全力以赴”,他倒下的那一刻,全世界的火箭球迷心都碎了。那一年,他還是UFO,是半人半神,是喬丹接班人,也是全明星票王,那一年也只有他能在實戰中飛躍常人難以想像的高度,那一年,他的眼神里透露著無所畏懼,傷病奪走了只有他才能帶給我們的激情,他叫文斯·卡特。
那一年還有兩個21號在場上互相競爭得你死我活,一個是外向的咆哮狼王,另一個則是低調的冷面石佛。野性是加內特的標簽,也許我們在想如果可以,他可以永遠在明尼蘇達,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狼王,可是每次季后賽被淘汰后他不甘的淚水使我們心碎,到了波士頓,他拿到了久違的總冠軍,可是感覺變了,因為當年的狼王再也看不到了——或許他不服氣,為什么那個和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21號能那么早就觸及到總冠軍的榮耀。提到他倆讓我想起了那個紅遍全球的廣告——那個時候麥迪還是阿迪達斯的當家球星,加內特還是標靶中心的狼王,鄧肯還在衛冕之路

披荊斬棘,阿里納斯還能夠屢屢投出霸氣的絕殺,比盧普斯還帶領著鐵血防守的藍領球隊沖擊冠軍,一切的一切,放佛就在這五個人望向鏡頭的一瞬間定格,我們青春的放肆、還有心中的信仰、就塵封在了這五個人的深邃的眼神中。
對很多球迷來說,對偶像情節的深深眷戀之情,遠大于對某些球隊的喜愛之情。“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話誠然不假,但往往那些最令我們感動、悲傷,亦或是瘋狂的橋段,不會是某個不世巨星揚手命中的絕殺球,而是那一群男人,一支球隊,對命運乖舛所做出的抗爭,以及他們偶爾的榮光。對夢想的渴望,不應僅是那支薩克拉門托國王隊衰敗后的唏噓記憶,而是那些伏蟄在每個人血液里奔走的精靈。那一年的國王引領了一個時代的前進,克里斯·韋伯就像一個君王,身邊伴隨著一幫不可抵擋的死士——射術精湛的佩賈、驍勇善戰的杰拉德·華萊士、運籌帷幄的麥克·畢比,以及最佳搭檔迪瓦茨。這些人在21世紀初期的第一年打破了薩克拉門托小城中一往冰冷的空氣,倏地的盤旋而上,爾后,散開,蔓延。華麗的攻勢,嫻熟的技藝,這一切讓對手們手足無措,82場戰役,61次告捷,這些戰績承載著我們血液里泊泊發燙的夢想和信仰。勝利的天平本以傾向了這支國王,但是一個叫做羅伯特·霍利的家伙打碎了所有人的夢……這樣的繾綣深情,當
時只道是尋常,失去后才覺得銷魂蝕骨的難忘。
嗯,那就這樣吧,交融著遺憾和榮光的歲月,摻雜著辱罵和榮耀的歷程,隨著那耳邊漸行漸遠的琵琶聲,埋葬在記憶里的某個角落。有些人,有些事,你終究是說不清他們是以怎樣的方式感動著你。手上那顆緊握許久的籃球?多年被同樣的一個強者所擊碎的夢想?還僅僅只是你的淚腺過于的發達?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不是說過:“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摻雜著對籃球特有的情愫和每個人對夢想的執著,以及最后回憶之于淚腺特有的撩撥能力,我們終究會感動,或多或少,感動于那些隸屬于我們青春時斑斕的時光,感動于那些蹉跎了歲月與容顏曾經的球星,感動于那一大幫子人,為了夢想,歇斯底里,竭盡全力的信念。
我們是常人,都會變老,護腕會變成手表,護指會變成婚戒,球衣會變成西裝,籃球會變成公文包,總有一天,我們會老得再也打不了籃球,但是我們仍會執著,信仰永遠不會凋零。花非花,人非人,愛依舊,謝謝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關于NBA的一切,它讓我們的回憶更加豐滿,讓我們的內心更加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