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邁克爾·喬丹所說:“我要讓大家總能保持這樣的想法:我隨時都還會復出。”艾弗森也是這樣,在我們的印象里,他隨時都擁有回歸賽場并且在不用任何熱身的情況下也能砍下三十幾分的能力。很難解釋這種感覺的微妙,或者籠統一點說,這便是影響力的深入人心,或者更確切點的說,“答案”甚至已經演變成某種象征和內心追求的存在。
身過留跡
艾弗森給聯盟留下了什么?如果不是因為那個準備宣布正式退役的消息,所有人都不會去想哪些是他留下的“遺產”,恰恰就是這些幾乎快被大家遺忘的“遺產”,正是現在所有人都還在享受著的,他所帶來的一切改變,大家早就已經適應了,早就不將這些當成什么特立獨行、鶴立雞群一般的東西,這一切在現在看來都已經變成常態的所在,接受并且喜歡。
Crossover,如今聯盟里球員們的常用技術,當初卻是“甲殼蟲”蒂姆·哈達威帶進聯盟的。那么泛濫的“地壟溝”頭呢?沒必要去考證第一個留這種頭型的人是誰,只需要誠實地說出來,聽到“地壟溝”你腦海里第一個浮現出來的是誰就好。會有很多人說自從喬丹之后聯盟里最重要的人是勒布朗或者科比,可卻沒人把艾弗森放到備選名單里??墒聦嵤牵ド∏【褪悄莻€最重要的人,因為他的格格不入,也被稱作桀驁不馴。顯而易見,科比或者是勒布朗都沒有辦到對聯盟中的文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應該這樣說,只是看著榮譽簿的輕重和統計出來的枯燥數據在歷史上的排名,根本就做不到公正審視答案。他對于別人言行舉止、思考方式的影響,乃至于對于美國文化的影響,都絕對不是幾個MVP獎杯和幾個得分王頭銜能解釋得清楚的。除了文化上,球員的技術動作的變遷進化也可以說是阿倫帶起的,裁判和球員越來越重視或者說是讓Crossover變得更為平常。更多的優美過人畫面被收錄到比賽精彩片段里,要知道,在答案之前,我們只知道哈達威的與眾不同,但是當AI出現之后,Crossover卻成了答案的標志,更快的速度,更加夸張舒展的動作,更能引起觀眾歡呼,帶動球場氣氛。沒錯,的確是哈達威將Crossovere帶進了NBA,但是賦予這項技術生命力的卻是艾弗森,因為所有喜歡籃球的毛頭小子都在努力練習這個動作,然而你想問他們在做什么的時候,他們的回答卻是:我在練習模仿艾弗森!也正是因為這樣,AI會被聯盟塑造成反面的典型。沒錯,盡管NBA從來沒有直接說過這些,但是你總會感覺到他一直在被排斥,甚至于,某些規定或是判罰尺度的改變完全就是針對AI的。聯盟的高層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艾弗森的影響力能讓那些時刻追隨他腳步的人做出一些顛覆性的事情,那對聯盟來說非常可怕,所以,他們表面上在宣揚AI的動作神乎其神,可實際上又不斷扼殺那些想要模仿的人,比如史蒂夫·弗朗西斯、拉里·休斯,他們就曾被提醒過,控制自己Crossover時的動作幅度,否則那就是違例。
可能說到聯盟對艾弗森的限制會有些跑題,可這恰恰說明了艾弗森的影響力,沒人會總是找一個默默無聞的人的茬。但是,這并不影響AI書寫自己的故事,在聯盟強制球員穿西裝之前,到處都是身穿嘻哈風格服飾,歪戴帽子,脖子上一串粗鏈子的家伙。說艾弗森是這副打扮的鼻祖,絕對沒有爭議,至少他是NBA穿著風潮的鼻祖。在NBA推出著裝令之后,媒體關心的不是這項禁令會引起多大的風浪,也沒人去關心球員能把西裝穿出如何出奇的風格,大家關心的只是答案的反應,是擔心、是看熱鬧,總之,最多的就是艾弗森會怎么做呢?好吧,這的確成功限制了“一部分”的答案,但是如果眼界稍微寬一點點,也就是從替補席往觀眾看臺上移動那么一點點,你會發現,這被限制的一部分太微乎其微了,因為,看臺上的觀眾里,好多都是這副打扮,艾弗森即便西裝筆挺,但是已經掀起的影響絲毫沒有減弱。
AI的職業生涯無疑是完美的,即便有個不夠開心的結尾,那又如何,缺憾本身就是完美的組成部分,沒有了缺憾,完美也只是個不完整的完美。盡管,艾弗森不像邁克爾·喬丹那樣讓自己的名字遍布全世界,但,單就影響深度而言,他們基本上是相同的。喬丹吐著舌頭后仰,后人競相效仿;“地壟溝”、汗帶,以及詭異不停戲耍對方的變相,大家也在跟著模仿。還有護臂,或許你回回頭就發現,你的隊友正帶著,而且,你也清楚,他根本就沒什么傷病,但是你的隊友仍然愿意把護臂套在胳膊上。耐克因為喬丹實現了崛起,而銳步呢?是因為艾弗森的存在他們才得以生存,這毫不夸張,要知道,在21世紀之初,艾弗森絕對是街球熱潮的先驅者。而且因為AI受益的不僅僅是銳步,如果沒有艾弗森的表演,AND1和耐克的街舞風雷只會因為文斯·卡特的幾個扣籃而產生狂熱的共鳴效應嗎?
喬丹的職業生涯正好是伴隨著嘻哈的崛起,但艾弗森的出現讓籃球與嘻哈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可是最早說出“I an a hip-hop”這句話的人,甚至于,因為艾弗森的出現,你會覺得籃球和嘻哈天生就是兩個本應結合的文化個體?,F在年齡大的球員一直在觀察著AI,而新生代的球員,好多都是看著AI打球長大的,所以,當你看到科比接受采訪時說起話來很酷的時候,別以為那是在模仿喬丹,喬丹沒有那么酷,那是因為看到艾弗森之后才產生的靈感;年輕球員在身上紋著漢字,以示寓意,因為他們知道艾弗森的脖子上有一個“忠”字。艾弗森離開這個聯盟很長時間了,但是你會發現一切都和他在這里的時候一樣,因為那份影響之深遠程度,即便他再也不會碰籃球,也不會有絲毫的動搖,這就是他留給聯盟的東西,或者說是他能夠無處不在的原因。
《SLAM》雜志是因為艾弗森文化影響受益最多的,據前扣籃主編托尼·格維諾所說,在1999年3月,當時的封面是在NBA停擺的時候設計的。雜志不想要用一件現代的球衣,所以決定調一件復古球衣。而格維諾看到過的一張J博士爆炸頭的照片啟發了這張封面的靈感。那時候Mitchell-Ness是一家在費城的制造運動服的小廠。格維諾了解到那有一些復古球衣,就問能否借一件7 6人的球衣來拍攝。艾弗森在幾小時后過來了,爭論著要不要散開他的“地壟溝”發型。不過當他看見“J博士”的照片時,艾弗森就認出了70年代模樣的潛能所在。由MitchellNess引領的復古潮流風不久就流行起來了。

“我們就是雜志中的阿倫·艾弗森?!苯洑v了《SLAM》初期和全盛時期的編輯格維諾解釋道,“我們規模很小,也很年輕,探尋著能符合我們特質的家伙。艾弗森的嘻哈文化在商業中爆發那一刻代表著無所畏懼但被低視的人。那一代崛起統治NBA的球員和我們雜志編輯,寫手擁有著異曲同工的文化認知。我們聽著同樣的音樂,穿著同樣的球鞋。當我們去見到“魔術師”、“大鳥”或者喬丹時,我們感覺像見到了總統一般。艾弗森和我們之間沒什么代溝,所以他成為了我們的選擇。”
在接下去的十年,通過雜志嘗試報道純真籃球的那種感覺,這意味著會經常去洛克公園,采訪很多街球手,并放上許許多多的關于艾弗森的封面故事,扣籃和AI會深深地分享著一種共生的關系。“如果這個世界說是白色的,那我們想說那是黑色的?!备窬S諾繼續說道,“我們的心中充滿了夢想。我們想要這個更大的世界--那些看籃球卻不喜歡嘻哈的人,我們要他們見證一個無畏無懼的人在一無所有中的反抗。我們試著告訴這個世界,阿倫·艾弗森是這個時代的英雄?!卑ド鳛槲幕枷竦挠∮洉?0、20、30年一直延續,也只有國家的政治變化才會讓其有所褪色,也許這是潛移默化,或者無心插柳,但是就是這么簡單,潮流就這樣隨著艾弗森而改變?!拔业恼麄€職業生涯都是這么過來的,我一直都很注重我的風格,而且我也在場下也得知了些對球迷的影響?!卑ドf,“我很清楚的,球迷們會告訴我關于他們在墻壁上,更衣柜上等貼上我的海報之類的故事。那種感覺真的很棒,就像有些球員年輕的時候像勒布朗,德懷恩·韋德等很多球員都是看著我打球長大的,而且他們都會想穿3號球衣,僅僅因為我穿的就是3號,言語是無法表達那種興奮的感覺。如果你真的影響到了那些球員,說明你曾經肯定完成過不可思議的壯舉。那真的是對我很重要的事情,現在當你回首過去,能看到那些孩子以那種方式表達對你的尊敬,這種感覺再好不過了。再想想小時候,我對待很多事情的方式都很頑固,總是帶著一顆不羈的心態?,F在看來,我真希望可以把曾經失去的東西都給挽救回來。像說唱專輯啊,唱片啊還有搞笑滑稽的細胞啊等等所有的東西,你當然希望可以全部都給找回來,但是這都是不現實的?!?/p>
往事如煙
“我記得我剛到喬治敦大學的時候,當時我最喜歡的還是橄欖球,在每次去球館的時候都要路過一個橄欖球場。”這是一件真事,那個曾經在籃球場上叱咤風云的答案,他最喜歡的并非籃球。在喬治敦大學的初期,為了讓自己盡快抹掉對橄欖球的興趣,艾弗森不斷地警示自己,告訴自己,年齡是19歲,再去打橄欖球是絕對不可能的。甚至于,為了忘記橄欖球,他每次去籃球館訓練的時候都不得不繞道走,這樣才不會在看到橄欖球隊訓練的時候眼睛里滿是期待的向往而挪不動步子。又一次,因為需要快點去籃球館,所以不能繞遠路,艾弗森不得不用雙手捂住自己的眼睛以防止自己在路過的時候看到橄欖球訓練館的大門。當然,盡管下了如此大的決心,甚至付出相當多心靈上痛苦的代價,但是艾弗森還是有動搖的時候,畢竟對于某件事物的喜愛是身不由己的感覺?!坝幸惶煳医K于鼓足了勇氣?!卑ド貞浾f,“我不知道,我可能當時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反正當時我是近乎于失去理智的狀態跑到舉重房里問教練:‘教練,我可以跟您說點事嗎?’他就說,‘當然可以了,發生什么事了嗎?’于是我就把我的想法給說了出來,‘您感覺我去打橄欖球怎么樣?’他就說,‘好,我告訴你我的想法。如果你那黑色緊身的大屁股還不從我的眼前滾出去的話……那你就去吧?!褪悄菢幼樱笪揖驮僖矝]有想過去打橄欖球。我是說,他讓我更清楚的意識到打籃球也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p>
事情總是這樣,人們會關注那些巔峰時刻,也會對低谷糾纏不止。曾經每所大學的無論是橄欖球隊還是籃球隊都知道艾弗森的名字,都很相信這個小伙子會創造出一番奇跡。但是伴隨著那次斗毆事件,這一切都戛然而止。“所有的一切都化為煙云了,真的是所有的一切。我不會說什么五十多支球隊都放棄考慮給我發邀請之類的話,當然你也可以說是一百支球隊,總之,當時真的是所有的球隊都不愿意給我機會?!卑ド哪赣H去探望他的時候,艾弗森什么都不會做,只知道哭著傾訴,他拋給了自己母親一連串的問題:“媽媽,我的一切真的像那樣說的完了嗎?真的沒有球隊要我了嘛?難道媽媽你還沒拿到那些承諾住房的信件嗎?所有一切都灰飛煙滅了,所有的所有……”好在,他的母親當時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她跑到喬治敦大學,哭著祈求托馬斯教練再給自己兒子一次機會,當然,這些艾弗森并不知道,直到過了很多年,托馬斯才告訴他:“孩子,如果你的母親沒有找過我或跟我談過話,我是絕對不會再收留你的,絕對不會?!?/p>
之后的事情還算幸運,艾弗森也終于懂得他這個年齡應該做些什么,籃球是他翻身的資本,是將一切窮困和“前科”徹底掩埋的鏟子。于是,他知道了該考慮什么,該忽略什么,那些事情需要仔細計劃,那些事情只要埋頭去做便可。所以,當1996年選秀大會上,狀元秀是他的名字的時候,他會覺得毫不意外同時又有些漠不關心。“我當時就認為我會是狀元,因為當時種種跡象都表明會是那樣的進展。但是在選秀大會上大衛·斯特恩還沒有叫到你的名字時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些什么,所以我還有點不太確定狀元會不會是自己?!辈贿^,最終的結果還是順應了AI的愿望,似乎一切都是在他的計劃當中?!拔覍τ谖疑瞄L的東西一直充滿自信,所以這些根本不會影響到我?!卑ド貞浾f,“我知道只要你給我上場的機會,哪怕只有幾分鐘,我的表現和作用就會立竿見影。而且當我還年輕時,我的腦子里整天想的是:該死!我不會去管有沒有1盯4聯防,我也不會考慮有沒有突破的空間。你知道我的意思,一個家伙在整個晚上都想一對一防住我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我認為惟一可以阻止我的只是我自己或者是不讓我上場打比賽。所以我真的沒有感覺到什么壓力?!?/p>
新秀賽季,艾弗森最深刻的記憶便是與邁克爾·喬丹較量的那場比賽。能夠和自己的偶像以同行的身份站在一起,這感覺太美妙了。AI一直在用一種崇拜的眼光去注視著喬丹,似乎那就是他打球動力所在。在還沒有跳球的時候,艾弗森就跑到喬丹身邊,情不自禁地不斷打量著喬丹,他甚至在仔細觀察邁克爾的球衣會有什么不同。以至于他發現了喬丹沒有穿NBA官方規定的襪子,他心里甚至還在想:不穿指定的襪子會被罰錢的啊。可是當比賽開始之后,艾弗森的想法完全變了?!氨荣愓嬲_始之后,哦!我的天!我當時就在心里對自己說:看吧,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已經知道他的名字和他在球場上的實力,而現在就是他們開始審視我能做到些什么的時候了?,F在是時候向球迷們證明自己的實力并讓他們回家后能同時記得這個3號和那個23號。這種想法一點也不狂傲,我們只是場上的對手罷了,我只是想拿下勝利——不管對手是不是超級球星,也不管是在玩象棋西洋棋什么的,我就是要保持一顆競爭的心。我認為我在這方面我做得很好,所以很顯然在場上我傾盡所有地去拼下勝利?!庇谑蔷陀心莻€菜鳥艾弗森晃過喬丹跳投的經典畫面?!懊總€跟我初次見面的人都會跟我提這個,每個人都能很清楚地記著這件事就是因為被晃過的人是喬丹,而且你也知道的,喬丹在之前也肯定被晃過,但是這次是在罰球線附近的關鍵位置,幾乎所有人都在注視著我們。而我第二次想要晃過他的惟一原因,就是我幾乎還沒做動作他就開始咬著牙防我,于是我就開始向前突破。當時我的感覺是,喬丹可真夠較勁的?!?/p>
明日何在

艾弗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每個人都不愿意接受但又不得不去面對的現實。加里·佩頓,那個喬丹鼎盛時期仍然不妨礙他翻江倒海的后衛已經進入了名人堂,那么,同樣或者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艾弗森呢?我們的愿望是,希望他能夠進入到籃球名人堂,畢竟,就算他選擇淡出人們的視線,他的名字仍舊會被不斷地提起,他任何一件新聞,都會成為媒體熱炒的素材。但是,僅僅這些,就算是進入名人堂的標準嗎?
好吧,艾弗森,還創造過很多的壯舉,比如以他這樣的身高去贏得多個得分王,除了他之外,再沒有人辦到過;在他輝煌的十年里,他真的讓76人隊變成了一支任誰都不敢正視的強隊;艾弗森改變了人們對得分后衛的看法,看看那些不得不去打控球后衛的得分高手,現在他們都翻身了,都獲得了應有的尊重。也許場下的叛逆和成堆的缺點讓他的偉大遜色了不少,但這也證明,他是個真正有血有肉的漢子。我們不清楚名人堂的入選標準到底會精確到何種,但是那些你認為注定會走進名人堂的球員,他們真的都把名字留在了那里,所以,艾弗森,你認為他可以,或者是,他覺得可以,那就一定可以。
當然,一個名人堂成員的身份,也僅僅是對于職業生涯的肯定和認可,那是一份榮譽,但卻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沒有了籃球,艾弗森該何去何從?如果他真的瘋了,可以去尋找兒時的最愛,但是,一定沒有橄欖球隊愿意讓他來上場做點什么。只能看著別人打球會有兩種心情,第一種是你遭遇了傷病,只能作壁上觀,但你的心情只是會覺得很著急,希望傷病盡快痊愈,這樣就可以回到球場,那種心情是滿懷憧憬的;另一種心情就是你穿著便裝,坐在觀眾席,那時,無論你有多么的健康,你都沒有機會上場,更沒有任何憧憬,因為球場上的一切都與你無關,你只是一名看客,最多也就是將內心的希望寄托在場上的球員身上,可也僅僅是寄托,就像單戀一樣,再怎樣癡情,也只能在自己的內心空間中煎熬。“看著別人打球心情肯定很沉重,”心中永遠存在著不甘的AI說,“特別還是在我有能力打球的情況下,我知道我的狀態可以上場比賽,你說我現在還有15年之前那么快的速度嗎?沒有人會一直那樣的。我認為最難熬的時刻就是遭遇傷病,我從來都沒有什么時候是處于完全的健康狀態,傷病永遠不斷,一直困擾著我,我希望會有這樣一個沒有疼痛,沒有痛苦,沒有傷病,什么都不會有的賽季。就像現在的這種身體狀況,我很想有機會能夠打上這樣的一個賽季?!?/p>
不過,這樣的機會,現在來看,也僅存在于理論之中了。也許艾弗森該做的是,徹底忘記籃球,更具體地說,徹底忘記去爭斗拼搏的想法。這不是要讓他徹底沉淪,只是要他換一種方式去讓籃球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很多球員在退役之后都會表示不會離開籃球,于是,在他們退役之后,立刻就會以助理教練的身份回到NBA聯盟里。盡管他們多數人都不夠成功,但這卻是一條必經之路。而艾弗森絕對有這個資格和資本,而且,只要他愿意,他一定能夠獲得成功。用自己的人生閱歷,過往的錯誤來告訴年輕人,指導他們走正確的道路,但是,問題是,他會愿意這么做嗎?
因為愛,才會關心,但,也只是關心,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百分之百的站在另一個人的內心當中,更何況,你想要站在的是答案的心。事實上,艾弗森有很多可以將自己人生閱歷傳遞出去的機會,比如昔日恩師拉里·布朗就一直希望艾弗森到自己的身邊來,來指導那些大學的愣頭青,但是他并沒有去。即便所有的事宜都已經安排妥當,而且那看起來也真的非常不錯,可艾弗森就是沒有點頭。我們都知道艾弗森在辦理離婚手續時當著他前妻的面把褲子口袋都翻出來大喊:“我甚至連買一個芝士漢堡的錢都沒有?!边@個悲哀的現狀,我們也知道銳步公司給他留了一筆3000萬的養老信托基金,可是,當他真的離開籃球之后,我們真的不得不冒出一個恐怖的想法:他能不能活到領取那筆錢的時候呢?所以,對于他離開籃球之后的日子,我們只能是祝福和猜測。祝福他不會再有財政危機;祝福他能夠更多的擔負起父親的責任;祝福他能夠遇到一個真正能站在他身邊的朋友。至于猜測,這也是我們為數不多能做的事情,沒人能夠給他結果,沒人能給他答案,畢竟,叫答案的是艾弗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