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逐步完善豐富新農村建設載體,廣寧縣發揮主導作用,創造性地提出了以衛生村、創業村、教育示范村、計生示范村、平安村、廉潔村“六村”為目標的創建構想,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創業示范村作為廣寧縣“六村”創建的重要內容,通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農民自主創業等活動,掀起了農村新一輪創業熱潮。目前,全縣有79個村成功打造成“創業示范村”,有創業戶2萬多戶,輻射帶動農民8萬余人,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加3000多元,已形成優質沙糖桔、特色蔬菜、食用油茶、現代林業、竹子、優質生豬、竹園雞等七大特色農業品牌,有效推進了農村發展、農民致富。
提及這場創業風潮,還得追溯到1998年只身闖入廣寧墾荒山辦農場的賈東亮。15年前,選擇復員的賈東亮到廣寧當起了農民,由于一開始就定位于發展現代農業,賈東亮一口氣租下了南街鎮黃盆村的108畝土地,成為廣寧第一家頗具規模的農場。十幾年來的摸爬滾打,賈東亮拓荒發展種養業的做法在當地豎起了一面旗幟。看著賈東亮的農場從108畝擴大到502畝,從以種砂糖橘為主發展為兼具生產、養殖、科普、盆景等的綜合性生態農場,村民們紛紛動了心,開始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進行第二次創業。
而在廣寧這場“創業風暴”中,基層黨員、村干部也切實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排沙鎮排沙社區的支書梁澤光引進新型技術,開辦創興玩具廠,解決了排沙鎮富余勞動力100多人的就業;退伍軍人馬建業在赤坑鎮惠愛村的深山野嶺創辦起“馬建業生態農場”,建起了豬舍、羊圈和住房,挖了幾口魚塘,種上了白花油茶,這位90后“養豬倌”還當選共青團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一時間在當地傳為佳話;黨員陳子歡聯合80多戶創業戶,成立了廣寧縣綠蒲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推廣白花油茶和綠化樹木種植以及土特產生產、加工與流通,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創業實體;古水鎮古水社區黨員蔡木新籌建的廣寧縣萬通機械實業有限公司是肇慶唯一一家軸承產品制造企業,年平均創稅60萬元;潭布鎮黨員謝泉蘭所經營的正元農副產品加工廠,利用本地最具特色的番薯和腐竹,生產加工綠色天然食品,成為廣寧縣“東亮式”黨員創業示范戶,被納入黨員創業致富項目庫重點扶持項目。
為了將“創業示范村”創建活動更加深入開展,廣寧縣還加大對“創業示范村”創建的扶持力度。一是建立“東亮式”黨員創業孵化中心,走出一條全民創業黨員帶頭的新路子。二是由縣委、縣政府籌措落實部分“東亮式”黨員創業貸款貼息資金2128萬元,物色529名農村黨員給予創業貼息貸款,支持其開展農業生產發展,實行以點帶面,在全縣鋪開農村黨員創業的局面。三是通過創建10個“東亮式黨員創業貸款示范點”,發揮自主創業典型示范與引領作用。四是縣委組織部聘請了30多名省、市、縣有關專家教授、種養能手,組成創業技術顧問團,并舉行了多期種養技術培訓班,為農村黨員創業提供科技、信息、培訓等服務。五是結合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創業進行“一對一”或“多對一”的掛鉤幫扶,幫助貧困村創新經營項目,拓寬致富門路,為創業遇到困難的農民群眾傳授農業科技知識、提供致富信息、支持資金援助等服務。
創業示范村給農村發展帶來的最深刻變化,是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向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經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