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州自古就是南粵通往中原的重要通衢,順頭嶺秦漢古道和東陂古道呈V字形蜿蜒鋪就在連州境內。
站在東陂石板古街,沿著古道向湘南藍山方向行進5、6公里,一個居住著3千多吳氏人口的古村落令人嘆為觀止。千年古榕的無言訴說、飽經風霜的古戲臺、磨礪得錚亮錚亮的鵝卵石鋪頭街、抬梁式磚木結構的涼亭、沙場折戟遙遠而凄迷的落寞、名聞遐邇的牛肉干……這就是今人寫作“豐陽”,卻念“鳳陽”幾百年不曾改變,承載著悲歡離合、離奇傳說,甚至承載著一代國君希望的邊陲古村。
夕陽,從后唐的政權說起
豐陽村后的幾座大山形似一只展翅翩躚飛翔的鳳凰,故當地人稱為鳳山。村旁有條廬水潺潺而過,它源自湖南藍山與連州交界分水嶺——南風坳,是連州母親河小北江的三大支流源頭之一。所以村里豐溪古廟嵌“廬水”、“鳳山”入聯:
廬水繞前溪萬古神恩同浩蕩
鳳山枕后塵千年廟貌競崔巍
據《連州市志》(2011年版):“豐陽在鳳山之南,曾稱鳳陽。古有連州一景‘彩鳳朝陽’。清咸豐年間,北方南遷民眾為與安徽鳳陽(朱元璋故里)不致混淆,以近音字‘豐’取代‘鳳’而成今名,民間至今仍依‘鳳’音稱其名。”“豐陽村……為南唐(國君為李煜)征南大元帥吳敬元隱居地……”
古村往往伴隨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一個古代出將入相、文武并重的豐陽古村也不例外,且傳得越發玄乎和神奇。據村里老人吳洪憲講,村里最古老、氣勢最恢弘的要數西門樓,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重修于清嘉慶二十五年,西門樓原先建筑為古驛道上的一座涼亭,供路人小憩,后來建造成門樓。高翹斗奇的飛檐,寬闊厚重的門扇,雖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凜然威勢卻不減當年。
讓人驚奇的是,西門樓也許一直都與始祖吳敬元的坎坷命運隱喻相連。一到艷陽高照的晴天,日落西山,金色的余暉會不偏不倚地照射進西門樓里,照亮整條主巷道,不知這是緣于宦海浮沉的風水之說,抑或由于門樓與夕陽的空間相接之巧?來往的游客步入其中,光亮的暈染與鵝卵石的點點鱗光,令人猶如進入了一條時空隧道。無論你駐足,還是漫步,都仿佛會聽到那首哀婉動人的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當年,南唐后主李煜與“黃袍加身”建立北宋的趙匡胤是文學、武功不同領域各擅勝場的兩位帝王。趙匡胤,武功絕佳;李煜,才華橫溢。面對趙匡胤的步步緊逼,李煜悄悄派遣一支軍隊向南進發,欲開拓一片“根據地”,為自己的將來弄一個立命安身之所。派誰呢?吳敬元武藝高強,且忠心耿耿。于是吳敬元臨危受命,成了“南唐征南大元帥”,帶著數千人馬向南進發。
然而不到一年光景,南唐即被宋軍所滅,失去了舊主的吳敬元無力回天,只能仰天長嘆??吹截S陽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遂棄甲遁跡,歸隱于此。巧的是北宋咸平三年,吳敬元的孫子吳世范卻高中了北宋朝廷的進士,官至五品。也虧得宋真宗宅心仁厚,否則一查“檔案”,吳世范,敵軍將門之后,不戴上一頂“黑五類”的帽子算好了,還想做官?
雕欄玉砌,朱顏已改。
或許,從吳敬元踏上征南的第一步開始,南唐政權就已經走進了夕陽。
鵝卵石,鋪就湘粵古道
沿著古道一路前行。令人費解的是,上千年的風雨沖刷,上千年的人踩馬踏,古道依然完好如初。在村子里四處延伸的古道由鵝卵石呈八字形鋪設,每一塊石子似乎都由古匠們細心遴選,精心鋪就,其用心程度不亞于完成一件藝術品。遠遠看去,雨中的湘粵古道,就像一串置放在崇山峻嶺間的珍珠,閃著幽幽的光。那些石頭,就像一個個字符,鋪成了湘粵古道,鋪就了那段輝煌的歷史。
那確實是一段讓豐陽人驕傲的歷史!
直到民國時期,豐陽仍是南來北往的商貿重地:商鋪林立,人聲鼎沸。同行的吳共建,清遠有名的雕塑家、畫家,就出生于豐陽。他說,民國時期,他父親因無錢娶妻,便在豐陽做起了買賣。從豐陽擔鹽到湖南出手,再從湖南挑回茶葉絲綢倒賣,幾個月的“投機倒把”,竟然賺夠了娶親的費用。
幾個月能賺足結婚用度,可見當時豐陽商貿是何等的繁榮。如今,昔日的繁華已經不再。偶爾,會有一兩個行人踢踏而過,或者有一兩只狗在這里嬉戲打鬧。一排排林立的商鋪也早已人去樓空。
只剩一條古道,在寂靜中蜿蜒。
酒缸,倒扣東門樓
佇立在豐陽東門樓前,假如你是過往的旅客,你一定會被門樓上兩撇栩栩如生的“眉眼”所震撼。門樓似乎整裝待發,全身散發著錚錚鐵骨漢子武人的味道。
猛然間,你還會被門樓頂那樽倒立的酒缸所困惑,門樓是村莊地標式的建筑,要么鑲“鯉魚跳龍門”,要么嵌“雙龍戲珠”,要么筑“獨占鰲頭”……酒缸倒立在門樓頂?教人疑竇叢生。詳詢村中老人,方知頗有深意。
據說,吳氏始祖敬元以武治世,豪爽慷慨,天生善飲,且海量異常。酒缸倒扣門樓,彷如人的頭腦,一則豐富了門樓“英雄與美酒”的想象力;二來含有吳氏后裔善喝酒的傳統習俗。而幾百年來,豐陽還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全村上下,不論老少,要數東門樓幾坊人能喝酒,且酒量大得驚人。在我們的印象中,英雄多半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牛氣沖天,豪情萬丈。酒缸倒扣,可以想見,吳氏先祖是何等的豪邁。
從史料上得知,豐陽吳氏族人在解放戰爭中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就達十余人。所以,豐陽有名的建筑,除豐溪古廟、吳氏祠堂外,還有豐陽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不高,卻永遠鐫刻著豐陽的這些英雄,留名千古。
魯伯公,橫竿數魚
除英雄外,豐陽還有不少能工巧匠,奇人異士。
叫人嘖嘖稱奇的“魯伯公”就有一身“數”魚的真本領。魯伯公生長在清代,經營著一處池塘,養著數百尾大小不一的魚兒。到底養有多少魚兒呢?只有魯伯公才能說出具體的數目。據村族代代相傳,魯伯公偶然會提著一根魚竿,不是去釣魚,而是將魚竿插在池塘堤沿,橫在水面上,口里念念有詞,他養的魚兒就如聽話的寵物,井然有序地一條跟著一條越過魚竿。半個鐘頭工夫,魯伯公就像點數后院養有幾只雞鴨一樣,準確地點清好了自己的池塘養有多少尾魚兒。
豐陽古村深藏著魯伯公這樣一位民間奇人,聲名一時間傳遍了整個連州,甚至還傳到了湘南桂東一帶。相距不遠的外村,有個中年人聽到這樣的奇人怪事,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他偏偏不信邪,趁著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來到魯伯公的池塘,網走了一些魚?;厝ズ筮€沒高興幾天,他就大病起不了床。探其原委,就在他偷走魚的翌日,魯伯公就拿那根神奇的魚竿數起了池塘的魚,發現少了魚,并且知道是誰偷走了他的魚。再說那位偷魚之人,眼見病情愈發嚴重,心底暗自后悔不迭,他只好對家人道出了實情。家人一聽,大驚失色,慌忙偷偷地將偷來的魚放回到了魯伯公的魚塘里。數日后,他的大病不治而愈。
古時候,讀書一詞就是奢侈的代名詞,只有大戶人家的孩子才有機會入私塾,進學堂。而口口相傳,成為文化向大眾傳播的最普遍的方式。就像《魯伯公,橫竿數魚》之類的故事,老人們會把歷史、文化、道德、倫理融進故事里,吃罷晚飯,或于廳堂,或在門樓,娓娓道來,教育后人。
石鼓石釘,認祖歸宗
豐陽古村吳氏敬元公后裔發展最大的要數遷徙到湖南藍山的一支,近兩萬人之眾。
一千多年的變遷,99歲高齡的吳元華精神矍鑠地描述,如果你說是這村子走出去的吳氏人,在外地或者回來認祖歸宗,那么,你得說出故鄉豐陽祠堂門口的石鼓雕刻有多少個圓形的石釘。假如你一口準確說出是360顆,則被視為本家,受到吳氏族人的熱情款待。
崇文尚武,祖宗留下的勵志傳統
村莊的四座門樓從側面都能沿著石階登上二樓,每座門樓里面都懸掛著一口銹跡斑斑的古鐘,古鐘具有報警和集結村民商議族中事宜的作用,鐫鑄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樣。盡管古鐘年代已久,但敲起來的聲響卻洪亮深遠。吳氏宗祠和豐溪古廟是祭祖祀宗與族人操辦紅白喜事的場所,我們看到神龕里層層疊疊地供奉著先人的神位,而在東門樓二樓的神壇上,他們供奉著關羽和孔子的神位,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豐陽始祖敬元公為南唐大元帥,靠的是武功,他們的三世祖吳世范進士及第憑借文治出名。查《廣東通志》“宋進士”記:“(北宋)咸平三年(1000),吳世范,連州人,累官太子中舍、殿中丞?!眳鞘婪对趨⒂^了連州一大名勝廖仙巖之后,就非常有意思地將凡塵俗世的深思與朝拜神仙戲謔了一番:
治民因得道,浮世學應難。
自是神仙骨,非干龍虎丹。
松篁排洞罅,樓閣倚云端。
此日朝真去,慚為五品官。
好一句“此日朝真去,慚為五品官。”能不能做神仙,不是靠吃幾粒丹藥就行的,如果我像你一樣,不管眾生的疾苦,只顧自己快活成仙,那就愧對我頭上這頂五品的“烏紗帽”了。情為民系,權為民謀。那些吃拿卡要、“庸懶散軟”的官員們讀到這首詩,怕是要臉紅了。
千百年來,崇文尚武、文武兼修成為了豐陽古村吳氏家族明心勵志的座右銘,于是,將至圣先師孔子和神武圣君關羽一起祭拜,鞭策后人自小志高存遠,為吳氏爭光耀祖。
“銅錢符”,成國際攝影年展LOGO
站在古村南門樓前的地坪上,欣賞著門楣石匾“南極生輝”四個大字的瀟灑自如。此刻的你,如果加以留意,腳底便是光滑的鵝卵石鋪成的精致的花紋圖案,其中央是個顯眼別致的“銅錢”符號,“銅錢”符號兩側鑲嵌了一道彎彎的柳眉。
“銅錢”與“柳眉”,寓意期盼天地方圓之財(才)氣。如此天地之靈氣聚集古村,怪不得古村千百年來人才輩出。豐陽古村這一經典標志的“銅錢”符,如今還是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的標志呢!小小圖標,竟然在高端水平的攝影年展里,在蒞臨的國內外友人大師眼里大秀了一把。
牛肉干,烤香的“名片”
轉過南門,空中便彌漫著烤牛肉的香味?!柏S陽牛肉干是連州的美食一絕?!辨偢刹扛嬖V我們。絕在何處呢?選料要健康草牛的脊梁肉和肘子肉。據說當地宰牛的師傅都是眼光獨到之人:只需一眼,就可看出待宰之牛是否放養,是否食草。而燃料則一定要用干透的雜木,燒起微火慢慢熏烤,烤出的肉干黃而不焦,香味四溢,口齒留香。
據說,當年吳敬元帶兵打仗,行蹤飄忽,飲食不定,有時剛準備埋鍋做飯,卻又因軍情緊急,沒吃上飯又拔隊而起。士兵們常常餓著肚子打仗,其戰斗力可想而知。怎么辦?吳敬元想到了烤牛肉,這東西帶在身上,可隨時充饑,既保證了軍隊的戰斗力,又不影響行軍。后來烤牛肉的絕技就流傳下來,吳敬元可能也沒想到,當初的權宜之計,竟無意中造福了子孫。
這張烤香的“名片”早已“牛”起來,美名遠播。一些珠三角地區的游客為了吃到正宗的豐陽牛肉干和牛雜,來連州旅游,盡管住在古城,卻想方設法托人安排好第二天一日游豐陽古村的“吃行”計劃。美國一個游客吃過豐陽牛肉干后,伸出大拇指,用半生不熟的漢語贊道:“好吃好吃,比美國牛肉好吃!”此話應是不假,要不怎么說中國是一個舌尖上的國度呢?
祁劇團,不請自到
每年農歷四月十四是豐陽古村的祖誕日。為了紀念先祖吳敬元,來自豐陽、大富頭和湖南藍山的吳氏后裔都相約一起舉辦紀念活動。他們先在豐溪古廟燃放土花炮,然后鞭炮開路,醒獅舞動,扮演新郎新娘的迎親隊伍、法海與白蛇青蛇的傳說人物、雙龍飛舞等緊隨其后,數千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穿村過街,來到河邊,小孩少年戲水祈福,村民則鳴放八響土花炮祝福豐陽祥瑞年年。
下午和晚上就在千年古榕旁邊的古戲臺唱湖南地方特色的傳統戲曲劇種——祁劇。那是豐陽人特地從湖南藍山縣請來的祁劇團,年年不可缺少的“視覺盛宴”,一唱就是三天三夜。
據說清初有一年,由于“吳三桂反清”動亂,豐陽族老考慮國家正民不聊生,其家族又為吳姓,為避外人是非,遭來事端,決定那年不再請祁劇團過來表演了。誰知那年,劇團不請自來,詳問之下,他們說,早前已經有位高大魁梧的吳姓男子交了訂金,還撂下話,盡管烽煙四起,但為了全村族人高興,所以無論如何也要赴此一舉。最后不得已,只好收下訂金,冒著戰亂的危險趕來慶賀吳氏先祖誕日。
消息一出,豐陽全村上下都疑惑不解,相互詢問,但怎么也弄不清楚究竟是誰去湖南藍山祁劇團付過訂金。幾百年來,一出冠以神秘色彩“不請自來的祁劇表演”,就這樣,帶著豐陽古村主人尊貴無比的力量和榮光,在后人的口中流傳。
石獅,憑音辨雌雄
早年,曾經傳得沸沸揚揚的是吳氏宗祠門前的那對石獅,說敲擊石獅任何部位,都能根據聲音來辨別獅子的雌雄,古人的獨具匠心無可比擬。慕名蜂擁而至游玩的客人和采訪的媒體,起初都以為是豐陽人在作秀。不料,游人多了,媒體報道廣泛了,卻引來了盜竊賊?!?005年4月,豐溪古廟前的一對廊柱下的青石‘狻猊’雕座被盜,時隔近兩年后的2007年3月,吳氏宗祠門前那對神奇的能辨雌雄的石獅,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兩件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寶貴文物就這樣被偷了,真是可惡又可惜!”豐陽村委會書記兼連州古村落協會會長吳歧青神情黯然地敘述。
我們從東門到西門,從南門轉北門,所過之處,文物隨處可見。在一小巷,就有一塊用水泥扣在路面的功德碑,三尺見方。碑文乃蠅頭小楷書就,書法雋秀端莊,風格高古,功力非同一般。但此碑卻鋪在路面,人踩馬踏。于是建議村支書將其妥善保護,村支書苦笑著說,讓水泥將其扣在路上,或許是目前最好的保護了……
文物被盜、被毀的情況,在一些古村落屢見不鮮。
古村落需要保護,古建筑需要修繕,古文化需要挖掘。這些都須做好長遠的規劃,而且要有足夠的經費作保障。如果僅憑一村之力,實在是有點勉為其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