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是人體進行血液循環的“核心動力器官”,它的功能強弱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程度和壽命。在生活中,人們除了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心功能的相關檢查以外,還應經常自我檢測心功能,以預防心臟病。那么,人們如何自我檢測心功能的強弱呢?下面就介紹3種針對不同人群的心功能檢測方法:
1.立臥位轉化法
操作者取平臥位,安靜休息片刻,通過摸脈搏或佩戴脈搏表檢測并記錄自己1分鐘的心跳次數,然后快速站立起來(此時可能會出現心跳加快、頭昏的情況,屬于正常現象),檢測并記錄最初15秒的心跳次數,再乘以4得出1分鐘的心跳次數。最后,將兩次所得的心跳次數進行比較。一般來說,這兩次心跳次數之間的差數越大,說明心功能越好。兩次心跳次數之間的差數為10~15的人心功能較好,在平時可多做一些有氧運動,以增強心臟的功能。如果兩次心跳次數之間的差數小于10,說明心臟功能不良,需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青壯年人可首選立臥位轉化法自檢心功能。
2.六分鐘步行試驗
操作者在地面上劃出一段30米的直線,沿著此線往返步行6分鐘(步履的緩急可根據自己的體能決定),然后計算出步行的總長度,并將此長度分為4個等級:少于300米為1級,300~374.9米為2級,375~449.5米為3級,超過450米為4級。步行總長度的級別越低,表明操作者的心功能越差。步行總長度為3級或4級的人,其心功能基本正常。如果步行總長度為1級或2級,說明心功能已經減退,應及早到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老年人應首選六分鐘步行試驗自檢心功能。心功能欠佳的老年人在初次進行此項測試時應咨詢醫護人員。老年人若在進行此項檢測時出現胸痛、氣促等不適的癥狀,應立即停止檢測,以免發生意外。
3.日常活動分級法
操作者可通過觀察自己的日常活動情況將心功能分為4級,具體的分級方法是:1級心功能:在日常活動中很少出現氣促和乏力的癥狀。2級心功能:在日常活動中經常出現氣促和乏力的癥狀。3級心功能:在進行緩慢步行、更衣、洗漱等體力消耗較少的日常活動時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并會出現呼吸困難、疲憊困乏的癥狀。4級心功能:在安靜休息時也會出現呼吸困難、疲憊困乏的癥狀,只能長期臥床休息。一般來說,人們的心功能若為1級,說明其心臟健康狀況較好,心功能基本正常;若心功能為2級,說明其心功能已經受損;若心功能為3級,說明其可能發生了心衰;若心功能為4級,說明其可能出現了嚴重的心衰。心功能為2、3、4級的人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相關的治療。這種判定心功能的方法簡單易行,適合原本就患有心臟病的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