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藥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和特殊商品,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介紹當地農藥推廣應用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榆林榆陽;農藥;經營和應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3-96-0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作為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和特殊商品,具有利弊兩面性。如果使用得當,能夠及時控制和消除病、蟲、草、鼠等危害,在保障農業豐產豐收方面發揮巨大作用。若使用不當,極易造成農作物藥害,對人畜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造成環境污染。據有關資料介紹,由于病、蟲、草、鼠危害,每年全世界農作物損失超過30%。我國每年農藥防治面積約3億hm2,每年可挽回糧食損失400~500億kg。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強農業工作的各項政策落實,農業生產的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的快車道。但是,如何進一步加強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科學、合理、安全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業生產損失,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現就本人多年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實踐,淺談農藥推廣應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與同行共同商榷。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新農藥的試驗推廣工作相對滯后 農藥作為特殊的生產資料在進入市場前雖已經過試驗,但因其相近品種較多,防治對象范圍較廣,在不同區域和病蟲草害的防治效果上差異很大。只有通過不同品種、不同劑量、不同區域的防治效果對比試驗,才能選擇經濟、高效的農藥品種和最佳濃度配置、最佳適防時期。就本區情況來看,農技、植保部門由于沒有專項經費,所以工作偏重于農作物新品種、耕作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在病蟲害防治當中,多數推廣的是比較老的農藥品種,很少安排農藥防治效果對比試驗,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常年經營農藥品種約200余種,700余t。每年引進農藥新品種15個左右,沒有安排一項農藥應用試驗。
1.2 農民盲目購藥和不能適時防治病蟲害問題較為突出 由于農民對農藥的性質等缺乏足夠的認識,特別是對新的農藥更是如此,他們只能通過廣告宣傳和經營人員介紹而購藥。所以不能選擇理想的農藥品種,配置合理的農藥稀釋濃度。加之在病蟲害防治上不掌握最佳的防治適期,往往等到病蟲為害程度較重,發生比較普遍才被迫開展防治。比如:玉米大斑病,在發病初期,群眾一般不主動防治,等到發病株率近100%的時候才去防治,其結果是事倍功半,群眾還會錯誤地認為防治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農藥質量問題。
1.3 經營人員缺乏專業理論知識,存在誤導購藥和不規范用藥問題 榆陽區城鄉約有大小農藥經營網點100多個,在從事經營工作的人員當中,具有專業學歷的經營人員不足10人,絕大多數經營單位(網點)的從業人員,沒有經過較為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有些經營規模較大的經營單位,雖然負責人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但真正從事經營的人員只要認識字,會銷售農藥就行,對植保、農藥知識知之甚少,不能正確診斷農作物病蟲草害,也無法承擔起為農民科學、合理推薦農藥的重任,更無法指導農民科學選購農藥和如何防治病蟲害技術。相反,在利益驅動下,往往夸大農藥防治范圍和防治效果,向農民推薦價高利潤大的農藥品種,甚至誤導農民濫用、亂用藥,從而造成農作物藥害和經濟損失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些經營單位法律法規意識淡薄,自行配置農藥品種,生產假劣復配農藥,以獲取高額的利潤,擾亂農藥經營市場。
1.4 高毒農藥在蔬菜、瓜果上的應用不容樂觀 《農藥管理條例》第26條中明確規定:“劇毒、高毒農藥不得用于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于防治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藥材。”近年來在全國大的城市開展了蔬菜、瓜果農藥殘留檢測,取得較好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劇毒、高毒農藥在農產品上的應用,為城市居民食用農藥低殘留合格農產品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中小城市菜農應用高毒農藥防治蔬菜、瓜果病蟲害問題仍然存在。比如:為了防治黃瓜蚜蟲,習慣性選用高毒農藥,盡管防治一次便可達到理想效果,但農藥殘留問題突出,以至于有的農藥經營人員從不食用黃瓜。
1.5 單家獨戶的病蟲害防治,降低了農藥的防治效果 近年來,盡管各級農技、植保部門積極倡導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的統防統治工作,以達到省時、省力、及時、高效、低成本之目的。但是由于基層農技部門經費有限,無法購置大量高效的統防統治設備,而靠群眾自發開展統防統治工作又脫離現實。這就形成了習慣性的單家獨戶防治現狀,降低了農藥的防治效果。
1.6 農藥監督管理只注重市場管理,而忽略應用技術指導 在有些市、縣(區)農藥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由農業行政執法部門負責,與農業技術推廣相配套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和農藥推廣應用則由農技、植保單位實施。導致了有農業行政執法權的只管市場,不管農藥使用的指導和監督;而具備農藥應用技術指導,且有一定技術力量的推廣單位直接深入生產第一線,卻無農藥合理使用的監督權。這樣,就出現了無人監管農藥使用范圍這一直接關系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
2 對策措施
2.1 加大新農藥的試驗推廣力度 各級基層技術推廣機構應針對本區域農作物種植結構,有重點的開展高效、低毒、低殘留新農藥和生物農藥的試驗,從而總結出新農藥在本區域不同作物上的最佳防治時期、最佳稀釋濃度和最佳防治效果。堅決克服按照農藥標簽使用說明的防治范圍、農藥單位面積用量或稀釋濃度,千篇一律的指導方式。有條件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還可以與農藥經營單位實行橫向聯合,由農藥經營單位提供農藥和試驗經費,農技推廣機構負責組織實施農藥試驗項目,以實現經營和技術互補、試驗結果共享。為農藥的合理使用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高效、低成本、低殘留提供科學依據。
2.2 提高農藥經營人員業務素質,實行培訓上崗 根據農藥經營人員業務素質,農藥監督管理部門應不定期地組織開展較為系統的專項技能培訓,使他們不僅了解農藥相關知識,還要在銷售農藥的同時,全面了解植保、農藥知識,準確掌握新農藥、新技術和農作物病蟲草害診斷的實踐技能,對癥下藥,科學指導農民安全用藥。農藥作為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和特殊商品,它要求經營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因此,培訓上崗和有效的監督管理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對從事農藥經營的人員要實行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堅決杜絕未取得上崗證人員從事農藥經營活動,以確保農藥經營體系的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和廣大農民群眾。
2.3 深入開展基層農藥使用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工作 隨著農藥品種的不斷更新和綠色農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先后出臺了不少關于限用、禁用高毒農藥的相關規定,以及農藥殘留的質量檢測標準。這就要求各級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植保植檢、農業執法)機構,加大基層技術培訓力度,深入農村廣泛開展咨詢宣傳,特別是要將經過試驗總結出的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及時傳送到農民手中。使他們掌握如何選購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如何確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適宜時期、最佳濃度、具體方法,熟練掌握安全施藥技能和農藥安全間隔期的具體標準。
2.4 全面推廣統防統治,提高農藥病蟲害防治效果 統防統治是近年來推廣的一項高效、低成本的集約化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其特點是:專業機防隊人員業務素質較高,在選擇用藥、適期防治、濃度配置、安全施藥等方面規范科學。由于其防治及時、統一,不僅大大降低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成本,而且能顯著提高防治效果。近年來陜西省在全省各縣(區)組建了“陜西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治專業隊,為每個縣(區)裝備機動噴霧器和手動噴霧器,并統一裝備了防治服。從而,提高了農藥病蟲害防治的效果。
2.5 健全農藥監督管理體系,將經營管理與田間用藥管理有機結合起來 自《農藥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農藥經營管理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市場監督管理工作中要堅決克服對假劣農藥只罰款,不處理的問題。否則,不合格的假冒偽劣農藥在罰款處理后,還會流入市場。另外,要在管好農藥經營市場的同時,逐步與農田用藥的技術指導和有效監管工作相結合,特別是要抓好“菜籃子”的安全,讓人民群眾真正食用上放心合格的綠色農產品。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健全農田用藥抽查監管制度、農貿市場準入制度,并使之規范化、制度化。真正做到限用、禁用高毒農藥不在蔬菜、瓜果、中藥材等植物上使用,未達到安全間隔期的農產品決不允許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