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祝你教師節快樂!”這是金山區張堰中學高中語文教師周明川退休至今十年,每逢教師節年年都有數十位學生在周老師家共度節日,今年66歲的周明川近十年兩次查出患有癌癥疾病,病痛和化療幾次讓她痛苦不已,“是我的學生,讓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去年年底,周明川被再度查出有癌細胞,做手術那幾天,學生們排著隊來看她,一批接一批。為什么學生畢業那么久了,大家還是喜歡聚在周老師身邊?學生們說,因為周老師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是的,周老師用自己畢生精力在學生中播下了大愛,難怪如今也是爺爺奶奶輩的學生,仍然保持著那股熾熱的師生情,這就是“最美”教師的“人格魅力美”。
“最美”教師還美在愛學生勝過愛自己的“道德美”。舍己救人的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教師張麗莉,當大車沖過來的一剎那她沖上前去用自己的身體撞開兩名學生,又奮力推開兩名學生。四名學生的生命保住了,張老師自己卻被碾壓在地,雙腿高位截肢。在這100多個滿載傷痛折磨的日子里,她先后經歷了6次手術。就在她意識模糊的救治初期,病痛、災難都沒有擊碎這個堅強女孩兒本應脆弱的內心,然而當重癥監護室護士長王磊向她提到學生們對她的牽掛時,她首次落淚。“可以感覺到張老師真的很愛她的學生,舍己救學生那一瞬間,她對學生的愛就是她道德美的本能。”許多醫生、護士如是說。
“最美”教師同樣顯示出父母般“樸實無華的美”。默默守候三尺講臺的鄉村教師李桂林、陸建芬,他們扎根大山深處20余載,播撒知識的種子。他們從父母手中接過孩子,又讓孩子投入自己懷中,堅持數年在“天梯”上安全接送孩子上下學,為在大山里澆灌出農家新希望,年復一年地執著堅守。還有黨的十八大代表、廣西平果縣希望小學校長周標亮,曾經是一名貧苦農家的失學女童,由于沒有編制,她當了1年的代課老師,每個月工資只有105元錢,但是一個信念一直支撐著她:“我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我以后一定會把這種愛心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把愛心與希望一代代傳下去。”她把自己的感恩轉化成對學生樸實無華的父母般的愛,當她得知一對姐弟年幼喪父,家境困難,面臨失學困境時,周老師多方聯系資助人,使姐弟倆得以繼續上學。她用愛心點亮希望,經過艱苦的努力終于改變了學校面貌。
“最美”老師貴在“心靈美”,源自黨和國家的培養。無論艱苦的鄉村教育,還是邊遠的山溝學校,國家始終沒有忘記他們,使得他們同樣沐浴著黨的陽光。教師的相關政策落實了,校舍校園面貌改變了,社會關愛不斷涌向學校,貧困學生再也不用因交不上學費而輟學——優越的教育環境塑造了“最美”老師,而“最美”老師一頭承擔起百姓的囑托,一頭連接著國家的希望,任重而道遠。當我們全社會贊美“最美”老師時,更熱切地期望國家對教育投入更多的扶持,尤其對邊遠鄉村地區學校更多地傾斜,對立志從事基層教育和鄉村教師給予更多的政策鼓勵,同時期望社會有志之士以滿腔熱情給予更多的支持,也希望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更加熱烈,使我們的“最美”老師更好地茁壯成長。
然而正如任何事物一樣總含有一些不協調、不和諧的因素。我們在歌頌“最美”老師“心靈美”的同時,也不可否認少數教師利用國家培育獲得的資源,不顧國家三令五申地禁止,背地里干起向學生賺錢的個人創收,使教師這個高尚稱號在學生面前大跌身價,玷污了純潔的師生關系,與“最美”教師美名不相符合,也影響了學生的幼小心靈。因此教書育人者也當自律,不斷地美化心靈。可以說,每一位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教師都是“最美”。他們也許不為人知,也許從未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們甘為人梯,累月經年,青絲染白發,桃李開滿園,他們的愛如春風化雨,成就潤物無聲之人間大美,且讓美代代相傳、播撒人間,這才無愧于“最美”教師的光榮稱號,無愧于“心靈美”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青海新聞報》2012年9月)
【閱讀訓練】
1.這篇議論文作者是如何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呢?
2.“最美”教師的人格魅力包含哪些方面呢?
3.本篇文中的論證結構是什么?
4.請你寫出本文的主要論證方法。
5.第三屆“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繼續進行,為了讓這個活動更加圓滿,請你寫一則公益廣告,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李俊鵬 設計)
(參考答案見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