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過頭之后“越睡越困”是怎么回事?
這是因為褪黑素的作用。白天睡覺打亂了生物鐘,睡久了覺得頭昏昏沉沉就是因為褪黑素分泌。褪黑素俗稱腦白金,其實是使人進入睡眠狀態而分泌的激素,半夜2~3點是濃度高峰。而白天貪睡,褪黑素不會很快消失,所以覺得醒來也是哈欠連天清醒不起來。
因此建議大家按照正常的生物鐘來,打亂它或者刻意貪睡或者睡眠非常不足,對健康都是極大的損害。
人是天生恐高嗎?
任何父母都知道嬰兒并非天生就恐高。事實上,嬰兒在床或者換尿布臺的邊緣表現出異常的勇敢。大約9個月左右,嬰兒就開始變得警惕防止摔落。隨著嬰兒獲得更多爬行的經驗,他們逐漸建立了害怕從高處墜落的感覺。恐高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能保護嬰兒不摔落和受傷。
為何傳染病越來越多?
迄今為止,全球超過半數的新發和突發傳染病,均為動物源性的病毒性傳染病,這一比例還有增大的趨勢。由于原有生態屏障被破壞,一些野生動物被迫離開棲息地,或者人類到林區旅游、飼養寵物等,使人類與動物的接觸越來越多,一些原本只寄宿在動物身上的病原體通過接觸會不斷地“搬”到人的身上。而人類之間的接觸則使病原體從一個地區“搬家”到另一個地區,人口流動促進了傳染病的暴發與流行。隨著交通發展以及人類交流增加,人口的流動性大大提高。500多年以前,鼠疫菌“坐在”商人和士兵的船上,從一個國家傳到另一個國家,引起一次世界大流行往往要花幾年工夫。現在,SARS病毒坐上飛機,幾小時就飛到了另一個國家,幾個月的工夫就使33個國家和地區都出現了SARS病人。
目光交流能不能增加說服力?
不少人把目光交流看作增大語言“殺傷力”的秘密武器——家長責備孩子時會要求他們看著自己的眼睛,情人間信誓旦旦時“四目相對”也必不可少。不過,最新研究顯示,有時目光交流不但不能增加說服力,反而可能起到相反效果。研究人員發現,觀看錄像時,看演講者眼睛時間最長的人更不愿意改變自己的固有觀點。專家認為,直視對方眼睛是一種“原始現象”,曾被用來“維護主宰權并震懾其他人”,研究證明,目光交流會削弱說服力。
為什么繞口令這么難說?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了為什么諸如“板凳長扁擔寬”這樣的繞口令如此難說。研究發現大腦會瞬間控制以統一協調舌頭、下巴和喉頭,就像協調指揮一場交響樂一樣,從而保證準確地說出我們想要說的話。正如管弦樂隊依靠指揮家協調拉、吹和敲打形成音樂一樣,說話也要求大腦精確指揮。同樣的,正如管弦樂隊某個彈奏者可能會誤會指揮家的手勢,當大腦傳達信息給肌肉以便發出不同的聲音時,也可能造成某種混亂。這一復雜性來自于口頭詞句需聲道的多個不同“發音器官”協調合作,包括嘴唇、舌頭、下巴和喉頭。研究人員發現人腦皮質區域存在一個層級性和周期性的結構,后者會對嘴巴、舌頭、下巴和喉頭進行瞬間和統籌的控制。例如,研究人員發現發出輔音所涉及的神經樣式與發元音涉及的樣式完全不同,即使它們使用的是聲道的同一部位和器官。這些差異可以幫助解釋為什么會發生口誤。我們往往會混淆兩個輔音或者兩個元音,但是很少會錯誤地將元輔音互換。這一發現還展示了大腦并不是通過之前預想的單詞發音的相似性進行協調發音,而是通過發音所需要移動的肌肉實現整體協調。這暗示著繞口令其實是非常難說的,因為它在大腦里的表現是高度重疊的。
為什么高山上的茶葉好喝?
對喝茶有研究的人都喜歡君山銀針、獅峰龍井、黃山毛峰等等一些產自高山上的茶。這些茶的品質好難道真的是因為所長之地山高地險嗎?高山地區總有一些迷霧,這些薄霧就是茶葉生長的最好助手。茶樹需要水,霧氣剛好能讓茶樹的葉子處于均勻的親水狀態,所以每片茶葉看起來都是油亮柔嫩的。還有一點就是高山上陽光充足,雖然紅外線的直射會影響茶葉的營養,但是通過薄霧的遮擋,只有紫外線通過,這樣就對茶葉中含氮物的形成有了很大的幫助,也增加了茶葉中氨基酸、維生素C、蛋白質、芳香油等的積累。因此,這樣的茶葉喝起來自然口感好,營養充足。
地球氧氣何時出現?
約30億年前,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就已經大量存在,這比此前科學界普遍認為的時間提早了數億年。一般認為,目前約占大氣21%的氧氣并不是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長河中逐漸累積的,地球誕生后最初20億年氧氣幾乎不存在。地球大氣第一次氧含量劇增,即“大氧化”可能發生在距今約24.8億~23.2億年前,通常認為是由藍藻光合作用造成的。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通過數據模型估算了距今約30億年前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他們認為,在“大氧化”前數億年,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就已達到可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