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內構造最復雜,最易發生損傷的關節。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老年人若沒有采取保護膝關節的有效措施,就容易罹患膝關節病。近日,美國專家馬迪娜·納弗拉提洛瓦博士在《美國退休人員協會雜志》上發表了“老年人保護膝關節的重要性及防止膝關節損傷的具體指導”,介紹了一些保護膝關節的重要方法,這些方法是:
1.常鍛煉大腿前側的肌肉群
股四頭肌是大腿前側的主要肌肉群,具有增強膝關節力量的作用。研究發現,老年人在進行有規律的股四頭肌鍛煉后,其膝關節的屈伸功能可得到有效的改善,并可取得預防膝部肌肉萎縮、增強腿部的肌力及增加膝關節活動范圍的作用。老年人鍛煉股四頭肌的方法是:取仰臥位,將兩腿伸直,將雙手自然放于身體的兩側,將一側的腿繃直后向上抬起30度左右,并保持此姿勢約10秒鐘,可連續做10~20次,直至腿部肌肉有酸脹感為止,每周至少應鍛煉5次。練習一段時間后,可在小腿遠端捆綁上沙袋,以增加鍛煉的強度。
2.減肥
人的體重若超標,其膝關節就會承受額外的負擔,發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會增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臨床實驗中發現,人的體重每增加1磅(0.45千克),在步行或跑步時其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會分別增加3磅和10磅。人的身體質量指數若超過25,其膝關節的健康就會明顯受損。減掉多余的體重(特別是多余的脂肪)可大大降低老年人罹患膝關節病的幾率。需要注意的是,體型肥胖者在進行減肥時不可做長時間的下肢運動,在運動后要對膝關節和腿部肌肉進行熱敷,并用雙手的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
3.避免發生運動損傷
在工作、娛樂或做家務時,老年人應避免重復做相同的動作,否則易導致軟骨磨損,引發關節損傷或關節炎。老年人在進行運動鍛煉、做家務或其他活動的過程中若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癥狀,應立即放慢動作或進行休息和調整。若膝關節疼痛的癥狀超過2周仍未好轉,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診治。為了防止發生關節過勞傷,人們在進行運動前應熱身5~10分鐘,在進行運動后應做5~10分鐘的整理動作。
4.穿合腳的鞋子
老年人應常穿舒適的平底軟鞋,不要穿高跟鞋、厚底鞋(松糕鞋)、人字拖或不合腳的鞋子,以免因足部受力分布不均、腿部肌肉過度緊張而使膝關節承受較大的壓力,增加發生膝關節損傷的幾率?;加斜馄阶恪⒛_弓異常、兩腿不等長等病癥的人發生膝關節損傷的幾率較大,應及早去醫院接受相應的矯正措施。
5.選擇科學的鍛煉方式
研究發現,老年人進行適度的運動有益于關節的健康,但若未能選擇科學的運動方式則會損傷關節。打太極拳具有改善肌腱及韌帶功能的作用。練瑜伽具有增強身體核心肌肉群和腿部肌肉力量的作用。這兩種運動均具有預防膝關節疾病的作用。老年人若患了膝關節病,可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對膝關節沖擊力極小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膝關節病患者在騎自行車時應將坐墊調節到適宜的高度,使腳剛好能踩著腳踏,其騎自行車鍛煉的時間可從10分鐘開始,逐漸延長至20分鐘。
此外,老年人在生活中還應采取以下保護膝關節的措施:①不要頻繁進行爬山、跑步、打球等運動。②在上下樓梯時應盡量將速度放緩,并可嘗試側著身子走,使身體正面與樓梯呈45~90度角。③在爬山時應盡量使用登山杖,以減輕膝關節承受的重量。④如果在久坐后出現雙膝發僵的癥狀,應將雙腿輕輕地擺動幾下,然后再慢慢地站起來。⑤在平時使用的床、椅子和馬桶的高度不可太低。⑥在擦地板時盡量不要跪著,而應坐在地板或小板凳上。如果一定要跪著擦地板,應在膝蓋下墊個軟墊,而且每隔10分鐘就要休息一下。⑦應杜絕盤腿、將腿放在臀下、將雙腿雙腳繞在一起等不良坐姿。